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機微義》~ 卷十八 (3)
卷十八 (3)
1. 論傷食宜吐
解云:盛食填塞於胸中,為之窒塞。兩手寸脈當主事,兩尺脈不見其理。安在胸中有食,故以吐出之。食者物也,物者坤土,也是足太陰之號也。胸中者肺也,為物所傷。肺者手太陰金也,金主殺伐也,與坤土俱在於上而旺於天。金能剋木,故肝水生髮之氣伏於地下。非木鬱而何吐去上焦陰土之物?木得舒暢則鬱結去矣。
食塞於上,脈絕於下。若不明天地之道,無由違此至理。水火者陰陽之徵兆,天地之別名也。故曰:獨陽不生,獨陰不長。天之用在於地下,則萬物生長矣。地之用在於天上,則萬物收藏矣。此乃天地交而萬物通矣。此天地相根之道也。故陽火之根本於地下,陰水之源本於天上。
故曰:水出高源。故人五臟主有形之物。物者陰也,陰者水也。上三部脈主之。偏見於寸口。食塞在上,是絕五臟之源。源絕則水不下流,兩尺竭絕。此其理也。何疑之有?
白話文:
【討論食物過量導致的應嘔吐情況】
解釋如下:當過量的食物堆積在胸口,會造成堵塞感。這種情況下,手腕部位的脈搏會特別顯著,但手腕下方靠近手肘的脈搏卻不會有明顯的反應。這說明食物堵在胸口,所以需要透過嘔吐來排出食物。食物是實質的物質,屬土性,這對應到足太陰脾經。胸口內的是肺部,被食物所傷。肺部對應手太陰肺經,屬於金性,金性具有剋制力量,與土性一同在身體上方且強盛。金能剋制木,因此肝臟的生發氣息被壓制在身體下方。若非木氣被壓抑,為何要嘔吐以排除上焦的陰土之物呢?當木氣得到舒緩,那麼鬱結的情況就會消失。
食物堵塞在上部,脈象在下部消失。如果不明白天地運作的道理,就無法理解這其中的原理。水和火是陰陽的表現,同時也是天地的別稱。因此說:單純的陽無法生長,單純的陰無法成長。天的作用在地之下,那麼萬物就能生長。地的作用在天之上,那麼萬物就會收斂。這就是天地交感,萬物得以流通。這是天地互為根基的道理。所以,陽性的火源於地底,陰性的水源於天空。
因此說:水源於高地。人體的五臟主管有形的物質。物質是陰性的,陰性是水性。上部的三個脈象主導這種情況,特別在手腕的脈象上表現出來。食物堵塞在胸口,等於切斷了五臟的源頭。源頭被切斷,水份就不能往下流,兩側的手腕下方的脈象也就會消失。這就是其中的道理,還有什麼可懷疑的呢?
2. 論內傷飲食用藥所宜所禁
內傷飲食,付藥者、受藥者,皆以為瑣末細事,是以所當重者為輕,利害非細,殊不思胃氣者,營氣也、衛氣也、穀氣也、清氣也,資少陽生髮之氣也。人之真氣衰旺,皆在飲食入胃,胃和則穀氣上升,穀氣者,升騰之氣也,乃足手少陽元氣始發生長萬化之別名也。
飲食一傷,若消導藥的,對其所傷之物既消,則胃氣愈旺,五穀之精華上騰,乃清氣為天者也,精氣神氣皆強盛也,七神衛護,生氣不乏,增益大旺,氣血周流,則百病不能侵,雖有大風苛毒弗能害也。
此一藥之用,其利博哉!易水張先生嘗戒不可用峻利食藥,食藥下咽,未至藥丸施化,其標皮之力始開,便言空快也,所傷之物已去,若更待一兩時辰許,藥盡化開,其峻藥必有情性,病去之後,脾胃安得不損乎?脾胃既損,是真氣元氣敗壞,促人之壽。常時用枳朮丸一藥,消化胃中所傷,下胃不能即去,須待一兩時辰許食,則消化,是先補而後化其所傷,則不峻利矣。
因用荷葉燒飯為丸,荷葉一物,中央空虛,象震卦之體,震者動也,人感之生足少陽甲膽也,甲膽者風也,生化萬物之根蒂也。左傳云履端於始序則不愆,人之飲食入胃,營氣上行,即少陽甲膽之氣也。其手少陽三焦經,人之元氣也,手足經同法,便是少陽元氣生髮也。胃氣、穀氣、元氣、甲膽上升之氣,一也,異名雖多,止是胃氣上升者也。
若內傷脾胃以辛熱之物,酒肉之類,自覺不快,覓藥於醫者,此風習以為常,醫者亦不問所傷,付之以集香丸、巴豆大熱藥之類,下之,大便下則物去,遺留食之熱性藥之熱性,重傷元氣,七神不熾,經云熱傷氣,正謂此也。其人必無氣以動,而熱困,四肢不舉,傳變諸疾,不可勝數,使人真氣自此衰矣。
