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純

《玉機微義》~ 卷二十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四 (1)

1. 諸經敘疝脈證

內經曰厥陰脈滑則病狐疝少陰脈滑則病肺風疝太陰脈滑則病脾風疝陽明脈滑則病心風疝太陽脈浮則病腎風疝少陽脈浮則病肝風疝

針經曰心脈微滑為心疝引臍少腹鳴肝脈滑甚為㿗疝腎脈滑甚為癃㿉

按發明云夫滑脈關以上見者為大熱蓋陽與陽並也故大熱脈滑尺部見為大寒生㿗疝滑脈者命門包絡之名也為丙丙丁熱火併於下蓋丙丁不勝壬癸從寒水之化也故生㿗疝然滑屬陰脈也病自內因寒亦與以上證同

難經曰任之為病其內苦結男子為七疝

按滑氏本義曰任脈起胞門行腹故病苦內結男為七疝女為瘕聚也

脈經曰腎脈大急沉為腎疝 肝脈大急沉為肝疝 心脈搏滑急為心疝 肺脈沉搏為肺疝 三陰急為脾疝三陰脾脈也 寸口脈弦而緊弦緊相搏則為寒疝 趺陽脈虛遲為寒疝寒疝繞臍痛若發則白汗出手足厥寒

白話文:

內經提到:

  • 噎陰脈滑則會有狐疝的問題。
  • 少陰脈滑則會有肺風疝的問題。
  • 太陰脈滑則會有脾風疝的問題。
  • 陽明脈滑則會有心風疝的問題。
  • 太陽脈浮則會有腎風疝的問題。
  • 少陽脈浮則會有肝風疝的問題。

針經指出:

  • 心脈微滑表示有心疝,會牽扯到肚臍和小腹,有響聲。
  • 肝脈滑得厲害,表示有㿗疝。
  • 腎脈滑得厲害,表示有癃㿉。

發明按語提到:

  • 滑脈在上部出現,通常表示有大熱,是因為陽氣過盛。如果在尺部(手少陰心經的脈搏位置)出現大寒,則會形成㿗疝。
  • 滑脈是指命門和包絡(心包經)的問題,通常是丙、丁(心和小腸)的熱火在下部聚集,被寒冷的水所影響,形成㿗疝。然而,滑脈通常表示陰性的脈象,病因而導致的問題源自內部,且可能與寒氣有關,與上述症狀相同。

難經指出:

  • 任脈有問題時,男性會有七疝,這是因為內部苦結的結果。

脈經提到:

  • 腎脈大、急、沈,表示有腎疝。
  • 肝脈大、急、沈,表示有肝疝。
  • 心脈搏動快、滑、急,表示有心疝。
  • 肺脈沈、搏,表示有肺疝。
  • 三陰脈急,表示有脾疝,這指的是脾的三陰脈。
  • 寸口脈(手太陰肺經的脈搏位置)弦而緊,弦緊相搏,表示有寒疝,會圍繞著肚臍疼痛,發作時會出汗,導致手腳冰冷。

以上資訊提供了一些傳統中醫對於不同脈象與疾病之間關係的觀點。

2. 諸經敘小腸氣

內經曰:小腹控睪引腰脊上衝心,唾出清水,及為噦噫,甚則入心,善忘善悲。甲乙經曰:邪在小腸也。小腸病者,小腹痛引腰脊,貫肝肺,其經虛不足,則風冷乘間而入。邪氣既入,則冷之證上衝肝肺,客冷散於胸,結於臍,控引睪丸上而不下,痛而入腹,甚則衝於心胸。蓋其經絡所繫屬也。啟玄予曰:控引也,睪丸陰丸也。

謹按:寒邪始客於小腸,因經絡並於厥陰,故下控引睪丸為痛,雖亦如疝然,止言小腸氣,所以古人治法往往相類,但自有所兼之證殊爾。

白話文:

