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機微義》~ 卷五 (25)
卷五 (25)
1. 治寒之劑
御藥院方丁香散治牙齒
丁香 蓽茇 蠍梢 大椒(等分)
上為末,每少許擦於患處。
按此足陽明太陰藥也。
萆薢散搐藥
萆薢 良薑 胡椒 細辛(等分)
上為末,每少許溫水隨痛處鼻內搐。
按此足少陰太陰藥也。
東垣白芷散治大寒犯腦牙齒疼痛
麻黃 草豆蔻(各一錢半) 黃耆 升麻(各二錢) 吳茱萸 白芷(各四分) 當歸(一錢)藁本(三分) 熟地黃(一錢) 桂枝(二分半) 羌活(八分)
上為末,先用溫水漱淨以藥擦之。
按此手足陽明太陽厥陰藥也。
白話文:
【治療寒症的藥方】
御藥院方的丁香散用來治療牙齒問題。
所需材料:丁香、蓽茇、蠍梢、大椒(比例相同)
製作方法:將所有材料磨成粉末,每次取少量塗抹在病痛的地方。
註解:這是一種針對足陽明和太陰經絡的藥物。
接著是萆薢散,可用於抽搐症狀。
所需材料:萆薢、良薑、胡椒、細辛(比例相同)
製作方法:將所有材料磨成粉末,每次取少量用溫水溶解後,滴入疼痛側的鼻孔內。
註解:這是一種針對足少陰和太陰經絡的藥物。
東垣的白芷散,適用於因極寒侵入腦部導致的牙齒疼痛。
所需材料:麻黃、草豆蔻(各1.5錢)、黃耆、升麻(各2錢)、吳茱萸、白芷(各0.4錢)、當歸(1錢)、藁本(0.3錢)、熟地黃(1錢)、桂枝(0.25錢)、羌活(0.8錢)
製作方法:將所有材料磨成粉末,先用溫水漱口清潔口腔,再用藥粉擦拭。
註解:這是一種針對手足陽明、太陽和厥陰經絡的藥物。
2. 治風熱之劑
元戎胡桐淚散治足陽明經虛風熱所襲流傳牙齒攻注牙齦則致腫結妨悶,甚者與齦間津液相搏化為濃汁,宜用此藥。
胡桐淚 石膽礬 黃礬 蘆薈 升麻(各半兩) 麝香 亂髮灰(各一錢) 硃砂 細辛 當歸身 川芎 牛膝(各二錢半)
上為末,先以甘草湯漱口後,用藥少許敷之,以常用少許擦牙,去風熱消腫化毒,牢固永無牙宣疳血之病。按此足陽明厥陰藥也。
犀角升麻湯治陽明經受風熱,口唇頰車連牙腫痛。
犀角(七錢半) 升麻(五錢) 防風 羌活(各三錢半) 川芎 白芷 白附子 黃芩(各二錢半) 甘草(一錢半)
上㕮咀水煎服。
按此手足陽明太陽藥也。
白話文:
[治療風熱的藥方]
元戎胡桐淚散能治療因足陽明經脈虛弱,遭受風熱侵襲,導致熱氣流傳至牙齒,熱氣灌注於牙齦,引起腫脹結塊,令人感到憋悶。嚴重時,會與牙齦間的唾液結合,轉化為膿汁。這種情況下,應使用此藥。
藥材包括:胡桐淚、石膽礬、黃礬、蘆薈、升麻(各15克)、麝香、亂髮灰(各3克)、硃砂、細辛、當歸身、川芎、牛膝(各7.5克)。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先用甘草湯漱口,再取少量藥粉塗抹於患處,也可日常取少量藥粉擦拭牙齒,可去除風熱,消除腫脹,化解毒素,使牙齒堅固,永遠不會有牙齦出血和牙周病的困擾。此藥適用於足陽明和厥陰經脈。
犀角升麻湯能治療因陽明經脈受到風熱影響,導致口脣、頰部連同牙齒腫痛。
藥材包括:犀角(22.5克)、升麻(15克)、防風、羌活(各10.5克)、川芎、白芷、白附子、黃芩(各7.5克)、甘草(4.5克)。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煎煮服用。
此藥適用於手足陽明和太陽經脈。
3. 治寒熱之劑
東垣當歸龍膽散治寒熱停牙痛。
麻黃、升麻、黃連、龍膽草、草豆蔻(各一錢),白芷、當歸尾、骨灰(各半兩),生地黃(五分)。
上件為末擦之。
按:此太陽、陽明、少陰、厥陰藥也。
益智仁律散治寒熱牙疼。
草豆蔻(二錢二分),木律(二分),熟地黃、益智仁、骨灰(各錢半),升麻(一錢半),黃連、當歸(各四分)。
上為末乾擦之。如寒多,不用木律。
按:此足陽明、厥陰藥也。
麝香散治熱多寒少,牙露根、肉齦脫血出、齒動欲落,大作疼痛,妨食涼少忤熱多。
麻黃根(一分),草豆蔻、黃連(各一錢半),升麻(一錢),益智仁(二分半),當歸、生地黃、漢防己(酒製)、人參(各三分),熟地黃(二分),骨灰(二錢),麝(少許)。
上為抹擦之。
按:此足陽明、太陰藥也。
白話文:
