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純

《玉機微義》~ 卷五 (4)

回本書目錄

卷五 (4)

1. 論下痢吃逆

丹溪曰:吃病氣自下衝上,屬火之象。古方惡以胃弱言之,殊不知胃弱者陰弱也,虛之甚也。滯下之久,多見此證,乃因久下而陰虛也。(詳見吃逆本門)

白話文:

丹溪先生說:下痢時病情表現為氣從下往上衝的狀況,這是火象的表現。古方常誤以為這是胃弱的問題,但實際上並未理解到胃弱指的是陰氣虛弱,是極度虛弱的狀態。長期的下痢,大多會出現這種症狀,這是因為長期下痢導致陰氣虛弱所致。(詳細內容請參閱關於反胃的專門章節)在這裡,'吃逆'即現代所稱的'反胃'。

2. 辨痢色分五臟

原病式曰瀉白為寒,青、黃、紅、赤、黑皆為熱也。蓋瀉白者肺之色也,由寒水制火不能平金,則金肺自甚,故色白也。痢色青者,肝木之氣,由火甚制金不能平木,故色青也。或言痢色青為寒者誤也。仲景少陰病下痢,清水色純青,熱在裡也。大承氣湯下之。及小兒熱甚急驚,痢色多青,為熱明矣。

痢色黃者,由火甚則水必衰而脾土自旺,故色黃也。痢色紅為熱,心火之色也。或亦熱深甚也。至若痢色黑,亦言熱者,由火熱亢甚,則反兼水化制之,故色黑也。故傷寒陽明病(云云),法當大承氣下之。大便不黑者難(恐作易)。治諸痢同法。

按世人多以瀉痢之青、白、黑三色為寒,黃、赤二色為熱。今觀河間分五臟之論,煥然耳目,而知世人之非也。或曰內經視絡脈之色,曰寒多則凝泣,凝泣則青黑。熱多則淖澤,淖澤則黃赤。又曰黃赤則熱多,白則寒。世俗之論,豈非本於此與?愚曰內經論經脈之常色,心赤,肺白,肝青,脾黃,腎黑也。

陰絡之色應其經,但陽絡之色隨四時而行,應無常色。遇天氣之寒,則經絡凝泣,故其色多青黑。遇天氣之熱,則經絡淖溢,故其色多黃赤。此蓋因外氣之寒熱而浮絡相應而然。凡人之在冬月炎天,與夫久坐遠行,其面色相應,亦皆然。非痢色之出於臟腑,隨內氣所感而生也。

況滯下之證,多因濕熱所致。內經曰:肺熱者色白而毛敗,心熱者色赤而經絡溢,肝熱者色蒼而爪枯,脾熱者色黃而肉蠕動,腎熱者色黑而齒槁。此雖論痿,亦可見五臟之內熱,皆能顯此五色。今滯下之論,五色意實相同。然此不可與浮絡之因外氣相應者同語也。

白話文:

[辨識痢疾顏色以區分五臟的影響]

原本疾病的模式是,如果糞便呈現白色,表示身體處於寒冷狀態;而青、黃、紅、黑色的糞便都顯示身體有熱症。白色是肺部的顏色,因為寒冷使水份過度抑制了火氣,無法平衡金屬的性質,肺部因此過度活動,所以糞便呈白色。糞便呈青色是肝臟木性的表現,因為火氣過盛抑制金屬性,無法平衡木性,所以糞便呈青色。有人認為糞便呈青色表示身體寒冷,這是錯誤的。張仲景指出,少陰病患者下痢,糞便如清水般純青色,這是內部有熱氣的徵兆,可用大承氣湯治療。同樣地,兒童因熱氣過盛導致緊急驚厥,糞便多呈青色,這清楚表明他們體內有熱氣。

糞便呈黃色,是由於火氣過盛,水份必然衰弱,而脾臟的土性自然強盛,所以糞便呈黃色。糞便呈紅色表示熱症,這是心臟火性的顏色,或者也可能表示熱氣過度嚴重。至於糞便呈黑色,也表示熱症,因為火熱過度亢奮,反而會被水氣抑制,所以糞便呈黑色。因此,傷寒陽明病的處理原則是使用大承氣湯治療,若大便不呈黑色,則病情可能較輕。各類痢疾的處理原則相同。

一般人都認為,糞便的青、白、黑色表示寒冷,黃、紅色表示熱症。然而,根據劉完素對五臟的分析,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這樣的觀念是錯誤的。有人說,「黃帝內經」提到觀察經絡的顏色,如果寒氣過多,血液就會凝固,顏色呈青黑色;如果熱氣過多,血液就會變得濕潤,顏色呈黃紅色。又說,黃紅色表示熱氣過多,白色表示寒冷。民間的這種觀點,難道不是基於此嗎?我認為,「黃帝內經」討論的是經脈的正常顏色,心臟為紅色,肺部為白色,肝臟為青色,脾臟為黃色,腎臟為黑色。

陰絡的顏色反映其經脈的顏色,但是陽絡的顏色會隨著四季的變化而變化,並沒有固定的顏色。當天氣寒冷,經絡的血液就會凝固,所以顏色多為青黑色;當天氣熱,經絡的血液就會變得濕潤,所以顏色多為黃紅色。這是因為外部環境的冷熱影響,使得表面的經絡產生反應。人體在冬天和夏天,或是長時間坐著或行走,臉色也會有相應的變化,也是同樣的道理。這並不是因為臟腑產生的痢疾顏色,而是由於身體內部的氣候變化而產生的。

此外,慢性下痢的情況,多是由濕熱引起的。「黃帝內經」提到:肺熱的人皮膚會呈白色且毛髮枯槁,心熱的人皮膚會呈紅色且血管充血,肝熱的人皮膚會呈青色且指甲乾枯,脾熱的人皮膚會呈黃色且肌肉跳動,腎熱的人皮膚會呈黑色且牙齒枯槁。這雖然討論的是萎縮症,但也顯示五臟的內熱都會表現出這五種顏色。對於慢性下痢的討論,五種顏色的意義確實是相同的。然而,這與表面經絡因外部氣候影響而產生的變化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