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機微義》~ 卷十一 (2)
卷十一 (2)
1. 論暑火證治大法
賈元良曰:暑者相火行令也。夏月人感之,自口齒而入,傷心包絡之經。其脈虛。外證頭疼,口乾,面垢,自汗,倦怠,少氣,或背寒,惡熱。氣甚者,迷悶不省,而為霍亂,吐利,痰滯,嘔逆,腹痛,瀉痢,下血,發黃,生斑,皆是其證。甚者,火熱制金,不能平木,搐搦,不省人事。
其脈虛浮。一曰浮者風也,虛者暑也。俗名暑風證者,皆是相火甚而行令也。先以溫水化蘇合香丸,次進黃連香薷飲加羌活。只用雙解加香薷尤良。大抵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甚好。若自汗甚者,不可利小便,宜白虎湯清解之。次分表裡治之。如在表,頭疼惡寒,雙解散加香薷及二香散、十味香薷散之類解之。
如在半表半裡,泄瀉,煩渴,飲水,吐逆,五苓散治之。熱甚煩渴者,益元散清之。若表解裡熱甚,宜半夏解毒湯,下神芎丸,酒蒸黃連丸等。或人平生素弱及老人冒暑,脈微,下痢,渴而喜溫,或厥冷,不省人事,宜竹葉石膏湯加熟附半個,冷飲。次以來復丹、五苓散治之。
凡夏月暑證,不可服諸熱燥劑,致斑毒發黃,小水不通,悶亂而死矣。
按此言治暑之法,可謂詳備。然云暑風相火為病,而先用蘇合香丸,至用雙解,皆當審諦脈證施治,不可少有差失。詳蘇合香,但可用於陰寒所遏,或內傷生冷太過及氣中或中惡者。此等又不可謂之暑風相火之證矣。蓋暑證有陰陽二者,不同治法。寒熱霄壤之隔。學者慎之。
白話文:
賈元良表示:所謂暑熱,其實是身體內的相火旺盛所致。夏季時,人們易受暑熱影響,暑熱從口齒進入身體,傷害到心包絡的經脈。此時脈象會呈現虛弱。外顯的症狀可能包括頭痛、口乾、面部油膩、自汗、疲憊無力、氣短,或者背部寒冷、怕熱。如果暑熱更嚴重,可能會導致精神混亂、失去意識,甚至引發霍亂、嘔吐、腹瀉、痰多、反胃、腹痛、瀉痢、便血、黃疸、皮膚出現紅斑等症狀。極端情況下,火熱會抑制肺部功能,無法平衡肝臟功能,造成抽搐、失去知覺。
脈象會呈現虛弱且浮動。其中,浮動的脈象代表有風邪,虛弱的脈象則顯示暑熱。一般稱之為「暑風」的症狀,都是因為相火過盛所致。治療上,應先以溫水溶解蘇合香丸,接著服用黃連香薷飲加上羌活。如果使用雙解加香薷效果更佳。總體而言,治療暑熱的基本原則,清心和利尿是非常有效的。但如果汗出太多,就不宜再利尿,應該用白虎湯來清熱解暑。然後,再根據病情是在表面還是內部進行對症治療。例如,如果病情在表面,表現為頭痛、畏寒,可以使用雙解散加上香薷以及二香散、十味香薷散等來緩解。
如果病情在半表半裏,可能出現腹瀉、口渴、頻繁飲水、反胃,可用五苓散來治療。對於熱度高、口渴的人,可以用益元散來清熱。如果表面的病情已經得到控制,但內部熱度仍然嚴重,可以使用半夏解毒湯,並搭配神芎丸、酒蒸黃連丸等。對於平時體質虛弱或老年人因暑熱導致的微弱脈搏、腹瀉、口渴但喜愛溫熱飲品、四肢冰冷、失去意識,宜使用竹葉石膏湯加上熟附一半,冷飲。然後再用來復丹、五苓散等來治療。
在夏季,對於暑熱的患者,絕對不可以使用各種熱燥的藥物,否則會導致皮膚出現紅斑、黃疸,小便不通暢,最後因悶熱和混亂而死亡。
進一步分析,文中詳細闡述了治療暑熱的方法,可謂非常全面。然而,文中提到暑風相火導致的疾病,首先使用蘇合香丸,然後使用雙解,這些都需要根據脈象和症狀進行精確診斷和治療,絕不能有任何的誤差。具體來說,蘇合香主要適用於被陰寒阻塞的情況,或是內傷生冷食物過多,或者是氣血不足或中毒的患者。這些情況都不能稱之為暑風相火的症狀。因為暑熱有陰性和陽性兩種,治療方法各不相同。陰性和陽性的差別如同寒熱之間的天壤之別。學習者務必謹慎。
2. 暑證治法
3. 清暑之劑
局方香薷飲 治一切暑熱腹痛霍亂吐利煩心等證
香薷(一斤) 厚朴(制) 白扁豆(各半斤)
上㕮咀,每服三四錢,水煎。
按此手足太陰藥也。世俗用於暑月中煎飲,然氣虛者不可過多,蓋厚朴乃泄氣下氣藥也。雖活人書用後方,亦只是治暑火清心而已,故例不可不分。
黃連香薷飲
香薷(一斤) 厚朴(制半斤) 黃連(四兩)
上㕮咀,每二三錢,水煎。