若傷生冷硬物,世醫或用大黃牽牛二味大寒藥,投之,物隨藥下,所傷去矣,遺留食之寒性藥之寒性,重瀉其陽,陽去則皮膚筋肉血脈無所依倚,便為虛損之證,論言及此,令人寒心。
夫辛辣氣薄之藥,無故不可亂服,非止牽牛而已,至人要大論云五味入口,各先逐其所喜攻,攻者克似瀉也,辛味下咽,先攻瀉肺之正氣,正氣者,真氣元氣也,其牽牛之辛辣猛烈,奪人尤甚,飲食所傷脾胃受邪,當以苦味泄其腸胃可也,肺與元氣何罪之有?夫牽牛不可用者,有五,此其一也。況胃主血,為物所傷,物者,有形之物也,皆血病,血病瀉氣,此其二也。
且飲食傷於中焦,止合克化,消導其食,重瀉上焦肺中已虛之氣,此其三也。食傷腸胃,當塞因塞用,又寒因寒用,枳實大黃苦寒之物,以治有形是也,反以辛辣牽牛散瀉真氣,犯大禁四也。殊不知針經有云外來客邪風寒傷人五臟,若誤瀉胃氣必死,誤補亦死,其死也,無氣以動,故靜,若內傷腸胃反
白話文:
標題翻譯:[論內部飲食傷害用藥的適宜與禁忌]
內容翻譯:
當飲食造成內部傷害時,無論是開藥的人還是服藥的人都認爲這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因此將本應重視的事情輕視了。其實,這當中的利害關係非常重大。要知道,胃氣就是營氣、衛氣、谷氣、清氣,它依靠少陽之氣來生長髮展。人的真氣強弱都取決於飲食進入胃部。胃部和諧則谷氣上升,谷氣是升騰之氣,也就是足手少陽元氣開始發生作用併產生變化的別名。
一旦飲食受到傷害,如果使用消導藥物,對傷害的物質進行消除,那麼胃氣會更加旺盛,五穀的精華會上升,這就是清氣爲天的含義,精神、氣力都會增強,七神護衛,生命力不會缺乏,增加的活力會很大,氣血周流,那麼疾病無法入侵,即使有大風或苛毒也無法傷害你。
這種藥物的使用,其利益是非常大的!易水張先生曾告誡我們不要使用強烈的食藥,食藥下嚥後,未到藥丸完全消化,其表皮的力量就開始發揮作用,人們就以爲空腹吃藥更快。但是,被傷害的物質已經去除,如果再等待一兩個小時左右,藥物全部消化,那麼強烈藥物必定會有副作用,疾病離去後,脾胃怎麼能不受損呢?脾胃受損,意味着真氣、元氣的破壞,這會縮短人的壽命。
通常使用枳術丸這種藥物,可以消化胃中受到的傷害。消化過程不能立即完成,需要等待一兩個小時左右,這樣先補充然後消化所受的傷害,就不會有劇烈的副作用。
因爲使用荷葉燒飯製成的藥丸,荷葉這個物品,中間是空虛的,象徵着震卦的形態,震是運動的意思,人們感受到這種運動就會產生足少陽膽汁,膽汁是風的來源,是萬物生長的基礎。《左傳》說“履端於始序則不愆”,也就是說,人們的飲食進入胃部,營氣上升,就是少陽膽汁的氣。手少陽三焦經絡是人體的元氣,手足經絡相同,就是少陽元氣的生長發育。胃氣、谷氣、元氣、膽汁上升的氣,都是一樣的,儘管名字不同,但都是胃氣上升的體現。
如果內傷脾胃,食用辛辣熱的食物,如酒肉之類,自己感到不舒服,尋求醫生開藥,這已經成爲習慣,醫生也不會詢問傷害的具體情況,只會開出集香丸、巴豆等大熱藥物,讓患者服用,大便排出後,雖然傷害的物質被排除,但是食物的熱性和藥物的熱性會對元氣造成二次傷害,七神不再活躍,《黃帝內經》說“熱傷氣”就是這個意思。這個人肯定沒有力氣動彈,被熱困住,四肢無力,可能會引發各種疾病,數不勝數,使人的真氣從此衰弱。
如果受到生冷硬物的傷害,世上的醫生可能使用大黃、牽牛子這兩種大寒藥物,讓患者服用,傷害的物質隨藥物一起排出,雖然傷害已經被消除,但是食物的寒性和藥物的寒性會對陽氣造成嚴重的傷害,陽氣消失後,皮膚、肌肉、血液和脈搏失去依靠,就會出現虛弱的症狀,說到這一點,真是讓人寒心。
辛辣、氣味淡的藥物,如果沒有必要,絕對不可以亂用,不僅僅牽牛子如此。《至人要大論》說:“五味入口,各自追逐自己喜歡的攻擊對象。”攻擊意味着剋制,就像瀉藥一樣。辛辣的味道下嚥後,首先會攻擊肺部的正氣,正氣就是真氣、元氣。牽牛子的辛辣猛烈,對人的傷害尤其嚴重。飲食傷害脾胃,受到邪氣的侵害,應該使用苦味藥物來清除腸胃內的毒素,肺部和元氣有何罪過?牽牛子不應該使用的原因有五個,這是其中之一。況且,胃部主管血液,被物質傷害,物質是有形的,都是血液的問題,血液問題會導致氣的流失,這是第二個原因。
