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機微義》~ 卷四十九 (2)
卷四十九 (2)
1. 論赤白帶下
機要云赤者熱入小腸,白者熱入大腸,其本實熱冤結於脈不散,故為赤白帶下也。冤屈也,結也,屈滯而病熱不散,先以十棗湯下,之後服苦楝丸、大玄胡散,調下之熱,去濕,除病自除也。
按此止是論有餘之證也,論見下。
良方論云:帶下起於風氣寒熱之所傷,或產後早起不避風邪,風邪之氣入於胞門,或中經脈流轉臟腑而發下血,名為帶下。若傷足厥陰肝之經,其色青如泥;傷手少陰心之經,其色赤如紅津;傷手太陰肺之經,其色白形如涕;傷足太陰脾之經,則其色黃如爛瓜;傷足少陰腎之經,則色黑如衃血。此其因也。
白話文:
祕訣說,紅色代表熱邪進入小腸,白色代表熱邪進入大腸。如果熱邪在脈絡中凝結不散,就會導致赤白帶下。這就像冤屈和困擾一樣,熱邪凝結,使得病痛難以消散。起初可以使用十棗湯來降熱,接著服用苦楝丸、大玄胡散,來調節體內的熱氣,祛除濕氣,疾病自然會得到痊癒。
按照這段話來說,這是針對過度症狀的討論,具體見下文。
好的方子論述認為,赤白帶下的產生通常與風寒熱邪的侵襲有關,或者產後過早活動而不避風邪,使風邪進入胞門,或者風邪經過經絡流轉到臟腑引起出血,這就是赤白帶下。如果傷及足厥陰肝經,顏色會呈現青綠,像泥土一樣;如果傷及手少陰心經,顏色會呈現紅色,像鮮血;如果傷及手太陰肺經,顏色會呈現白色,像鼻涕;如果傷及足太陰脾經,顏色會呈現黃色,像腐爛的瓜;如果傷及足少陰腎經,顏色會呈現黑色,像凝固的血。這就是其原因。
按此言風氣寒熱之所傷諸臟致證,似言外邪。大抵此證多有本於陰虛陽竭,榮氣不升,經脈凝泣,衛氣下陷,精氣累滯於下焦奇經之分,蘊積而成其病。或醉飽房勞,服食燥劑所致也。白物如涕之狀,故言帶者亦病形也。經云:帶脈為病而得名。而白者屬氣,赤屬血。東垣舉脈訣云:崩中曰久為白帶漏下多時,骨木枯。
言崩中者,始病血崩,久則血少,復亡其陽,故白滑之物下流不止。此可見未得全拘於帶脈矣。詳病亦有濕痰流注於下焦,或腎肝陰淫之濕勝,或因驚恐而木乘土位,濁液下流,或思慕為筋痿,內經所謂二陽之證發心脾是也。或余經濕熱屈滯於少腹小腹之下,而病本殊則皆為氣血虛損,榮衛之精氣累滯而成其病。
白話文:
這種風寒暑熱傷害臟腑導致的病症,看似是外邪入侵,但其實大多根源在於陰虛陽衰,氣血不足,導致經脈瘀滯,衛氣下陷,精氣積聚在下焦奇經,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疾病。也可能是過度飲酒飽食、房事勞累,或服用燥性藥物造成的。白帶的形狀像鼻涕,因此帶下也成了病症的表現。古籍記載,帶脈病變才會引起帶下。白色屬於氣,紅色屬於血。東垣醫學認為,長期血崩導致血虛,進而陽氣衰竭,就會出現白帶不斷流出的現象。這說明白帶並不完全是帶脈病變引起的。詳細來說,還有可能是濕痰積聚在下焦,或腎肝陰虛導致濕氣過盛,或因驚恐導致肝氣過盛而傷脾,濁液下流,或因思慮過度導致筋骨痿弱,這都是內經中所說的二陽病變影響心脾所致。也有可能是其他經絡濕熱停滯在小腹,導致白帶。無論病因如何,都是因為氣血虛損,氣血精華積聚而引起的。
標一也。前人立論殆盡,病機則治法無定。若戴人以帶下,得兩手脈俱滑大而有力,乃上用宣去痰飲,下以導水丸泄濕熱,繼以淡劑滲之,此為瀉實也。如其諸脈微細,或沉緊而澀,按之空虛,或洪大而澀,按之無力,正為元氣不足,陰虛筋痿,虛極中寒等證。東垣有補陽調經固真等例,乃兼責虛也。
丹溪先生治因濕痰下注,用海石、南星、椿根皮之類,較之前人下之而復吐以提其氣,或發中兼補,補中兼利,燥中兼升發,潤中益氣溫而兼收澀之例不同。蓋病機有輕重淺深之異爾。
