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純

《玉機微義》~ 卷十 (4)

回本書目錄

卷十 (4)

1. 滋陰壯水之劑

拔萃六味地黃丸治腎氣虛久新憔悴,寢汗發熱,五臟齊損,瘦弱虛煩,骨蒸下血。

丹溪大補丸降陰火補腎水。

補陰丸降陰火治煩渴骨熱補腎水,真陰不足。

並見補虛門。

按此三方足少陰藥,下二方入陰中至陰之劑,經云壯水之主以制陽光,所謂求其屬也。

局方玄參湯治腎臟實熱,心胸煩滿,耳聽無聲,腰背俯仰強痛,口乾溺赤。

生地黃 玄參 五加皮 黃芩 赤茯苓 通草 石菖蒲 甘草(炙) 羚羊角屑 麥門冬(各等分)

上㕮咀水煎。

按此滋腎通心氣血之藥也。

2. 從治之劑

丹溪左金丸瀉肝火行濕,為熱甚反佐開痞結,治肝邪

黃連(六兩) 吳茱萸(一兩)

上為末,粥糊丸

局方溫膽湯治膽虛痰熱,驚悸不眠

半夏 竹茹 枳實(各二兩) 陳皮 生薑(四兩) 甘草(二兩)

上㕮咀,水煎,每服一兩

治要茯苓散治心實熱,口乾煩渴,眠臥不安

茯神 麥門冬(各一兩半) 通草(一兩二錢半) 知母(一兩) 紫菀 桂心(各七錢半)升麻(一兩二錢半) 淡竹茹(半兩) 大棗(十二枚) 赤石脂(一兩七錢半)

上㕮咀,每服一兩,井花水煎

茱萸散治小腸虛熱,或酒後頻吃冷水等物,其病臍下結塊,連外腎俱腫者

吳茱萸(二錢半) 川芎(半兩) 木通(四錢) 半夏(一錢)

上㕮咀,每三四錢,入蔥煎服

瀉熱湯治脾臟熱,面黃目赤,季脅痛滿

半夏 母姜(各八兩) 枳實 梔子 茯苓 芒硝(各三兩) 細辛(五兩) 白朮 杏仁(各四兩) 生地黃 淡竹葉(各一升)

上㕮咀,每服一兩或兩半,水煎後下硝溫服

桂苓甘露飲治胃受濕熱,頭疼身熱,煩渴吐瀉,口乾

方見熱門

橘皮湯治肺熱氣咳,息喘奔

橘皮 麻黃(各三兩) 紫蘇 柴胡(各二兩) 宿姜 杏仁(各四兩) 石膏(八兩)

上㕮咀,每服一兩,水煎

生薑泄腸湯治大腸實熱,腹脹不通,口舌生瘡

生薑 橘皮 竹茹 黃芩 梔子仁 白朮(各三兩) 桂心(一兩) 茯苓 芒硝(各二兩)生地黃(十兩)

上㕮咀,入大棗煎,每服一兩

金匱腎氣丸治腎經虛熱

方見補虛門

五苓散治發熱而渴,小便不利,煩躁頭痛

方見泄瀉門

按內經注曰:若調寒熱之逆,冷熱必行,則熱物冷服,下咽之後,冷體既消,熱性便發,由是病氣隨愈矣。以上諸方皆從其氣以去拒格之熱,可臨證選用,求其意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