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機微義》~
1. 濕證治法
2. 解表之劑
各三錢) 澤瀉(二錢)
上㕮咀水煎服
按此太陽膀胱之劑也金匱防己黃耆湯治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或痛
防己(一兩) 甘草(炙半兩) 白朮(七錢半) 黃耆(一兩一錢)
上㕮咀,每服一兩,入薑棗煎。喘者加麻黃,胃氣不和加芍藥,氣上衝加桂枝,下有寒加細辛。
按:濕勝身重,陽微中風,則汗出惡風,故用黃耆炙草實表,防己白朮勝濕也。足三陰例藥。
桂枝附子湯治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此湯主之。
桂枝(八錢) 生薑(六錢) 附子(二錢) 甘草(炙四錢)
上㕮咀,入大棗作二次煎。若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朮湯主之。服後其人如冒狀,勿怪。
甘草附子湯治風濕相搏,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痛者。
甘草(炙四錢) 附子(三錢) 白朮(四錢) 桂枝(八錢)
上㕮咀,水煎。金匱減桂枝,加生薑大棗,名白朮附子湯。
按:此一方足太陽例藥,解肌之劑也。
麻黃加朮湯治濕勝身煩疼。
麻黃(六錢) 桂枝(四錢) 甘草(炙二錢) 杏仁(二十五個) 白朮(八錢)
上㕮咀,水煎,取微汗。金匱減桂術,加薏苡仁,名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治濕勝身疼,日晡所劇者。
按:此太陽發表例藥。以上諸方治風寒濕之劑。
元戎加味五苓散治濕勝身痛,小便不利,體重發渴。
本方加羌活。
按:此太陽解表滲利之劑,治風濕寒濕藥也。
局方五積散治外感風寒,冒寒濕身體重痛。見本方。
按:海藏云:麻黃桂芍甘草,即麻黃桂枝各半湯也。蒼朮甘草陳皮厚朴,即平胃散也。枳殼桔梗陳皮茯苓半夏,即桔梗半夏等湯也。又川芎當歸治血,兼乾薑厚朴散氣。此數藥相合為解表溫中泄濕之劑,去痰痞消調經之方,雖為內寒外感,表裡之分之所制,實非仲景表裡麻黃桂枝姜附之的方也。主於積冷嘔泄,時疫項背拘急,加蔥白豆豉,厥逆加吳茱萸,寒熱咳逆加棗,婦人難產加醋,始知用之非一途也。惟知活法者其擇之。
東垣羌活湯治濕熱自甚,身重或眩暈麻木,小便澀赤,下焦痿弱無力,行步不正。
方見熱門。
按:此勝濕升陽之劑也。出太陽茯苓澤瀉例。
溫散之劑。
真武湯治寒少甚,腹痛下痢,四肢沉重。
附子湯
方並見寒門。
按:此少陰例藥也。局方滲濕湯治寒濕所傷,身重腰冷,如坐水中小便或澀,大便溏泄,皆坐臥濕地或陰雨所襲之也。
蒼朮 白朮 甘草(各一兩) 乾薑 茯苓(各三錢) 澤瀉(二錢
白話文:
[解表之劑]
澤瀉 二錢
將上述藥材切碎後用水煎煮服用。
這是一個針對太陽膀胱的藥方,類似於金匱要略中的防己黃耆湯,用於治療風濕引起的脈搏浮動、身體沉重、出汗怕風或疼痛。
防己 一兩 甘草 炙 半兩 白朮 七錢半 黃耆 一兩一錢
將這些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一兩,加入薑和棗一起煎煮。若有喘息的情況可添加麻黃;胃氣不順可加芍藥;氣上衝可加桂枝;下體有寒可加細辛。
濕氣過盛導致身體沉重,陽氣微弱遇到風邪,會出現出汗怕風的症狀,因此使用黃耆、炙甘草來固表,防己和白朮來除濕。這是足三陰的一般藥方。
桂枝附子湯適用於風濕相搏,身體疼痛煩躁,無法自行側轉,無嘔吐、無口渴,脈象浮虛且澀的情況。
桂枝 八錢 生薑 六錢 附子 二錢 甘草 炙 四錢
將藥材切碎,加入大棗,分兩次煎煮。如果小便通暢,則去掉桂枝,改用白朮湯。服用後可能會感到頭腦昏沉,不必驚慌。
甘草附子湯適用於風濕相搏,骨節疼痛、抽搐,不能彎曲伸展,靠近時疼痛加重,出汗、呼吸短促,小便不通暢,怕風不想脫衣,或身體輕微浮腫的情況。
甘草 炙 四錢 附子 三錢 白朮 四錢 桂枝 八錢
將藥材切碎後用水煎煮。金匱要略中此方減少桂枝,增加生薑和大棗,名為白朮附子湯。
這是一種足太陽的常規藥方,具有解肌作用。
麻黃加朮湯適用於濕氣過盛導致身體煩悶疼痛。