而且,飲食傷害的是中焦,只適合通過克化來消除,消化食物,但是卻過度消耗上焦肺部已經虛弱的氣,這是第三個原因。食物傷害了腸胃,應該採用"塞因塞用"和"寒因寒用"的原則,使用枳實、大黃這些苦寒的物質來治療有形的傷害,但是卻反其道而行之,使用辛辣的牽牛子來散發真氣,這是違反大禁的第四個原因。不知道《針經》中有句話說:"外來客邪風寒傷害人的五臟,如果誤瀉胃氣必然死亡,誤補也會死亡。"他們的死亡,是因爲沒有力氣動彈,所以靜止不動。如果內傷腸胃,反而
(注:最後一句未完整,無法翻譯)
3. 內傷治法
4. 消導之劑
(一兩)
上為細末水飛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溫水下潔古枳朮丸治痞消食強胃
枳實(麩炒一兩) 白朮(二兩)
上同為細末荷葉裹飯燒為丸如桐子大,每五十丸,多用白湯送下。
按論云:用術者本意不取其食速化,但久令人胃氣強,食不復傷也。
丁香爛飯丸治飲食所傷
丁香皮 甘草(炙各二錢) 砂仁 益智仁 甘松(各三錢) 丁香 京三稜(炮) 木香 廣朮(炮各一錢) 香附子(半兩)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三十丸,白湯下,或細嚼亦可,不拘時候。
按此寒濕勝者最宜用之。
東垣橘皮枳朮丸治老幼元氣虛弱,飲食不消,或臟腑不調,心下痞悶
橘皮 枳實(各一兩) 白朮(二兩)
上為細末,荷葉燒飯為丸如桐子大,每五十丸,溫水送下,食遠服。
按此內傷用藥之大法,所貴服之強人胃氣,令益厚,雖猛食多食而不傷,此能用食藥者也。
曲糵枳朮丸治為人所勉強食之,破心腹滿悶不快
白朮(二兩) 枳實(炒) 神麯(炒) 麥櫱(麵炒各一兩)
上為細末,荷葉燒飯丸如桐子大,每五十丸,溫水下。
木香枳朮丸,破滯氣消,飲食,開胃進食
木香 枳實(炒各一兩) 白朮(二兩)
上制服如前。
木香化滯湯治內憂氣食濕面結於中脘,腹皮底徹痛,心下痞滿不思飲食,食之不散,常常痞氣
木香 紅花(各三錢) 橘皮 當歸梢(各二錢) 柴胡(四錢) 草豆蔻 甘草(炙各半兩)半夏(一兩) 枳實(炒二錢)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三五錢,入姜煎食遠服。
半夏枳朮丸治因食冷內傷
半夏(湯洗焙) 枳實(炒各一兩) 白朮(二兩)
上為細末,荷葉燒飯為丸如綠豆大,每五六十丸,溫水下。如食傷寒熱不調,每服加二黃丸十粒。
草豆蔻丸治秋冬傷寒冷物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
草豆蔻(麵裹煨一兩) 神麯(炒半兩) 白朮(一兩) 橘皮 乾生薑 青皮(各二錢) 黃芩 麥櫱 半夏 炒鹽(各半兩) 枳實(炒一兩)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
量所傷多少,加減服之。
按論云:如冬月用別作一藥,不用黃芩,歲火不及,又傷冷物,加以溫劑是其治也。然有熱物傷者,從權以寒藥治之,隨時之宜,不可不知也。
除濕益氣丸治傷濕面心腹滿悶肢體沉重
枳實(麩炒) 白朮 黃芩(各一兩) 蘿白子(一兩)
上為細末,水飛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溫水下。
白話文:
[消化導引的藥方]
(一兩)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製成如綠豆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五十顆,用溫水吞服。這是張潔古的枳朮丸,主要功能是治療痞症、促進消化及增強胃部功能。
枳實(麩炒一兩)、白朮(二兩)
同樣將藥材磨成細粉,再以荷葉包裹飯燒煮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五十顆,用大量白水吞服。
