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純

《玉機微義》~

回本書目錄

1. 卷二十三

2. 腳氣門

3. 辨南方腳氣所得之由

孫真人云凡四時之中皆不得久坐久立濕冷之地,亦不得因酒醉汗出脫衣跣足當風取涼,皆成腳氣。若暑月久坐久立濕冷之地者,則濕熱之氣蒸人經絡,病發必熱而四肢痠疼煩悶。若寒月久坐久立濕冷之地者,則濕冷之氣上入經絡,病發則四肢皆酷冷轉筋。世有勤工力學之士,久坐久立於濕地,冷風來入經絡,不覺成病也。

若欲使之不成病者,初覺則灸所覺處二三十壯,則愈不復發熱。黃帝云:「當風取涼,醉以入房,能成此疾也。」

東垣云:「千金外臺總錄所錄,皆謂南方卑濕霧露所聚之地,其民腠理疏,陽氣不能外固,因而履之,則清濕襲虛,病起於下。此由血氣衰弱,受清濕之邪氣與血並行於膚腠,邪氣盛,正氣少,故血氣澀澀,則痹;虛則弱,故令痹弱。後人名曰腳氣。」針經云:「有道以來,有道以去治之,多以炙𤋲為佳,以導引濕氣外出,及飲醪醴以通經散邪。所制之方,寒藥少,熱藥多,用麻黃、川烏、姜附之屬。

內經云:『濕淫於內,以苦發之。麻黃苦溫發之者也。』川烏辛熱走而不能守,通行經絡。姜附辛甘大熱,助陽退陰,亦散清濕之邪。又察足之三陰三陽是何經絡所起,以引用藥為主治。復審六氣中何氣客之,治以佐使之藥。孫真人云:『醫者意也,隨時增損,物無定方。』真知言哉。

辨北方腳氣所得之由

發明曰:「異法方宜論云:『北方者,其地高陵,居風寒冰冽,其俗飲潼酪而肉食。凡飲潼酪者,以飲多速飲為能。經云:「因而大飲則氣逆。」又云:「食入於陰,長氣於陽。今乃反行陰道,是為逆也。」夫乳酪醇酒者,濕熱之物飲之屬也。加以奉養太過,亦滋其濕。水性潤下,氣不能呴,故下疰於足脛,積久而成腫滿疼痛。

此飲食下流之所致也。」通評虛實論云:「谷入多而氣少,濕居下也。況潼酪醇酒之濕熱甚於谷者也。」至真要大論云:「太陰之勝,火氣內菀,流散於外,足脛胕腫。飲發於中,胕腫於下,此之謂也。」故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

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合於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若飲食自倍,脾胃乃傷,則胃氣不能施行,脾氣不能四布,故下流乘其肝腎,濕流於足脛。加之房事不節,陽盡陰盛,遂成腳氣。」孫真人云:「古人少有此疾,自永嘉南渡,衣冠之人多有之,亦此意也。」

按此言,北方腳氣為脾之濕氣下乘,加之房事不節而致,當作內因處治,可謂發病機之秘。然南方是證,亦莫不為下虛邪氣乘之故也。以陳無擇所論外感當分風濕寒熱,內臟虛實,所因為治,迥出千金之文。何此理又復具焉?蓋北方此證殊少耳

白話文:

孫真人說,無論四季,都不該在潮濕寒冷的地方長時間坐或站,也不能酒醉出汗後脫衣赤腳吹風取涼,這些行為都可能導致腳氣病。如果在炎熱月份,在潮濕寒冷的地方長時間坐或站,濕熱之氣會滲透經絡,發病時會感到身體發熱,四肢痠痛煩悶。如果在寒冷月份,同樣的情況會讓濕冷之氣進入經絡,發病時四肢極冷且抽筋。有些勤奮工作或學習的人,長期在濕地上坐或站,冷風侵入經絡,不知不覺間就形成了病。

想要避免這種情況,一發現症狀,就在感覺到不舒服的地方進行艾灸二三十次,這樣可以治癒不再復發。黃帝說:「面對風取涼,酒醉後進入房間,這些都能導致這種疾病。」

東垣先生說:「《千金方》和《外臺祕要》總錄中記載,南方是低窪潮濕,霧露聚集的地方,那裡的居民皮膚腠理鬆弛,陽氣無法保護體表,因此,他們踩踏在這樣的環境中,就會被清濕之氣侵襲,疾病從腳部開始。這是由於血液氣息衰弱,受到清濕邪氣的影響,與血液一起在皮膚腠理中流動,邪氣旺盛,正氣不足,所以血液流動緩慢,形成痹症;虛弱則乏力,所以產生了痹弱的症狀。後人稱之為腳氣。」