按此手太陰少陰藥也。
白話文:
【清暑的藥方】
局方香薷飲:用於治療各種因暑熱引起的腹痛、霍亂、嘔吐、腹瀉、心煩等症狀。
所需材料:香薷(一斤)、厚朴(炮製過的)(半斤)、白扁豆(半斤)
使用方法:將以上材料切碎,每次服用時取三四錢,用水煎煮服用。
說明:此藥方是用於調理手和腳的太陰經絡的。在暑熱的季節裡,人們常會煎此飲品來飲用,但是對於氣虛的人來說,不宜過量服用,因為厚朴是一種能降低氣力的藥材。即使在《活人書》中所記載的後方,也只是用來清除暑熱,清心解毒,因此在使用時必須有所區分。
黃連香薷飲:香薷(一斤)、厚朴(炮製過的半斤)、黃連(四兩)
使用方法:將上述材料切碎,每次取二三錢,用水煎煮服用。
說明:此藥方是用於調理手的太陰和少陰經絡的。
4. 益氣之劑
局方人參白虎湯治暑熱發渴脈虛
人參(一錢半) 知母(二錢) 石膏(半兩) 甘草(一錢)
上㕮咀入粳米一合水煎
按此手太陰足陽明藥也出太陽例
竹葉石膏湯
石膏(一兩) 半夏(二錢半) 甘草 人參(各二錢) 麥門冬(半兩) 竹葉
上㕮咀入生薑煎
按此足陽明手足太陰經藥也
白話文:
【增強氣力的藥方】
局方人參白虎湯用於治療因夏季高溫導致口渴且脈象虛弱的情況。
配方如下:人參1.5錢、知母2錢、石膏半兩、甘草1錢。
以上藥材切碎,加入一合粳米,用水煎煮服用。
需知此方是針對手太陰肺經和足陽明胃經的藥物,出自太陽例的醫學理論。
另一方為竹葉石膏湯:
配方為:石膏1兩、半夏2.5錢、甘草、人參各2錢、麥門冬半兩、竹葉適量。
以上藥材切碎,加入生薑一同煎煮服用。
需知此方是針對足陽明胃經及手太陰肺經和足太陰脾經的藥物。
5. 東垣人參益氣湯治暑熱傷氣四肢困倦嗜臥兩手指麻木
黃耆(八錢) 甘草(七錢內炙二錢) 人參(半兩) 升麻(二錢) 白芍(三錢) 五味子(百四十個) 柴胡(二錢半)
上㕮咀分作四服
按此手足太陰足陽明少陽經藥也
清暑益氣之劑
宣明益元散
方見泄瀉門
按此足太陽足三陰經藥也
選方十味香薷散治伏暑身體倦怠神昏頭重吐利
香薷(一兩) 人參 陳皮 白朮 茯苓 黃耆 木瓜 厚朴 扁豆 甘草(各半兩)
上㕮咀水煎每服一兩
按此手足太陰經藥也
東垣清暑益氣湯治長夏濕熱蒸人人感之四肢困倦精神少懶於動作胸滿氣促支節疼或氣高而喘身熱而煩心下膨閟小便黃而數大便溏而頻或痢或渴不思飲食自汗體重
黃耆 升麻 蒼朮(各一錢) 人參 白朮 神麯 陳皮(各半錢) 甘草(炙) 黃柏 麥門冬 當歸(各三分) 葛根(二分) 五味子(九個) 澤瀉(半錢) 青皮(二分)
上㕮咀水煎
按此手足太陰少陰足陽明經藥也,仲景太陽中暍證例禁汗下溫針無治法,宜是湯主之,所謂發千古之秘也。
白話文:
藥材包括:黃耆(8錢)、甘草(7錢,其中2錢需先炒過)、人參(半兩)、升麻(2錢)、白芍(3錢)、五味子(140粒)、柴胡(2錢半)。這些藥材混合後,分成四次服用。
這方藥主要針對手、腳太陰、足陽明和少陽經絡的問題,能清解暑熱並補益氣力。
另外提到一個方子叫做「宣明益元散」,但詳細內容在「泄瀉門」中有說明。
另一方子「十味香薷散」,適用於伏暑(夏季暑熱伏藏體內)導致的身體疲倦、精神混亂、頭部沉重、嘔吐或腹瀉。藥材包含:香薷(1兩)、人參、陳皮、白朮、茯苓、黃耆、木瓜、厚朴、扁豆、甘草(各半兩)。這些藥材混合後,用水煎煮,每次服用1兩。
最後,還有一方「東垣清暑益氣湯」,適用於長夏時節,因濕熱蒸騰,導致四肢疲倦、精神不佳、活動力下降、胸悶、呼吸困難、關節疼痛、氣短、呼吸急促、心悸、小便色黃且頻繁、大便稀且頻繁、或有腹瀉、口渴、食慾不振、自汗、全身乏力等症狀。藥材包括:黃耆、升麻、蒼朮(各1錢)、人參、白朮、神麯、陳皮(各半錢)、甘草(炙過)、黃柏、麥門冬、當歸(各3分)、葛根(2分)、五味子(9個)、澤瀉、青皮(各半錢)。這些藥材混合後,用水煎煮。
這方藥主要針對手、腳太陰、少陰及足陽明經絡的問題。張仲景在描述太陽中暍(中暑)的情況下,曾禁止使用發汗、瀉下或溫針的方法,認為這種情況應使用上述的湯藥,可說是揭開了千年以來的醫療祕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