《內經》提到,小腹控制著睪丸,並連接至腰部和脊椎,上行至心臟,會有口水分泌,以及打嗝或嘔吐的情況,嚴重時會深入心臟,使人容易忘事,情緒低落,易悲傷。《甲乙經》則指出,這是因為邪氣在小腸的表現。

小腸出現問題時,小腹會感到疼痛,並連帶影響到腰部和脊椎,甚至穿過肝和肺。當經絡虛弱不足以抵抗外邪時,風寒之邪就會趁機進入。邪氣一旦進入,就會導致寒氣上衝至肝和肺,停留在胸部,結聚於腹部,使睪丸受到牽引,無法下放,產生疼痛,並進而進入腹部,嚴重時會影響心胸部位。這是因為小腸與肝、肺、心等器官的經絡互相聯繫所致。

啟玄子進一步解釋,這種痛感是由於寒邪最初侵入小腸,經絡與厥陰相連,因此向下影響到睪丸,雖然表現上有些像疝氣,但主要是小腸的氣質異常,因此古代的治療方法往往相似,只是具體的症狀有所不同。

3. 論疝氣屬寒

原病式曰㿗疝,少腹控卵腫,急絞痛也。寒主拘縮故也。寒極而土化制之故腫滿也。經言大夫㿗疝,謂陰器連少腹急痛也。故言婦人少腹腫,皆肝足厥陰之脈也。經注曰寒氣聚而為疝也。又按經言五臟皆主疝,但脈急也。注言脈急者寒之象也。然寒則脈當短小而遲。今言急者,非急數而洪也。

由緊脈主痛,急為痛甚。病寒雖急亦短小也。所以有痛而脈緊急者,脈為心之所養也。凡六氣為痛,則心神不寧而緊急不得舒緩,故脈亦從之而見也。欲知何氣為其病者,適其緊急相兼之脈而可知也。如緊急洪數,則為熱痛之類也。又經言脾傳之腎病,名曰疝瘕,少腹煩冤而痛,出白蠱。

白話文:

原文所述的病症為「㿗疝」,主要表現為下腹部與睪丸的腫脹、緊繃及劇烈疼痛。這是由於寒邪導致收縮所致。寒邪過度,影響了脾胃的功能,因此出現腫脹滿脹的情況。經典中提到「大夫㿗疝」,指的是生殖器連同下腹部的緊繃和疼痛。所以,女性下腹部的腫脹,多是因為肝經和足厥陰經絡的問題。經典註解中指出,寒邪聚集形成疝。又根據經典理論,五臟都會引發疝病,但主要是脈象緊繃。註解中說脈象緊繃是寒邪的表現。然而,通常脈象應短小而緩慢,現在說的緊繃,並非指快速且強大的脈象。

由緊繃的脈象主導疼痛,緊繃代表疼痛嚴重。即使寒邪引起的疼痛快速,脈象也應該短小而緩慢。所以,當出現疼痛和脈象緊繃的情況時,脈象是心臟所養生的象徵。當六種氣候因素導致疼痛時,心神不安,脈象緊繃無法得到舒緩,因此脈象也會隨之變化。要瞭解是哪種氣候因素引起病痛,只需要觀察脈象是否同時緊繃和快速,若是緊繃且快速,可能是熱痛的類型。又根據經典理論,脾臟傳遞到腎臟的疾病,被稱為疝瘕,表現為下腹部的煩躁和疼痛,伴有白色蟲子的排出。

注言少腹痛溲出白液也。一作客熱內結銷爍脂肉,如蠱之食,故名白蠱也。然經之復言熱為疝瘕,則亦不可止言為寒,當以脈證別之。

白話文:

"描述的是小腹疼痛,尿液呈現白色的情況。有一種說法認為這是因為外來熱邪內侵,導致身體的脂肪和肌肉被消耗,類似於蟲子進食,因此稱為白蟲。然而,經文也提到熱可能是疝氣或癥瘕的症狀,所以不能單純認為是寒症,應該根據脈象和症狀來分別判斷。"