北方的腳氣病則是因地理環境和飲食習慣引起的。北方地勢高,風大寒冷,當地人習慣飲用乳酪和大量肉食。乳酪和醇酒是濕熱的食品,加上過度飲食,也會加重濕氣。水性向下流動,氣無法溫暖它,所以濕氣會在腳部積聚,長久下來就形成腫脹和疼痛。這是飲食向下流動導致的結果。飲食過量,脾胃受傷,胃氣無法運行,脾氣無法分佈全身,濕氣就會流向肝腎,進而影響腳部。加上性生活過度,陽氣耗盡,陰氣過剩,最終導致腳氣病。

孫真人說,古人很少得這種病,但自從永嘉南渡後,很多士人都患上了這種病,也是這個道理。北方的腳氣病是由脾臟濕氣下乘,加上性生活過度導致的,應從內部因素治療,這可謂揭示了疾病的祕密。然而,南方的腳氣病,也是由於下部虛弱,邪氣乘虛而入造成的。陳無擇認為外部感染應分為風濕寒熱,內部臟器的虛實,根據病因治療,這與《千金方》的觀點有很大不同。為什麼這裡的道理又再次出現呢?可能是因為北方這種病比較少見吧。

4. 論腳氣脈證

嚴氏曰:古無腳氣之說,內經名厥,兩漢間名緩風,宋齊之後謂之腳氣,名雖不同,其實一也。初得不覺,因他病乃始發,或奄然大悶,經三兩日方覺之,先從腳起,或緩弱疼痹,或行起忽倒,或兩脛腫滿,或足膝枯細,或心中忪悸,或小腹不仁,或舉體轉筋,或見食吐逆,惡聞食氣,或胸滿氣急,或遍體痠疼,此其候之不同也。其脈浮而弦者,起於風;濡而弱者,起於濕;洪而數者,起於熱;遲而澀者,起於寒。

夫腳氣皆由腎虛而生。然婦人亦病腳氣者,必因血海虛,乘七情遂成斯疾。兼今婦人病此者眾,則知婦人以血海虛而得之,與男子腎虛類矣。男女用藥固無異,但兼以治憂恚,藥無不效也。須量人盛衰,微加滋補,不然則氣血日衰,必使年年遇蒸熱而作,理之必然。

陳無擇曰:腳氣不專主一氣,亦不專在一經,故與中風寒暑濕為異耳。兼有所雜生諸病,未易分別,須尋三陰三陽病所在,後察脈虛實為治。自汗走疰為風勝,無汗藥;急掣痛為寒勝,腫滿重著為濕勝,煩渴熱積為暑勝。四氣兼中者,但推其多者為勝,分其表裡以施治也。

脈浮為風,緊為寒,緩細為濕,洪數為熱,見於諸陽在外,宜發散;沉而弦者亦為風,沉而緊者為寒,沉細為濕,沉數為熱,見諸陰在內,宜溫利之。若大虛氣之間,作補湯,隨病冷熱而用之。千金方論,但備諸證,不說陰陽經絡所受,從何為治。

按以上言脈證,但備四氣而已。至於腫焮發瘡泡,為濕熱熱毒之勝;腫而重者,有濕痰勝;或腫或消,兼氣不升降諸例,皆所未詳。陳雲六經證,見後各方下。

白話文:

嚴氏表示:古代並無「腳氣」這種說法,內經中稱之為「厥」,兩漢時期被稱為「緩風」,直到宋齊之後才開始使用「腳氣」這個名詞,雖然名字有所不同,但實際上指的是同一種疾病。起初患者可能不會注意到病症,通常會因為其他疾病引發才開始發作,有的時候會突然感到極大的不適,經過兩三天後才察覺到問題,病症通常從腳部開始,可能是腳部感到疲軟、疼痛或麻痺,或是行走時突然跌倒,或是小腿部位腫脹,或是足部和膝蓋變得乾瘦,或是心悸,或是小腹部位感覺不到正常的感覺,或是全身肌肉抽搐,或是看到食物就嘔吐,對食物的氣味感到噁心,或是胸部感到滿脹且呼吸困難,或是全身痠痛,這些都是腳氣病不同的症狀。

脈象呈現浮而弦是因風邪所致,濡而弱是因濕邪所致,洪而數是因熱邪所致,遲而澀是因寒邪所致。

腳氣病基本上是由腎虛引起。然而,女性也會患有腳氣病,通常是因為血液循環不足,加上情緒波動過大而導致疾病。現在女性患有這種病的人很多,由此可知女性因血液循環不良而得到腳氣病,與男性腎虛相似。男女治療方式基本上沒有差別,只要同時治療情緒問題,藥物就會發揮效果。必須根據患者身體狀況來調整補養品的攝入,否則,氣血會逐日衰弱,每年遇到炎熱季節就會發病,這是必然的道理。