據記載,使用白朮的目的不是為了讓食物快速消化,而是為了長期強健胃氣,使食物不再對身體造成傷害。
丁香爛飯丸主要用於治療飲食所造成的傷害。
丁香皮、甘草(炙)、砂仁、益智仁、甘松、丁香、京三稜(炮)、木香、廣朮(炮)、香附子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加入湯浸蒸餅製成如綠豆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三十顆,用白水吞服,或者細嚼也可,無需拘泥於時間。
此藥對於寒濕較重的人特別適合。
東垣橘皮枳朮丸主要用於治療老幼元氣虛弱,飲食不消化,或者臟腑功能不調,心下痞悶。
橘皮、枳實、白朮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再以荷葉燒煮的飯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五十顆,用溫水吞服,飯後服用。
此內傷用藥的主要原則,重要的是服用後能夠強化人的胃氣,使胃壁更厚,即使吃多或吃猛也不會受傷,這就是懂得如何利用食物藥效的表現。
曲糵枳朮丸主要用於治療被人強迫飲食後導致的心腹滿悶不舒暢。
白朮、枳實(炒)、神麯(炒)、麥櫱(麵炒)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再以荷葉燒煮的飯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五十顆,用溫水吞服。
木香枳朮丸主要用於消除滯氣,促進消化,開胃進食。
木香、枳實(炒)、白朮
製成丸狀的方法與前述相同。
木香化滯湯主要用於治療內憂氣食濕面結於中脘,腹部皮膚底徹痛,心下痞滿,不思飲食,食物不易消化,常常感到痞氣。
木香、紅花、橘皮、當歸梢、柴胡、草豆蔻、甘草(炙)、半夏、枳實(炒)
將藥材切碎至如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三到五錢,加入薑煮後飯後服用。
半夏枳朮丸主要用於治療因食用冷食導致的內傷。
半夏(湯洗焙)、枳實(炒)、白朮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再以荷葉燒煮的飯製成如綠豆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五六十顆,用溫水吞服。如果因為飲食傷寒熱失調,每次服用可以再加十粒二黃丸。
草豆蔻丸主要用於治療秋冬季節因食用寒冷食物導致的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
草豆蔻、神麯(炒)、白朮、橘皮、乾生薑、青皮、黃芩、麥櫱、半夏、炒鹽、枳實(炒)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再以湯浸蒸餅製成如綠豆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五十顆,用白水吞服。依個人受傷程度調整服用量。
根據記載,如果在冬天使用,可以另製一種藥,不用黃芩。如果在火氣不足的年份,又吃了冷的食物,則應加入溫性藥材。然而,如果被熱食傷害,則應酌情使用寒性藥材治療,這需要根據當時的季節和情況來判斷,不可不知。
除濕益氣丸主要用於治療因濕面傷害導致的心腹滿悶、肢體沉重。
枳實(麩炒)、白朮、黃芩、蘿白子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再以水飛製成如綠豆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五十顆,用溫水吞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