徐彥純

《玉機微義》~ 卷三十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三十四 (1)

1. 痰厥頭痛之劑

秘藏半夏白朮天麻湯治素有脾胃之證,時顯煩躁,大便不利,又出入為寒氣所鬱悶亂大作,火鬱不伸,故也。醫疑有熱,服疏風丸下之,元證不減,復添嘔逆,食不能停,痰唾稠黏,湧出不止,眼澀頭旋,噁心煩悶,氣短促,上喘無力,目不敢開,如在風雲中,頭苦痛如裂,身重如山,四肢厥冷。是胃氣已損,復下兩次,重虛脾胃病,名曰痰厥頭痛。

半夏(一錢半) 白朮 炒曲(各一錢) 天麻 黃耆 人參 蒼朮 陳皮 澤瀉 茯苓(各半錢) 大麥面(一錢半) 乾薑(三分) 黃柏(二分)

此頭痛苦甚,為足太陰痰厥頭痛,非半夏不能療。目黑頭旋,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除。(詳見試效方)

家珍水煮金花丸治頭痛,每發時兩頰青黃,眩暈目不

欲開,懶欲言語,身重兀兀欲吐,數日方過。此厥陰太陰合而為病,名曰風痰。服此藥,更灸俠谿二穴,不旬日愈。

局方玉壺丸加雄黃白朮以治風濕。

按此出太陰嘔噦例,治風痰之藥也。

嚴氏三生丸治痰厥頭痛

半夏 白附子 南星(各一分)

上為細末,生薑自然汁浸蒸餅為丸,綠豆大,每服四十丸,食後薑湯下。

按此藥出厥陰,南星半夏例,亦治風痰之藥也。

寶鑑茯苓半夏湯治風熱痰逆嘔吐頭痛

大半夏(三枚) 赤茯苓(一分) 黃芩 甘草 陳皮(各二分)

上銼,姜三片煎。

按此手足太陰經藥,治痰挾熱之藥也。其治痰挾寒之藥與治風寒之劑相類者,採之。

白話文:

[治療由痰引起的劇烈頭痛的藥方]

祕藏半夏白朮天麻湯用於原本就有脾胃問題的人,偶爾會出現煩躁,排便困難,且受到寒冷影響,使得身體悶亂,火氣無法順利釋放。醫生誤以為是有熱症,於是使用疏風丸來治療,但原本的症狀並沒有改善,反而增加嘔吐,食物難以消化,痰多且粘稠,不斷湧出,眼睛乾澀、頭部旋轉感,感到噁心及煩悶,呼吸急促,上氣不接下氣,眼睛不敢張開,彷彿置身風雲之中,頭痛得像要裂開,身體沉重如山,四肢冰冷。這顯示胃氣已經受損,再進行兩次治療,脾胃更加虛弱,這種病症被稱為痰厥頭痛。

藥方成分包含半夏、炒曲、天麻、黃耆、人參、蒼朮、陳皮、澤瀉、茯苓、大麥面、乾薑和黃柏等。

這種頭痛非常嚴重,是由於足太陰經絡的痰厥所導致,若非半夏則無法治療。眼睛看東西模糊、頭部旋轉感,是由於風虛內作,若非天麻則無法消除。

家珍的水煮金花丸可用於治療頭痛,每次發作時臉色青黃,感到眩暈,眼睛不願張開,懶得說話,身體沉重,隨時想嘔吐,需經過幾天才會恢復。這是厥陰太陰經絡合併產生的病徵,被稱為風痰。服用此藥,再配合適當的針灸治療,十天左右就會痊癒。

局方玉壺丸加上雄黃和白朮,可以治療風濕。

嚴氏三生丸可用於治療痰厥頭痛,成分包括半夏、白附子和南星,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四十粒,飯後用薑湯送服。

寶鑑茯苓半夏湯能治療因風熱引起的痰逆、嘔吐和頭痛,成分有大半夏、赤茯苓、黃芩、甘草和陳皮,加入三片薑一同煎煮。

這些都是治療痰挾熱或痰挾寒的藥方,對於風寒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