麻黃 六錢 桂枝 四錢 甘草 炙 二錢 杏仁 二十五粒 白朮 八錢
將藥材切碎,用水煎煮,讓患者微微出汗。金匱要略中此方減少桂枝和白朮,增加薏苡仁,名為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用於治療濕氣過盛導致身體疼痛,下午時加重。
這是太陽經表的常規藥物。以上各方都是用來治療風寒濕的藥方。
元戎加味五苓散適用於濕氣過盛導致身體疼痛,小便不通暢,身體沉重和口渴。
在原方基礎上添加羌活。
這是太陽經解表和利尿的藥方,用於治療風濕和寒濕的疾病。
局方五積散適用於外感風寒,受寒濕影響導致身體沉重疼痛。
詳見該藥方。
海藏指出:麻黃、桂枝、芍藥、甘草組成的方子就是麻黃桂枝各半湯。蒼朮、甘草、陳皮、厚朴組成的就是平胃散。枳殼、桔梗、陳皮、茯苓、半夏組成的就是桔梗半夏湯。此外,川芎和當歸能調理血液,乾薑和厚朴能散寒解氣。這些藥物合併使用可以作為解表、溫中和濕的藥方,能去痰、消痞、調經。雖然這是為了應對內寒外感、表裡之分而制定的,但實際上並非張仲景的確切方子,如表裡麻黃、桂枝、薑、附子的方子。主要用於積冷嘔吐、腹瀉、時疫、頸部背部拘緊,加入蔥白和豆豉;厥逆情況下加入吳茱萸;寒熱咳嗽反覆加入棗;婦女難產加入醋,由此可知,使用方法不止一種。只有懂得靈活運用的人才能選擇適合的方法。
東垣羌活湯適用於濕熱過盛,身體沉重或眩暈麻木,小便色赤,下肢乏力,行走不穩。
詳見熱門方。
這是一個去除濕氣、提升陽氣的藥方。出自太陽茯苓澤瀉的常規範例。
溫散之劑。
真武湯適用於寒冷過度,腹部疼痛、腹瀉,四肢沉重。
附子湯
詳見寒門方。
這是少陰經的常規藥物。
局方滲濕湯適用於受寒濕影響,身體沉重、腰部冰冷,如同坐在水中,小便不通暢,大便稀溏,通常是因為坐在濕地上或被陰雨侵襲。
蒼朮、白朮、甘草 各一兩 乾薑、茯苓 各三錢 澤瀉 二錢
3. 治熱散郁之劑
也,茵陳五苓散治濕熱勝發熱黃疸。
茵陳蒿(十分) 五苓散(五分) 上二物和勻水煎服。
宣明桂苓甘露飲治濕熱內甚煩渴瀉痢小便澀大便急痛霍亂吐下頭痛口乾。
方見暑門。
大橘皮湯治濕熱內甚心腹脹滿小便不利大便滑泄。
橘皮(一兩半) 木香(一錢) 滑石(六兩) 檳榔(三錢) 茯苓(一兩) 豬苓 澤瀉 白朮 桂枝(各半兩) 甘草(二錢) 上㕮咀每服六七錢入姜煎。
葶藶木香散治濕熱內外餘熱水腫腹脹小便赤澀大便泄。
葶藶 茯苓 豬苓 白朮(各一兩) 木香(半錢) 澤瀉 木通 甘草(各半兩) 桂枝(半兩) 滑石(三兩) 上為末每三錢白湯調下。
按,以上諸方出太陽例藥也。河間曰:若小便不得通利而反轉泄者,乃濕熱痞悶極深而攻之不開,是能反為注泄,此正氣已衰而多難救,慎不可與此也。然當滋其化源。
東垣清燥湯治表裡有濕熱痿厥癱瘓不能行走或足踝膝上皆腫痛口乾瀉痢。
方見痿門。
按,陰陽兩虛濕熱甚者不可缺此。
當歸拈痛湯。
方見瘡瘍門。
按,此治濕熱盛實之劑也。
白話文:
[治療熱散鬱的藥方]
茵陳五苓散能治療因濕熱過盛導致的發燒與黃疸。
所需材料: 茵陳蒿十份,五苓散五份。 將兩種材料混合均勻後用水煎煮服用。
宣明桂苓甘露飲適用於治療內在濕熱過盛,造成嚴重口渴、腹瀉、小便不順、大便急痛、霍亂、嘔吐、頭痛以及口乾等症狀。
大橘皮湯用於治療內在濕熱過盛,導致心腹脹滿、小便困難、大便滑泄的情況。
所需材料: 橘皮一兩半、木香一錢、滑石六兩、檳榔三錢、茯苓一兩、豬苓、澤瀉、白朮、桂枝各半兩、甘草二錢。 將所有材料切碎,每次取六到七錢加入薑片一同煎煮。
葶藶木香散用於治療內外濕熱,身體水腫、腹部脹滿、小便紅澀及大便洩瀉。
所需材料: 葶藶、茯苓、豬苓、白朮各一兩、木香半錢、澤瀉、木通、甘草各半兩、桂枝半兩、滑石三兩。 將所有材料磨成粉末,每次取三錢以熱水調服。
這些藥方出自太陽例藥。若小便不通反而轉為腹瀉,是因為濕熱在體內積聚深重,難以排解,這時正氣已經衰弱,救治起來比較困難,這種情況下不宜使用上述藥方,應滋養身體的生機來源。
東垣清燥湯適用於表裡皆有濕熱導致的痿厥、癱瘓、無法行走、腳踝膝蓋上方腫痛、口乾以及腹瀉等症狀。
當歸拈痛湯適用於治療濕熱過盛的情況。
請注意,對於陰陽兩虛且濕熱嚴重者,這些藥方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