[治療冷熱交替病情的藥方]
東垣當歸龍膽散用於治療因冷熱交加導致的牙痛。
配方包含:麻黃、升麻、黃連、龍膽草、草豆蔻(各約3.75克),白芷、當歸尾、骨灰(各約18.75克),生地黃(約9.375克)。將以上材料磨成細粉後,用來擦拭患處。
說明:此方適用於太陽、陽明、少陰、厥陰經絡的病症。
益智仁律散專治因冷熱交加引起的牙痛。
配方包含:草豆蔻(約8.33克),木律(約0.83克),熟地黃、益智仁、骨灰(各約6.25克),升麻(約6.25克),黃連、當歸(各約1.67克)。將以上材料磨成細粉後,用來乾擦患處。如果患者較怕冷,可省略木律。
說明:此方適用於足陽明和厥陰經絡的病症。
麝香散用於治療熱多冷少的情況,如牙齒露出牙根、牙齦出血、牙齒鬆動欲脫,且伴有劇烈疼痛,影響進食,涼感少而熱感多。
配方包含:麻黃根(約3.33克),草豆蔻、黃連(各約5克),升麻(約3.33克),益智仁(約8.33克),當歸、生地黃、漢防己(酒製)、人參(各約10克),熟地黃(約6.67克),骨灰(約20克),麝香(微量)。將以上材料磨成細粉後,用來擦拭患處。
說明:此方適用於足陽明和太陰經絡的病症。
4. 攻下之劑
元戎調胃丸治齒痛血出不止:
上以謂胃承氣湯為末蜜丸服。
升麻丸治陽有熱攻注牙齒腫痛脈洪大而實:
細辛 升麻 防己 羌活 牽牛 大黃
上等分煉蜜丸桐子大每二十丸溫水臨睡服。
按此二方陽明例藥也。論云病源有手陽明之支脈入於齒,齒是骨之所終髓之所養。若風冷客於經絡傷於骨髓,冷氣入齒根則齒痛。或胃與大腸俱熱大便秘結經絡壅滯而齒齦痛者治法不同也。
白話文:
[攻下的藥物]
元戎調胃丸用於治療牙齒疼痛並且出血不止的情況: 這是以胃承氣湯為基礎,磨成粉末後加入蜂蜜製成丸狀服用。
升麻丸適用於陽性熱毒侵襲導致牙齒腫痛,脈搏洪大且實的情況: 藥物組成包括細辛、升麻、防己、羌活、牽牛以及大黃。 這些藥物等量混合後,以蜂蜜煉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二十顆,用溫水送服,睡前服用。
關於這兩個處方,都是陽明經的常規藥物。根據醫理,牙齒的問題源於手陽明大腸經的分支進入牙齒,牙齒由骨質構成,骨髓提供營養。如果風寒侵入經絡,傷害到骨髓,冷氣進入牙齒根部就會引起牙齒疼痛。或者胃和大腸同時發熱,造成大便乾結,經絡阻塞,也會導致牙齦疼痛,這兩種情況的治療方式是不同的。
5. 清胃涼血之劑
東垣清胃散,治因服熱藥使上下牙疼不可忍,引頭腦滿面發熱大痛,喜寒惡熱。
生地黃(二分,酒製);升麻(一錢);牡丹皮(半錢);當歸(三分);黃連(三分)。
上作末,為一服,水煎冷服。
神功丸,治多食肉人口臭不可近,牙齒疳蝕,牙齦肉將脫,齒落血不止。
黃連(酒製);砂仁(各半兩);生地黃;甘草(各三錢);藿香葉;木香;當歸身;蘭香葉(如無藿香葉,代之各一錢);升麻(二錢)。
上為末,湯浸蒸餅丸如綠豆大,每服百丸至二百丸,白湯食遠服。
按此二方,並陽明例藥也。
白話文:
[清胃涼血的藥方]
東垣清胃散,適用於服用熱性藥物後導致的上下牙痛難忍,並伴隨頭腦及臉部發熱劇痛,對熱敏感而偏好冷的狀況。
藥材包含:熟地黃(兩份,用酒處理過)、升麻(一錢)、牡丹皮(半錢)、當歸(三分)、黃連(三分)。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末,作為一份藥量,用水煎煮後冷卻服用。
神功丸,適用於常吃肉的人口臭嚴重到無法接近他人,以及牙齒腐蝕、牙齦肉鬆動,牙齒掉落且出血不止的情況。
藥材有:黃連(酒製)、砂仁(各半兩)、生地黃、甘草(各三錢)、藿香葉、木香、當歸身、蘭香葉(若無藿香葉可用其他替代,各一錢)、升麻(二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末,用湯水浸泡蒸餅搓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可服用一百至兩百粒,以白開水送服,飯後服用效果更佳。
以上兩種藥方,都是屬於陽明經的常規治療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