陳無擇認為:腳氣病並非只與一種因素相關,也不是隻影響特定的經絡,因此與中風、寒、暑、濕等疾病有所不同。而且腳氣病還會夾雜其他各種病症,不易區分,需要找出三陰三陽病變的位置,再根據脈象的虛實來進行治療。如果出汗多是風邪佔優勢,不出汗是寒邪佔優勢;劇烈疼痛是寒邪佔優勢;腫脹且沉重是濕邪佔優勢;煩躁口渴和熱症是暑邪佔優勢。如果四種邪氣都存在,則應找出哪個邪氣佔主導地位,然後根據表裡來治療。

脈象浮是風邪,緊是寒邪,緩細是濕邪,洪數是熱邪,出現在陽性經絡,適合用發散的方法治療;脈象沉而弦也是風邪,沉而緊是寒邪,沉細是濕邪,沉數是熱邪,出現在陰性經絡,適合用溫熱和利水的方法治療。如果是極度虛弱的情況,應該製定補湯,根據病情的冷熱來使用。千金方只是詳細描述了各種症狀,但並未說明陰陽經絡的受影響位置,以及如何進行治療。

以上提到的脈象和症狀,只涵蓋了四種邪氣。至於出現紅腫發炎,長出水泡,是濕熱和熱毒佔優勢;腫脹且沉重是濕痰佔優勢;或腫或消,伴有氣血不順的症狀,都未詳細解釋。陳無擇提到的六經證狀,可參考後面各處方的說明。

5. 論腳氣主於水濕

發明曰:夫腳氣之疾,實水濕之所為也。蓋濕之害人皮肉筋脈,而屬於下。然亦有二焉:一則自外而感,一則自內而致。其治法自應不同,故詳析而論之。其為病,也有證而無名。腳氣之稱,自晉蘇敬始,而關中河朔無有也。惟南方地下水寒,其清濕之氣中於人,必自足始。

故經曰:「清濕襲虛,則病起於下。」或者難曰:今茲北方,其地則風土高寒,其人則腠理致密而復多,此疾者,豈是地之濕氣感之而為邪?答曰:南方之疾,自外而感者也。北方之疾,自內而致者也。(二論見前)其自外而入者,止於下脛腫而痛。自內而致者,乃或至於手節也。

經曰:「足脛腫曰水,太陰所至為胕腫。」此但言其自外者也。所治之法,前人方論備矣。自內致者,治法則未有也。

謹按前論南北二方腳氣之由己頗詳盡,而發明更具此者。大抵言是證主於水濕而成,故重宣此義,合前二論之旨也。自內致者,古無其法。然觀東垣所出數方,則意例兼備之矣。

白話文:

在說明中指出:腳氣這類疾病,確實是由水濕所引發的。濕氣對人體的侵害,主要影響皮膚、肌肉、筋絡和脈絡,且多集中於下肢部位。然而,濕氣的來源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由外部環境引起的,另一種則是由體內狀況導致的。因此,治療的方法自然也應有所不同,所以我們詳細地分析討論。

這種疾病的特徵是有症狀卻沒有特定的命名。"腳氣"這個名詞,最早由晉朝的蘇敬提出,但在關中和河朔地區並未見到這種病症。只有在南方,由於地下水溫低,清冷濕氣易影響人體,通常從雙腳開始。

因此,醫經上說:「清冷濕氣侵襲虛弱的身體,病癥會從下肢開始。」有人質疑:現在北方,地勢高且寒冷,人們的肌膚組織緊密,卻也有很多人患這種病,難道是因為當地的濕氣引發的邪氣嗎?回答是:南方的腳氣,是由外界因素引起的;北方的腳氣,則是由內部原因導致的。

醫經上又說:「雙腳腫脹叫做水腫,太陰經的問題會導致全身浮腫。」這裡只描述了由外部因素引起的腳氣。對於這種情況的治療方法,前人的方劑理論已經很完善了。然而,由內部原因導致的腳氣,至今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

根據先前的討論,對於南北兩地腳氣的成因已有詳細的解釋。這裡再次強調,腳氣這種病主要是由水濕引起,所以再次闡述這個觀點,與前面兩次討論的核心思想一致。對於由內部原因導致的腳氣,古代並無具體的療法。然而,觀察東垣提出的幾個藥方,可以發現他已考慮到這種情況,並在藥方設計上做了相應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