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機微義》~ 卷四十九 (1)
卷四十九 (1)
1. 論赤白帶下
機要云赤者熱入小腸,白者熱入大腸,其本實熱冤結於脈不散,故為赤白帶下也。冤屈也,結也,屈滯而病熱不散,先以十棗湯下,之後服苦楝丸、大玄胡散,調下之熱,去濕,除病自除也。
按此止是論有餘之證也,論見下。
良方論云:帶下起於風氣寒熱之所傷,或產後早起不避風邪,風邪之氣入於胞門,或中經脈流轉臟腑而發下血,名為帶下。若傷足厥陰肝之經,其色青如泥;傷手少陰心之經,其色赤如紅津;傷手太陰肺之經,其色白形如涕;傷足太陰脾之經,則其色黃如爛瓜;傷足少陰腎之經,則色黑如衃血。此其因也。
按此言風氣寒熱之所傷諸臟致證,似言外邪。大抵此證多有本於陰虛陽竭,榮氣不升,經脈凝泣,衛氣下陷,精氣累滯於下焦奇經之分,蘊積而成其病。或醉飽房勞,服食燥劑所致也。白物如涕之狀,故言帶者亦病形也。經云:帶脈為病而得名。而白者屬氣,赤屬血。東垣舉脈訣云:崩中曰久為白帶漏下多時,骨木枯。
言崩中者,始病血崩,久則血少,復亡其陽,故白滑之物下流不止。此可見未得全拘於帶脈矣。詳病亦有濕痰流注於下焦,或腎肝陰淫之濕勝,或因驚恐而木乘土位,濁液下流,或思慕為筋痿,內經所謂二陽之證發心脾是也。或余經濕熱屈滯於少腹小腹之下,而病本殊則皆為氣血虛損,榮衛之精氣累滯而成其病。
標一也。前人立論殆盡,病機則治法無定。若戴人以帶下,得兩手脈俱滑大而有力,乃上用宣去痰飲,下以導水丸泄濕熱,繼以淡劑滲之,此為瀉實也。如其諸脈微細,或沉緊而澀,按之空虛,或洪大而澀,按之無力,正為元氣不足,陰虛筋痿,虛極中寒等證。東垣有補陽調經固真等例,乃兼責虛也。
丹溪先生治因濕痰下注,用海石、南星、椿根皮之類,較之前人下之而復吐以提其氣,或發中兼補,補中兼利,燥中兼升發,潤中益氣溫而兼收澀之例不同。蓋病機有輕重淺深之異爾。
白話文:
【討論赤白帶下的問題】
重要理論指出,赤色分泌物是因為熱邪進入小腸,白色的則是熱邪進入大腸。根本原因是體內的熱邪在脈絡中結聚,無法散開,所以導致了赤白帶下的症狀。這就是所謂的熱邪在體內糾纏不散,造成疾病。首先使用十棗湯來排除體內的熱邪,然後服用苦楝丸和大玄胡散,調理身體的熱度,去除濕氣,疾病自然就會消失。
這是對過剩症狀的討論。
另一個良好的方論提到,帶下症通常是由風氣和寒熱影響所導致,比如產後過早活動,未能避免風邪侵襲,風邪會進入子宮,或者在經脈中流轉,影響到臟腑,進而導致下血,稱為帶下。如果影響到肝經,顏色會像泥土一樣呈現青色;影響到心經,顏色會像紅色的液體;影響到肺經,顏色會像鼻涕一樣呈現白色;影響到脾經,顏色會像腐爛的南瓜呈現黃色;影響到腎經,顏色會像淤血一樣呈現黑色。這些都是可能的原因。
進一步說,風氣和寒熱對臟腑的傷害,可能是外來的邪氣。但大部分情況下,這種病症主要是由於陰虛陽衰,營養不能上升,經脈凝滯,衛氣下沉,精氣在下焦的奇經八脈中累積,最終形成疾病。可能是醉酒或性生活過度,或是服用燥熱藥物所導致。白色的分泌物像鼻涕一樣,因此稱為帶下,也是病情的表現。古書記載:帶脈生病,因而得名。白色的屬於氣,紅色的屬於血。東垣舉脈訣提到:崩中如果持續時間長,最終會成為白帶,流血太多,骨頭和肌肉都會枯萎。
崩中指的是開始出血量大,時間久了,血液減少,又失去陽氣,因此白色的分泌物會持續不斷。這顯示我們不能完全依賴帶脈的理論。詳細來說,這種病症也可能由濕痰流入下焦,或者是腎和肝的濕氣過盛,或是因為驚嚇,使得肝氣過旺,壓制脾氣,導致濁液向下流,或是因為過度思念,導致筋萎,內經所說的二陽之證發心脾就是這樣的情況。或是其他經絡的濕熱在下腹部積聚,導致病情不同,但都是氣血虛弱,營養和衛氣的精氣累積,最終形成疾病。
這是一個共同的特徵。前人的理論大致涵蓋了所有情況,但疾病的機制並沒有固定的治療方法。如果戴人發現雙手的脈搏都滑大有力,他會從上方使用宣去痰飲,下方使用導水丸排出濕熱,接著使用清淡的藥物滲透,這是排泄實症的方法。如果脈搏微弱,或沉緊且澀,按下去感覺空虛,或是脈搏洪大但澀,按下去無力,這就是元氣不足,陰虛筋痿,虛極中寒等症狀。東垣有補陽調經固真的方法,這是針對虛症的。