4. 論疝氣屬濕熱

丹溪曰:疝痛之甚者,睪丸連小腹急痛也。或有形,或無形,或有聲,或無聲。自素問以下,皆以為寒。蓋經絡得寒收引不行,所以作痛。世有得寒而無疝者,又必有說以通之可也。予屢踢冰徒涉,不曾病。此以予素無熱也。因而思此病始於濕熱在經郁遏至久,又感外寒。濕熱被鬱而作痛。

若只作寒論,恐為未備。或曰:此證多客厥陰一經。濕熱之積何由而致?予曰:夫勞則火起於筋,醉飽則火起於胃房,勞則火起於腎,大怒則火起於本經。火鬱之久,濕氣便盛,濁液凝聚,併入血隧,流於厥陰。肝屬木性,速急。火性暴為寒束,宜其痛甚而暴也。愚見古方以烏頭、梔子等分作湯用之,其效亦速。

白話文:

丹溪認為,疝痛嚴重時,會表現為睪丸連帶小腹的劇烈疼痛。這種疼痛可能有形狀,也可能無形狀,可能有聲音,也可能沒有聲音。從《素問》以下的醫學理論,普遍認為是因為寒冷所導致。這是因為經絡受到寒冷影響而收縮,無法正常流通,因此產生疼痛。然而,社會上存在一些雖感受到寒冷卻不產生疝痛的情況,這時就需要其他解釋來說明瞭。我曾經多次涉水踏冰,卻不曾生過這種病,這可能因為我平時並沒有熱毒。由此推想,這種病通常發生在濕熱積聚於經脈,且長期被阻塞,再受到外部寒冷影響的情況下。濕熱被阻塞而引起疼痛。

如果僅從寒冷角度來討論,可能會有所欠缺。有人說,這種病症往往發生在少陽絞經上。那麼,濕熱積聚的原因是什麼呢?我認為,勞累會導致火氣從筋脈升起,醉酒飽食會讓火氣從胃房升起,勞累會讓火氣從腎上升,大怒會讓火氣從經脈中升起。火氣長時間積聚,濕氣就會變得強烈,混濁的液體會聚集,一起進入血液循環,流向少陽絞經。肝屬木性,迅速而急促。火氣突然受到寒氣束縛,因此疼痛非常嚴重且急促。我的看法是,古代的方劑,如使用烏頭和梔子等藥材來煎湯使用,效果也非常快速。

後因此方隨形證加減,無有不應。又須分濕熱多少而治之。但腫多為濕㿗是也。卻有水氣而腫,又有挾虛而發者,當以參朮為君而佐以疏導。診其脈沉緊而豁大者是也。若不以補劑而行決裂之法,禍不旋踵。

白話文:

「後因此方隨形證加減,無有不應」意為:根據不同的形狀和症狀進行調整和增減藥方,總是能夠得到應有的效果。

「又須分濕熱多少而治之」意為:在治療時,必須區分濕氣和熱氣的多少來進行處理。

「但腫多為濕㿗是也」意為:通常,腫脹的情況大多是由於濕氣所引起。

「卻有水氣而腫,又有挾虛而發者」意為:還有一些情況是因為體內有水氣造成腫脹,或者是在虛弱的情況下引發腫脹。

「當以參朮為君而佐以疏導」意為:在這樣的狀況下,應該以人參和白術作為主要的藥物,並輔以導引治療。

「診其脈沈緊而豁大者是也」意為:觀察病人的脈搏,如果發現脈象沈緊且脈搏較大,那麼就是這種情況。

「若不以補劑而行決裂之法,禍不旋踵」意為:如果不使用補益的藥物,而選擇割裂的方法來治療,那麼禍患將會接踵而至。

5. 論疝證有寒有熱

發明曰經云三陽為病發寒熱下為壅腫及為痿厥腨瘠其傳為索澤其傳為㿗疝夫熱在外寒在內則累垂此九夏之氣也寒在外熱在內則卵縮此三冬之氣也足太陽膀胱之脈逆上迎手太陽小腸之脈下行至足厥陰肝之脈不得伸其任脈並厥陰之脈逆則如巨川之水致陽氣下墜是風寒濕熱下出囊中致兩睪腫大謂之曰疝太甚則為㿗足厥陰肝之脈與大腸膀胱寒水之脈同至前陰之末傷寒家說足厥陰肝經為病煩滿囊縮急下之宜大承氣湯以瀉大熱靈樞經云足厥陰肝經筋中以為寒則筋攣卵縮為大寒前說囊縮為大熱此說為大寒此說囊縮垂睪下引㿗疝腳氣為大寒風濕盛下垂為寒與上二說不同