白話文:
這是一個主要的論點。前人已經對疾病的原理論述得相當完整,但治療方法卻沒有固定的模式。例如,如果病人患有帶下症,同時兩手脈搏都滑大有力,就應該在上焦使用宣肺化痰的藥物,在下焦使用導水丸來瀉濕熱,然後再用淡藥來滲透,這就是瀉實的方法。如果病人脈搏微細,或者沉緊而澀,按下去空虛,或者洪大而澀,按下去無力,就屬於元氣不足、陰虛筋痿、虛極中寒等症狀。東垣醫家有補陽調經固真等治療方法,就是針對虛證的。
丹溪先生治療因濕痰下注的疾病,使用海石、南星、椿根皮等藥物,與前人用下瀉藥物之後再用吐藥來提氣,或者發汗兼補,補中兼利,燥濕兼升發,潤燥益氣溫和兼收澀的方法有所不同。這是因為疾病的原理有輕重淺深之別。
2. 論師尼寡婦異乎妻妾之治
寶鑑曰:宋褚澄療師尼寡婦別制方,蓋有為也。此二種寡居,獨陰無陽,欲心萌而多不遂,是以陰陽交爭,乍寒乍熱,全類溫瘧,久則為勞。史記倉公傳載濟北王侍人韓女病腰背痛寒熱,眾醫多以為寒熱,倉公曰:病得之欲,男子不可得也。何以知?診得其脈,肝脈弦出寸口,是以知之。
蓋男子以精為主,婦人以血為主,男子精盛以思室,女人血盛以懷胎也。如厥陰脈弦出寸口,又上魚際,則陰盛可知。故知褚氏之言有謂矣。
白話文:
寶鑑指出,宋朝的褚澄醫師為尼姑和寡婦訂製了特定的藥方,這是有其道理的。這兩種情況下的人,都處於只有女性特徵而沒有男性特徵的狀態,因此,性慾在他們心中萌芽,但往往無法得到滿足,這導致了體內陰陽的對立與衝突,表現為時冷時熱,完全像溫熱型的風濕症狀,長期下來會轉變為勞損。
史記中的倉公傳記載了濟北王的侍從韓女出現腰部和背部疼痛,以及寒熱交替的症狀,許多醫生認為這是寒熱病。然而,倉公卻認為這是因為她有性慾需求,但由於她是女性,所以這種需求無法實現。他如何知道呢?他診察了她的脈象,發現肝脈呈現弦狀且出現在寸口的位置,從這可以知道是什麼原因。
蓋,這是因為男性主要以精液為主,女性則主要以血液為主。男性在精液旺盛時會有性需求,女性在血液豐富時則會懷孕。如果脈象呈現厥陰脈弦狀且出現在寸口位置,並且上升至魚際,那麼可以知道陰盛的現象。因此,我們可以知道,褚澄的說法是有其根據的。
3. 論胎產諸證
病機機要云治胎產之病,從厥陰經論之。無犯胃氣及上二焦為之三禁,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發汗者同傷寒下早之證。利大便則脈數而已,動於脾。利小便則內亡津液,胃中枯燥。製藥之法能不犯三禁,則榮衛自和而寒熱止矣。如發渴而白虎,氣弱則黃耆。血刺痛而用當歸。
腹中痛而加之芍藥。大抵產病天行從增損柴胡,雜證從增損四物。宜詳察脈證而用之。
謹按以上云胎產禁例,大抵主於元氣本病為要。至於病體所因不同,學者又必當處於權變也。且胎前之證良方悉具,但每證治例殊少。如胎漏胎痛子煩子腫等證出方,皆是治本病之例。設所因不同,或有所兼之證。如胎漏下血亦有氣虛血熱,腹痛亦有濕熱者。或形志苦藥不一,七情所動,氣動血病,胎氣即損。
雖治例未能以盡其變,然欲學者臨證自推充而行之。爾今於諸證未能一一悉具,聊以證治數例附於後云。
白話文:
治療孕產婦疾病,要從厥陰經入手。不可犯胃氣和上焦,這三點是禁忌,不可發汗、不可下瀉、不可利尿。發汗會像傷寒病初期一樣,導致病情加重。利大便會使脈搏加快,影響脾臟。利尿則會導致體內津液流失,胃中乾燥。用藥時要避免這三點禁忌,才能使營衛氣血調和,寒熱症狀自然消失。例如,口渴可以用白虎湯,氣虛可以用黃芪,血刺痛可以用當歸,腹痛可以用芍藥。總之,孕產婦疾病,天行病要增減柴胡,雜證要增減四物湯。要仔細觀察脈象和症狀,再用藥。