丹溪先生在治療濕痰下注時,使用海石、南星和椿根皮等藥物,與前人使用下瀉藥物再催吐提升氣息,或是發汗中兼補,補中兼利,燥中兼升發,潤中益氣溫且兼收澀的例子不同。這是因為疾病的機制有輕重淺深的不同。
2. 論師尼寡婦異乎妻妾之治
寶鑑曰:宋褚澄療師尼寡婦別制方,蓋有為也。此二種寡居,獨陰無陽,欲心萌而多不遂,是以陰陽交爭,乍寒乍熱,全類溫瘧,久則為勞。史記倉公傳載濟北王侍人韓女病腰背痛寒熱,眾醫多以為寒熱,倉公曰:病得之欲,男子不可得也。何以知?診得其脈,肝脈弦出寸口,是以知之。
蓋男子以精為主,婦人以血為主,男子精盛以思室,女人血盛以懷胎也。如厥陰脈弦出寸口,又上魚際,則陰盛可知。故知褚氏之言有謂矣。
白話文:
寶鑑一書指出:宋代醫者褚澄在治療師尼與寡婦時,會特別制定不同的藥方,這是有其道理的。這兩種身分的女性因獨身生活,缺乏男性伴侶,她們的情慾往往無法得到滿足,因此身體內的陰陽失衡,導致她們時冷時熱,這種症狀很像溫熱的瘧疾,長時間下來會變成慢性疾病。
在史記倉公傳中記載,濟北王的侍妾韓女,曾經患過腰背痛和寒熱交替的病,許多醫生都認為是普通的寒熱病,但倉公卻認為,這是因為她的慾望得不到滿足所引起的。他是如何知道的呢?他通過診斷發現,韓女的肝脈呈弦狀,且超出寸口部位,由此推斷出病因。
一般而言,男人的主要能量來源是精氣,而女人則是血液。男人精氣旺盛時會有性慾需求,女人血液充盈時則會有懷孕的可能。如果在診斷中發現厥陰脈呈現弦狀,且超出寸口,甚至延伸到魚際,那就說明陰氣過剩。所以,可以理解褚澄為什麼要對師尼和寡婦的病情採取特殊治療方式了。
3. 論胎產諸證
病機機要云治胎產之病,從厥陰經論之。無犯胃氣及上二焦為之三禁,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發汗者同傷寒下早之證。利大便則脈數而已,動於脾。利小便則內亡津液,胃中枯燥。製藥之法能不犯三禁,則榮衛自和而寒熱止矣。如發渴而白虎,氣弱則黃耆。血刺痛而用當歸。
腹中痛而加之芍藥。大抵產病天行從增損柴胡,雜證從增損四物。宜詳察脈證而用之。
謹按以上云胎產禁例,大抵主於元氣本病為要。至於病體所因不同,學者又必當處於權變也。且胎前之證良方悉具,但每證治例殊少。如胎漏胎痛子煩子腫等證出方,皆是治本病之例。設所因不同,或有所兼之證。如胎漏下血亦有氣虛血熱,腹痛亦有濕熱者。或形志苦藥不一,七情所動,氣動血病,胎氣即損。
雖治例未能以盡其變,然欲學者臨證自推充而行之。爾今於諸證未能一一悉具,聊以證治數例附於後云。
白話文:
【討論胎產各類症狀】
《病機機要》提到,治療胎產疾病應從厥陰經的角度去探討。在治療過程中,有三個禁忌:一是不能影響到胃氣,二是不能對上二焦(心肺)造成幹擾,三是不能促使小便頻繁。若過度發汗,會如同傷寒病初發時過早使用下法一樣,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若通便,只會讓脈搏加速,影響脾臟功能;若促進小便,則會導致體內津液流失,使胃部變得乾燥。藥物的使用只要不觸犯這三個禁忌,那麼營養和防禦系統自然會恢復平衡,寒熱的症狀也會消失。口渴時可以使用白虎湯,氣虛時可用黃耆。若是因為血塊導致疼痛,則應使用當歸。
如果腹部疼痛,則可加入芍藥。基本上,產後的疾病,如果是由於天氣變化引起,可調整柴胡湯的成分來治療;若是其他雜症,則需調整四物湯的成分。應詳細觀察脈象和症狀再決定如何使用。
嚴格地說,以上所提的胎產禁忌,主要關注的是元氣和原本疾病的治療。然而,疾病的原因各有不同,學習醫術的人必須靈活應變。胎前的病症,各種良好的療法已經很全面,但是每個病症的治療原則卻很少。例如,胎漏、胎痛、子煩、子腫等病症的治療,都是針對基本病症的治療原則。如果病因不同,或者伴有其他病症,則需要調整治療方法。例如,胎漏出血可能是因為氣虛或血熱,腹痛可能是由於濕熱。或者因為個人體質和情緒的不同,情緒波動會影響氣血,進一步影響胎氣。
雖然治療原則無法涵蓋所有變化,但希望學習者在實際診斷中能自行推導和應用。現在我們無法一一列出所有病症的治療方法,只能附上幾個例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