白話文:

【發明曰經雲三陽為病發寒熱下為壅腫及為痿厥腨瘠其傳為索澤其傳為㿗疝】:經書提到,當三陽脈受阻時,會導致發寒熱症狀。寒熱向下發展,可能會形成積聚的腫脹,或者導致肌肉萎縮、四肢冷感、行走困難等痿厥病症。如果病情進一步發展,可能會出現皮膚乾燥或脫髮(索澤),甚至形成疝氣(㿗疝)。

【夫熱在外寒在內則累垂此九夏之氣也寒在外熱在內則卵縮此三冬之氣也】:熱病在外,寒邪在內,這種情況多見於炎熱的夏季。相反,寒病在外,熱邪在內,則多見於寒冷的冬季,其中可能導致睪丸收縮(卵縮)。

【足太陽膀胱之脈逆上迎手太陽小腸之脈下行至足厥陰肝之脈不得伸其任脈並厥陰之脈逆則如巨川之水致陽氣下墜是風寒濕熱下出囊中致兩睪腫大謂之曰疝太甚則為㿗】:足太陽膀胱的脈氣逆流向上,而手太陽小腸的脈氣卻往下流動,直到足厥陰肝脈,這使得陽氣不能正常運行,如同大江之水倒灌,導致陽氣下墜,進而引起睪丸腫大,這種病症被稱為疝。若病情嚴重,會導致睪丸下垂(㿗)。

【足厥陰肝之脈與大腸膀胱寒水之脈同至前陰之末傷寒家說足厥陰肝經為病煩滿囊縮急下之宜大承氣湯以瀉大熱】:足厥陰肝脈和大腸、膀胱的寒水脈共同影響前陰部,導致肝經病變,表現為腹脹滿、睪丸縮小。對於這種情況,根據傷寒學派的理論,應使用大承氣湯來清熱解毒。

【靈樞經雲足厥陰肝經筋中以為寒則筋攣卵縮為大寒前說囊縮為大熱此說為大寒此說囊縮垂睪下引㿗疝腳氣為大寒風濕盛下垂為寒與上二說不同】:《靈樞經》提到,足厥陰肝經的筋絡如果受到寒邪侵襲,會導致筋絡緊縮,睪丸縮小,這是大寒的表現;而前面所說的睪丸縮小(囊縮)是熱病的表現。這兩種情況對應的病因不同,前者是寒邪引起的,後者是熱邪引起的。腳氣(濕熱下垂)和疝氣(風濕盛下垂)都屬於寒邪或濕熱下滲的表現,與前面的說法有所不同。

按釋云以平康不病之人論之夏暑大熱囊卵累垂冬天大寒急縮收上與前三說又不同何也是相乖耶不相乖耶答曰傷寒家囊卵縮大熱在內宜承氣湯急下之與經筋說囊卵縮大寒在外亦是熱在內與傷寒家同故再引平康之人以證之冬天陽氣在內陰氣在外人亦應之故寒在外則皮急皮急則囊縮夏月陰氣在內陽氣在外人亦應之故熱在外則皮緩皮緩則囊垂此㿗疝之象也三說文殊皆一理也用藥者詳而審之故以上三論各有所主兼此考訂則脈證陰陽寒熱虛實之異判然矣

白話文:

"解析說明,假設以平和健康的人為例,在炎熱的夏天,蛋囊會因熱力而膨脹垂落;在嚴寒的冬天,蛋囊則會因冷卻而緊縮收縮。這與之前的三種理論有所不同,它們是否相悖?還是相合?回答是,根據傷寒學派的理論,在炎熱的夏天,蛋囊因熱力而膨脹,這時應該使用承氣湯來迅速排出熱毒;而在寒冷的冬天,蛋囊因冷卻而收縮,與傷寒學派的情況相同,因此再次引用平和健康的人作為例子來驗證。在冬天,陽氣在體內,陰氣在外,人也會有相同的反應,因此在外的寒冷導致皮膚緊張,皮膚緊張則使蛋囊收縮;在炎熱的夏天,陰氣在體內,陽氣在外,人也會有相似的反應,因此在外的熱力導致皮膚放鬆,皮膚放鬆則使蛋囊垂落。這些現象都符合了疝氣的特徵。三種理論看似不同,但其原理是一致的。在用藥時,醫生需詳細且仔細地評估,所以這三個理論各有其適用範圍。綜合考慮這些理論,就能明確區分脈象、症狀、陰陽、寒熱、虛實的不同了。"

6. 論疝分三因

陳無擇曰經云七疝諸疝等,更不見名狀,但出寒疝、㿗疝而已。唯太奇論列五臟脈為五疝(云云見前)。大抵血因寒泣則為瘕,氣因寒聚則為疝。但五臟脈理不同,不可不辨。且腎脈本沉,心脈本滑,受寒則急於理,乃是肝脈本弦,肺脈本澀,並謂之沉,未為了義。又脾不出本脈,但云急為疝,亦文義之缺也。

凡云急者,緊也。緊為寒亦可類推。且賊風入腹亦為疝,冒暑履濕皆能為疝。當隨四氣(改易急字),風則浮弦,暑則洪數,濕則緩細於理。明要知疝雖兼臟氣,皆外所因也。寒泣風散暑郁濕者,絞刺擊搏,無有定處,倉卒之際,痛不堪忍。世人稱為橫弦、豎弦、膀胱、小腸氣、賊風入腹等,名義不同,證狀則一。

按此辨脈證之異頗詳,但溫寒散風利暑燥濕之方未積備。然陳氏具此意,蓋欲學者自擴充爾。

白話文:

陳無擇認為,經書提到的「七疝」、「諸疝」等病症,只出現了「寒疝」和「㿗疝」這兩種名稱,其他細節並未詳細描述。他進一步解釋,太奇論列了五臟脈與五種疝病的關係,大體上血在寒冷的情況下會凝結形成癥塊,氣在寒冷的環境下會聚集形成疝病。然而,每種五臟脈的特性不同,因此在辨識時不能一概而論。

例如,腎脈原本沈澀,心脈原本滑潤,受到寒冷影響後變得更緊繃,這是肝脈原本就呈現的特徵,而肺脈原本就是緊繃的,這裡被稱為沈,這可能並不是完全的意義。另外,脾脈並不在本質上表現為脈象,只是說脈緊繃就會成為疝病,這是對文義的誤解。

「急」在這裡指的是緊繃的脈象。脈象緊繃可以類比為寒冷的情況。此外,盜風進入腹部也會引起疝病,冒暑天氣、涉水濕地也都有可能成為引發疝病的原因。應該根據四季的不同變化來判斷,風會使脈象浮現且變得緊繃,暑天脈象會變得洪大且數量增加,濕氣會使脈象緩慢且細膩。明確地說,疝病雖然涉及到內臟的氣息,但其原因主要來自外界的影響。寒冷、潮濕、風散、暑鬱等因素會導致疼痛難忍,無固定位置,讓人無法忍受。世人常稱為「橫弦」、「豎弦」、「膀胱氣」、「小腸氣」、「盜風入腹」等,這些名稱不同,但症狀都一樣。

陳無擇在這段文字中詳細分析了脈象和病症的差異,但是對於溫熱、寒冷、散風、利暑、燥濕的藥方還沒有詳細的積累和準備。然而,陳無擇有這樣的意圖,是為了讓學習者能夠自己拓展和充實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