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機微義》~ 卷二十九 (2)
卷二十九 (2)
1. 論眼證分表裡治
機要曰:在腑則為表,當除風散熱;在臟則為里,宜養血安神。暴發者為表而易治,久病者在裡而難愈。
白話文:
核心要點說到:若問題出在腑(如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這屬於表層問題,應採用祛風清熱的方法來治療;若問題出在臟(如心、肝、脾、肺、腎),這屬於內在問題,適合使用養血安神的方式來調理。突然發生的病症通常在表層,相對容易治療;而長期慢性疾病多在內在,因此較難痊癒。
2. 論目疾宜出血最急
子和曰:聖人雖然說眼睛得到血液就能看見,但是血液也有太過和不及。太過則眼睛堵塞而發痛,不反則眼睛耗竭而失明。所以年少的人多太過,年老的人多不及。但是年少的人則沒有不及,年老的人其間猶有太過者,不可不察也。眼睛的內部都是太陽經所起,血多氣少,眼睛的銳眥少陽經也,血少氣多,眼睛的上綱太陽經也,亦血多氣少,眼睛的下綱陽明經也,血氣俱多。但是陽明經起於眼睛兩旁交頞之中,與太陽少陽俱會於目,惟足厥陰經連於目系而已。
所以血太過者太陽陽明之實也,血不及者厥陰之虛也。所以出血者宜太陽陽明,蓋此二經血多故也。少陽一經不宜出血,血少故也。刺太陽陽明出血則目愈明,刺少陽出血則目愈昏。要知無使太過不及,以血養目而已。凡血之為物,太多則濫,太少則枯。人熱則血行疾而多,寒則血行遲而少,此常理也。
眼睛是肝的外候,肝主眼睛,在五行屬木。雖然木之為物太茂則蔽密,太衰則枯瘁矣。眼睛的五輪乃五臟六腑之精華,宗脈之所聚。其白人屬肺金,肉輪屬脾土,赤脈屬心火,黑水神光屬腎水兼屬肝木,此世俗皆知之矣。及有眼睛的疾病,則不知病之理,豈知眼睛不因火則不病。
何以言之?白輪變赤,火乘肺也;肉輪赤腫,火乘脾也;黑水神光被翳,火乘肝與腎也;赤脈貫目,火自甚也。能治火者一句可了。故內經曰:熱勝則腫。凡眼睛暴赤腫起,羞明隱澀,淚出不止,暴寒目瞞,皆太熱之所為也。治火之法,在藥則鹹寒吐之下之,在針則神廷上星,囟會,前頂,百會,血之翳者可使立退,痛者可使立已,昧者可使立明,腫者可使立消。惟小兒不可刺囟會,為肉分淺薄,恐傷其骨。
然小兒水在上,火在下,故目明。老人火在上,水不足,故目昏。內經曰:血實者宜決之,又經曰:虛者補之,實者瀉之。如雀目不能夜視及內障,暴怒大憂之所致也,皆肝主眼睛,血少禁出血,止宜補肝養腎。至於暴赤腫痛,皆宜以䤵針刺前五穴出血而已。次調鹽油以塗髮根,甚者雖至於再,至於三可也,量其病勢以平為期。
按此謂眼睛的出血,最急於初起,熱痛暴發,或久病郁甚,非三稜針宣泄不可。然年高之人,及久病虛損並氣鬱者,宜從毫針補瀉之,則可。故知子和亦大略言爾,於少陽一經不宜出血,無使太過不及,以血養目而已,斯意可見。
白話文:
[討論眼疾時,適當的放血治療最爲迫切]
內容翻譯爲:
子和說:“雖然古人講,眼睛有了充足的血液才能看得見,但血液過多或過少都會產生問題。過多則會使眼睛受阻並感到疼痛,過少則會令眼睛乾涸導致視力下降。因此,年輕人的問題通常是血液過多,老年人則是過少。然而,這並不意味着年輕人就不會出現過少的情況,老年人也可能有過多的情形,這一點不能忽視。眼睛內部主要由太陽經絡支配,特點是血多氣少。眼睛銳眥處則屬少陽經,特點是血少氣多。眼睛上方的經絡也屬太陽經,同樣是血多氣少。而下方的經絡則屬陽明經,特點是血氣皆多。陽明經起始於眼睛兩側,與太陽、少陽經在眼部交匯。只有足厥陰經與眼睛的視覺系統相連。
因此,眼睛血液過多通常是由太陽和陽明經的實症引起的,血液過少則是由厥陰經的虛症引起的。在治療時,適合從太陽和陽明經放血,因爲這兩條經絡血液豐富。少陽經則不適合放血,因其血量較少。對太陽和陽明經進行放血治療能使眼睛更加明亮,而在少陽經上放血反而會導致視力模糊。重要的是,要確保血液既不過多也不過少,以保持眼睛健康。血液這種物質,過多則氾濫,過少則乾涸。人體熱時,血液流動快且量多;體寒時,血液流動慢且量少,這是自然規律。
眼睛是肝臟的外部表現,肝臟主管眼睛,在五行中屬木。然而,木如果過於茂盛則會變得密閉,過於衰弱則會乾枯。眼睛的五個區域分別代表了人體內臟和腑的精華,是衆多經脈匯聚的地方。眼白部分屬肺金,肌肉部分屬脾土,紅色血管屬心火,黑色的瞳孔和神光則同時代表腎水和肝木,這些常識大家都知道。但當眼睛生病時,人們往往不知道病因,更不知道眼睛生病大多是因爲火氣。
具體來說,眼白變紅是因爲肺部火氣上升;眼瞼紅腫是因爲脾臟火氣上升;瞳孔和神光被遮蓋是因爲肝臟和腎臟火氣上升;紅色血管貫穿眼睛是因爲體內火氣旺盛。能控制火氣的治療方法只需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因此,《黃帝內經》說:熱度過高會導致腫脹。所有眼睛突然發紅、腫脹、畏光、流淚不止以及突然寒冷導致的眼皮沉重,都是因爲體內熱度過高。治療火氣的方法,用藥的話可以選擇鹹寒的藥物來清熱解毒,用鍼灸的話可以選擇神廷、上星、囟會、前頂、百會等穴位。這樣,眼疾的炎症可以迅速消退,疼痛可以立即緩解,視力模糊可以立刻改善,腫脹也可以馬上消除。但小孩不宜鍼灸囟會穴,因爲這個部位皮膚薄,容易傷到骨頭。
然而,小孩的水分在上,火氣在下,所以他們的眼睛明亮。老年人的火氣在上,水分不足,所以他們的眼睛容易模糊。《黃帝內經》說:血液過多應通過放血來解決。經書還說:虛症應補養,實症應瀉下。例如,夜盲症和突發性眼疾,往往是由於情緒激動或過度憂鬱引起,都與肝臟有關。對於血少的患者,不應進行放血治療,而是應該補肝養腎。至於眼睛突然發紅、腫痛,可以通過三棱針在上述五個穴位放血治療。然後塗抹一些鹽油在髮根處,嚴重的可以重複兩到三次,直到病情穩定爲止。
總的來說,眼疾初發時的放血治療是最迫切的,無論是熱痛突然發作還是長期疾病積鬱過重,都需要使用三棱針進行放血。但對於年紀大的人,以及長期疾病虛弱或氣鬱者,更適合使用毫針進行補瀉治療。由此可知,子和的論述雖然簡略,但他強調在少陽經不宜放血,要避免血液過多或過少,以保持眼睛健康,這一觀點十分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