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純

《玉機微義》~ 卷九 (5)

回本書目錄

卷九 (5)

1. 論骨蒸勞熱用吐下法

子和曰:皮膚枯乾,痰涎稠黏,四肢疼痛,面赤唇乾,煩躁,睡臥不寧,或時喘咳,飲食少味,困弱無力,虛汗黃瘦等證,先以茶調散輕湧訖,次以導水禹功輕瀉三兩行,後服柴胡飲子、桂苓甘露飲、搜風丸、白朮調中湯、人參散之類,量虛實用之。如咯血、吐血、便血,此亡血也,並不宜吐,吐則神昏。

不可峻服熱藥,大忌炙爆酒面。宜食疏菜、水、水涼物,亦慎不可過忌,則胃口閉,形瘦,脈大,乃死候也。諸勞仿此。

謹按:一切病候,必憑脈驗證施治,則自切當也。詳以上勞熱,未必不兼陰陽兩虛,濕熱自甚,或陰虛,或勞傷形氣,或脾胃虛損為熱之證,吐去痰涎及開提郁陷之氣,次以調養之法治之,猶可。若便利與禹功導水重峻之劑,吾恐實實虛虛,不善用而藥之太過,多致殺人。且如積熱蓄熱有餘之證,非汗吐下法則不能已者,不善用而藥之不及,亦致誤人矣。

當必憑脈驗證施治,庶不致藥有太過不及之失。

白話文:

子和說:如果出現皮膚乾燥,痰液濃稠粘滯,四肢痠痛,臉色紅潤但嘴脣乾燥,心情煩躁,睡眠不安穩,偶爾會喘息咳嗽,對食物沒什麼胃口,感到疲憊無力,虛汗頻出,身體黃瘦等症狀,應先使用茶調散來輕微催吐,接著用導水禹功來輕微瀉下二到三次,之後服用柴胡飲子、桂苓甘露飲、搜風丸、白朮調中湯、人參散這類藥物,根據實際病情的虛實程度來決定用量。

如果出現咯血、吐血、便血,這是因為體內血液流失,不適合使用催吐的方式治療,催吐可能會導致精神混亂。

不可大量服用熱性藥物,應該避免食用燒烤、油炸、酒類和麵食。應多吃蔬菜,喝水,吃些涼性的食物,但也需注意不要過度忌口,否則會導致胃口閉塞,身體變瘦,脈搏加速,這都是死亡的徵兆。對於各種勞損疾病都可以參考這種處理方式。

詳細來說,所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都必須根據脈象和症狀來進行,這樣才能做到恰當的治療。以上提到的勞損和發熱,可能不僅僅是陰陽雙虛,也可能因為濕熱過盛,或是陰虛,或是勞損形氣,或是脾胃虛弱導致的發熱。先通過催吐去除痰液,再調整氣血,然後再進行養生的治療,這樣還算合理。但如果隨意使用強烈的利尿藥物,我擔心會讓病情實者更實,虛者更虛,如果不懂得如何正確使用藥物,反而會造成藥物過量,導致嚴重後果。例如對於體內熱量積聚過多的情況,如果不使用出汗、催吐或瀉下的方法,就不能有效治療,如果不懂得如何正確使用藥物,也會導致誤診誤治。

在治療過程中,一定要根據脈象和症狀來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這樣才能避免藥物使用過量或不足的問題。

2. 論虛熱發汗之誤

東垣曰:仲景論內外不足,發熱自汗之證,大禁發汗。若飲食勞倦,雜病發熱自汗,表虛之證,認作有餘,便用麻黃髮之,汗大出則表益虛也。

謹按仲景論傷寒分例,不可發汗者三十餘條。至一證有二禁者,若寒熱有血弱氣虛者也,況雜病乎?然誤則致逆,為禍至速,所謂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矣。

白話文:

東垣先生說:張仲景在討論人體內外虛弱,出現自發性出汗伴隨發燒的情況時,他強烈禁止使用發汗療法。如果因飲食不節、勞累疲倦或是其他各種疾病導致的自發性發燒與出汗,這屬於表虛的症狀,如果誤認為是實熱,就使用麻黃來發汗,這樣會導致體表更加虛弱。

根據張仲景對於傷寒的分類和條例,有超過三十種情況是不可以使用發汗療法的。而有些病症有兩種以上的禁忌,例如體內血液不足、氣虛的情況,更何況是一般的雜病呢?然而,一旦治療方式錯誤,後果就會迅速顯現,非常嚴重,所謂的一次錯誤可能延長病情,二次錯誤可能縮短壽命,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