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純

《玉機微義》~ 卷五 (4)

回本書目錄

卷五 (4)

1. 治熱之劑

仲景白頭翁湯治熱痢重下者

白頭翁(二兩) 黃連(三兩) 黃柏(三兩) 秦皮(二兩)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渣服一升不愈再服

按此治痢在下焦腎虛有熱也經云腎欲堅故用純苦之劑以堅之出太陰例藥也以其下痢屬太陰故也

機要黃芩芍藥湯治泄痢腹痛或後重身熱久不愈脈洪疾及下痢膿血稠黏

黃芩 芍藥(各二兩) 甘草(五錢)

上咀每服半兩水一盞半煎一盞溫服

按此手足太陰經之藥也仲景用芍藥甘草湯以復其陰酸以收之甘以緩之酸甘相合以補陰血也芍藥白者補赤者瀉出太陽芍藥甘草例

大黃湯治泄痢久不愈膿血稠黏裡急後重日夜無度

大黃(一兩)

上細銼好酒二大盞同浸半日許再同煎至一盞半去大黃將酒分為二服頓服之痢止一服如未止再服取利為度後服芍藥湯以和之利止再服黃芩芍藥湯徹其毒也

按此乃陽明調盪滌邪熱之藥用酒煎者欲其上至頂顛外徹皮毛也

芍藥湯下血調氣經曰溲而便膿血知氣行而血止也行血則便自愈調氣則後重除

芍藥(一兩) 當歸 黃連(各半兩) 檳榔 木香(各二錢) 桂(二錢半) 大黃(三錢) 黃芩(半兩) 甘草(二錢炙)

上咀每服半兩水煎食後溫服清如利不減加大黃

按此行血調氣不熱之藥也大凡用藥之雜與品味之多者難以細分經絡當觀其大體如何此則太陽桂枝例藥也

白朮黃芩湯服前藥痢雖除更宜此調和

白朮(一兩) 黃芩(七錢) 甘草(三錢)

上咀勻作三服水煎服清

按此去濕熱和中活血之藥也

錢氏芍藥柏皮丸

芍藥 黃柏(各等分)

上為末水丸

守真芍藥柏皮丸治一切濕熱惡痢

芍藥 黃柏(各一兩) 黃連(半兩) 當歸(半兩)

上為末水丸如小豆大

按此二方補陰降火下焦之藥也出太陽例

局方黃連阿膠丸治冷熱不調赤白下痢

阿膠(炒二兩) 黃連(三兩) 茯苓(二兩)

上水熬阿膠膏溲和二末為丸米飲服

按此補虛退熱除濕之藥也出太陽例海藏云以上苦寒之劑元病不經內傷冷物者宜察亦當審人之虛實及以脈別之

2. 治寒之劑

局方桃花丸治冷痢腹痛下如魚腦白物

赤石脂(煆) 乾薑(炮各等分)

上為末蒸餅糊丸米飲下三四十丸日三服

按此出陽明例藥方

丹溪曰桃花丸即要略桃花湯也仲景以治便膿血用赤石脂丸者乾薑粳米同煮作湯一飲病安便止後藥意謂病下焦血虛且寒非乾薑之溫石脂之澀且重不能止血粳米味甘引入腸胃不使重澀之體少有凝滯藥行易散餘毒亦無局方不知深意改為丸藥劑以麵糊日與三服果能與仲景之意合否也

嚴氏當歸丸治冷留腸胃下痢純白腹痛

當歸(酒洗) 芍藥 附子(炮去皮臍) 白朮 乾薑(炮) 厚朴 阿膠(各一兩) 烏梅肉(二兩) 蛤粉(炒各一兩)

上為細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送下

局方訶藜勒散治腸胃虛弱泄利水穀漸成痢疾

青皮(去穰) 肉豆蔻(麵裹煨) 肉桂(五錢) 附子(炮去皮臍一兩) 訶子仁(各四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姜三片煎服

按局方以白痢為寒多用辛熱燥毒之藥若用之於下痢清穀腸虛感寒者或可矣若膿血稠黏屬火之證用之非殺而何但感寒之證吾恐什百而一二也

3. 冷熱之劑

古方駐車丸治冷熱下痢腸滑赤白

黃連(六兩) 乾薑 當歸(各二兩) 阿膠

上先以醋煮膠令消入前三藥和勻眾手丸桐子大米飲下

局方香連丸治冷熱不調下痢赤白膿血相雜裡急後重

黃連(去蘆二十兩用吳茱萸十兩同炒令赤色去茱萸不用) 木香(四兩八錢不見火)

上為細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飲下

按此出太陰例藥也

戊己丸治胃經受熱泄痢不止

黃連 吳茱萸(去梗炒) 白芍(各五兩)

上為細末麵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

按此出厥陰已寒例以上三方出證治冷熱下痢蓋冷熱異氣水火相反豈能同在腸胃為病耶論中辨之詳矣但其制方亦有暗合妙理惜乎世人莫知其深意也三方皆以黃連苦寒之藥為君正治濕熱之氣佐以辛苦溫藥所以開鬱行滯氣血宣通病亦自已乾薑木香茱萸三者各隨經合宜而用要在學者臨機應變又不可拘執於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