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機微義》~ 卷四十一 (4)
卷四十一 (4)
1. 治痰攻下之劑
嚴氏控涎丸治諸癇久不愈,頑涎散聚無時。
川烏(生) 半夏(各半兩) 鐵粉(三錢) 甘遂(二錢半) 殭蠶(不炒生薑汁浸一宿半兩)全蠍(去尖七個)
上為細末,生薑自然汁成薄糊丸,如綠豆大,硃砂為衣,每服十五丸,食後薑湯下,忌甘草。
按:此厥陰例藥也。
三因控涎丹
方見痰飲門。
錢氏白餅子
方見痰飲門。
千金紫丸治食癇先寒後熱方
方見內傷門。
拔萃妙香丸治時疾傷寒,解五毒潮熱積熱及小兒驚百病。
辰砂(研九兩) 牛黃(半兩) 金箔(九十片研) 龍腦 膩粉 麝香(研各七錢半) 巴豆(三百十五個去皮心研去油)
上合研勻,煉蜜去蠟,淨入沙蜜白者七錢半同煉勻為丸,每兩作三十丸,米飲調下。
按:海藏云,此治脈洪長大有力內熱者,無力內寒,五生丸主之。治小兒每一丸分十五粒,每服二丸蜜水下。出厥陰風癇例藥也。以上五方,有寒熱溫涼之異,用者隨證擇焉。
白話文:
[治療痰濕的強烈排痰藥物]
嚴氏的控涎丸,適用於各種癲癇長期未見好轉,以及頑固的痰涎不分時間地聚集的情況。
使用生川烏、生半夏(各15克)、鐵粉(9克)、甘遂(7.5克)、僵蠶(不用炒,用生薑汁浸泡一夜,15克)、全蠍(去掉尖部,7個)。
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生薑自然流出的汁液做成薄糊,搓成綠豆大小的丸子,以硃砂作為外層包裹,每次服用15粒,飯後以薑湯送服,需避免與甘草一同服用。
說明:這屬於肝經類的藥物。
三因控涎丹的配方在痰飲門中可找到。
錢氏白餅子的配方也在痰飲門中。
千金紫丸,用於治療食癇,先是感到寒冷後又發熱的情況,可在內傷門中找到其配方。
拔萃妙香丸,用於治療季節性疾病、傷寒,能解除五種毒素導致的高熱、積熱,以及小兒的驚嚇和各種疾病。
辰砂(研碎,270克)、牛黃(15克)、金箔(90片研碎)、龍腦、膩粉、麝香(研碎,各22.5克)、巴豆(315個,去皮去心,研磨並去除油份)。
以上藥材混合均勻,用蜂蜜去除蠟質,再加入純淨的沙蜜(白色,22.5克),共同熬製成丸,每兩(約37.5克)做30粒丸子,以米湯調服。
說明:海藏先生說,這適用於脈象洪大且有力、體內有熱的人,若脈象無力、體內有寒,則應用五生丸。治療兒童時,每個丸子分為15粒,每次服用兩丸,以蜜水送服。此藥出自肝經風癇類藥物。以上五個配方,具有寒、熱、溫、涼的不同性質,使用者應根據症狀選擇合適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