以上關於孕產婦疾病的禁忌,主要是針對元氣和本病。但因病體的不同,學習者也要懂得靈活變通。胎前的一些症狀和良方都有記載,但每個症狀的治療方案卻很少。例如,胎漏、胎痛、子煩、子腫等症狀的方劑,都是治療本病的。如果病因不同,或者兼有其他症狀,治療方法就要有所不同。例如,胎漏下血,有氣虛血熱的,也有濕熱的。症狀、體質、藥物都不同,七情所動,也會導致氣血失調,損傷胎氣。
雖然這些治療案例不能完全涵蓋所有情況,但希望學習者能根據這些案例,臨證推演,自行運用。由於篇幅有限,無法一一列舉所有症狀和治療方法,僅附上幾個案例供參考。
4. 胎自墮論
丹溪曰:「陽施陰化,胎孕乃成。血氣虛乏,不足榮養其胎則墮。譬如枝枯則果落,藤痿則花墜。」又有勞恐傷情,內火便動,亦能墮胎。譬如風撼其木,人折其枝也。火能消物,造化自然。病源乃謂風冷傷於子臟,而隨此未得病情者也。」予見賈氏婦,但有孕至三個月左右必墮。
診其脈左手大而無力,重則澀,知其血虛也。以其壯年,只補中氣,使血自榮。時正初夏,教以濃煎白朮湯,下黃芩末一錢,與數十帖,得保全而生。因而思之,隨於內熱而虛者於理為多。曰熱曰虛,蓋孕至三月上屬相火,所以易墮。不然,何以黃芩、熟艾、阿膠等為安胎妙藥耶?
白話文:
丹溪說,陽氣滋養陰氣,才能懷孕。如果血氣虛弱,不足以滋養胎兒,就會導致流產。就像枯枝會掉果,藤蔓枯萎會掉花一樣。此外,勞累驚恐傷神,就會導致內火旺盛,也會造成流產。就像風吹樹木,人折樹枝一樣。火能消滅事物,這是自然法則。流產的病因多半是因為風寒損傷子宮,而沒有及時治療導致的。我曾經見過一個姓賈的婦女,每次懷孕到三個月左右就會流產。
我診斷她的脈象,左手脈象大而無力,沉重而澀,知道她是血虛。因為她正值壯年,所以我只補益中氣,讓血液自然滋養胎兒。當時是初夏,我教她服用濃煎的白朮湯,加入黃芩末一錢,連續服用幾十帖,終於保住了胎兒,順利生下了孩子。由此我思考,很多流產的原因是內熱虛弱。說熱說虛,是因為懷孕到三個月,屬於相火旺盛的時期,所以容易流產。否則,為何黃芩、熟艾、阿膠等藥物是安胎的良藥呢?
5. 難產論
丹溪曰:世之難產者,往往見於鬱悶安佚之人,富貴奉養之家。若貧賤者,鮮有之。古方止有瘦胎飲一論,而其方為湖陽公主作也,恐非至到之言。蓋用之者,其難自若。子族妹苦於難產,遇胎則觸而去之。予甚憫焉。視其形肥而勤於女工,知其氣虛,久坐氣不運而愈弱。兒在胞胎,因母氣虛不能自運耳。
當補其母之氣,則兒健易產。令其有孕,至五六月來告。遂於大全良方紫蘇飲加補氣藥與之數十帖,因得男甚快。因以此方隨母之性稟與時令加減服者,無不應用。臨蓐時腹不覺痛,產母亦無病。因名方曰達生散云。
白話文:
丹溪說:世上的難產,經常發生在鬱悶安逸的人,以及富貴享受的家庭。若是貧窮的人,很少見。古代的醫方只有[瘦胎飲]一論,而且此方是為湖陽公主所作,恐怕不是最完善的說法。因為使用此方的人,難產的情形依舊存在。我的族妹因為難產,每次懷孕都會在孩子觸碰子宮時就流產。我非常同情她。觀察她的體型肥胖,又經常做女工,知道她是氣虛,長時間坐著,氣血不流通,導致氣虛更加嚴重。孩子在子宮裡,因為母親氣虛無法自行運化,才會難產。
應該補益母親的氣血,這樣孩子就會健壯,容易生產。我讓她再次懷孕,等到五六月的時候來找我。於是,我在《大全良方》中的[紫蘇飲]方劑裡,加入補氣的藥物,給她開了數十帖藥方,結果她順利生下男孩子,而且生產過程非常快。後來,我根據這個方劑,配合母親的體質和時令,加減藥量,讓產婦服用,無不應驗。她們在臨盆時,肚子沒有感到疼痛,生產後也沒有生病。因此,我將這個方劑命名為[達生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