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機微義》~ 卷五十 (9)
卷五十 (9)
1. 治嘔吐之劑
藥茯苓半夏湯
(方見前瀉劑)
回生散治小兒吐瀉
(方見前)
異功散
(方見前瀉劑)
藿香散治脾胃虛有熱面赤嘔噦
麥門冬、半夏、甘草(炙)、石膏(各半兩)、藿香(一分)。
上為末,每半錢至一錢,水煎入薑。
全嬰方消食丸治小兒生冷傷脾腹痛惡心
(即局方小七香丸)
拔萃定吐紫金核
半夏末(製)、人參、白朮、木香、丁香、藿香(各二錢半)。
上為末,稀糊為丸,如李核大,後用沉香、硃砂各一錢研勻為衣,陰乾。每一丸,棗湯磨下。
謝氏燒針丸專主吐逆
府丹不拘多少。
上件研極細,去皮小棗肉和劑為雞頭大,每用針簽於燈上燒灰為末,乳汁下一丸。
按:此亦劫劑也。以上方唯藿香散出陽明例藥,餘溫劑宜隨輕重選擇出理中例藥。茯苓半夏湯。
白話文:
[治療嘔吐的藥方]
藥茯苓半夏湯: 這個藥方在之前的瀉劑部分已經介紹過了。
回生散: 這款藥物用於治療小兒的嘔吐與腹瀉,具體配方在前面已經提供。
異功散: 同樣的,這個藥方也能在前面的瀉劑部分找到。
藿香散: 用來治療因脾胃虛弱且有熱氣導致面色潮紅、噁心嘔吐的情況。配方包括麥門冬、半夏、炙甘草、石膏(各半兩)、藿香(一分)。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使用半錢到一錢,用水煎煮並加入薑。
全嬰方消食丸: 適用於小兒因為食用生冷食物而傷害脾胃,導致腹部疼痛且噁心的情況。(這個藥方就是我們常說的局方小七香丸)
拔萃定吐紫金核: 配方包含半夏末(製)、人參、白朮、木香、丁香、藿香(各二錢半)。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再以稀糊做成丸狀,大小如同李子核。然後使用沉香、硃砂各一錢研勻作為外層包衣,放置陰涼處晾乾。每次使用一丸,用棗湯磨碎服用。
謝氏燒針丸: 專門針對嘔吐的問題。主要成分是府丹,用量不限。
將府丹研磨極細,再混合去皮的小棗肉,揉成雞頭大小的藥丸。每次使用時,先將藥丸用針簽在燈上燒成灰,再用乳汁服下。
附註:這也是一種強效的治療方式。以上提到的藥方中,只有藿香散屬於陽明例藥,其餘都屬於溫補類藥物,應根據病情輕重選擇理中例藥。至於茯苓半夏湯,則已在前面介紹過。
2. 治疳之劑
錢氏木香丸治小兒疳瘦腹大。
木香、青黛、檳榔、豆蔻(各一分)、麝香(一錢半)、續隨子(一兩)、蝦蟆(三個燒存性)。
上為末,蜜丸綠豆大,每三五丸至一二十丸,薄荷湯下。
按:此手足太陰藥也。
六味地黃丸治小兒疳瘦不行、解囟骨熱。
方(見補虛門)。
全嬰方蘆薈丸治小兒疳氣腹急骨熱。
蘆薈、木香、檳榔(各一分)、黃連(一兩)、蕪荑(去皮)、青皮、陳皮(各半兩)、巴豆(三七粒同上四味炒黃去豆)、蝦蟆(酒浸炙黃去骨一兩)。
上為末,豬膽丸小豆大,三歲三十丸,米湯下。
按:此手少陰、手足太陰藥也。
蒸雞丸治小兒疳癆、骨蒸潮熱、盜汗、瘦弱、腹急、面黃、食不生肌肉。
黃連(二兩)、柴胡(一兩)、蕪荑、鶴蝨(各半兩)、秦艽、知母、紫芩、使君子(去殼炒各一兩)。
上為末,黃雄雞一隻重一斤,籠之,專以大麻子飼之五日後,去毛及腸肚淨,入前末子以線縫之,取小甑子,先以黑豆鋪甑底三寸,安雞四旁及上黑豆蓋之,早蒸至晚,取肉研和硬,入酒糊丸如小豆大,二歲二十丸加減與之,米飲下,忌豬肉。
按:此手少陰、足少陽藥也。
肥兒丸截疳殺蟲,治腹脹、消食。
使君子(肉)、蘿蔔子(各二兩)、小紅棗(肉一兩)、糖球子(末)、飛羅面(各二兩)。
上取好黃土和作一爐墩子,內底下蘿蔔片鋪一層,次將使君子肉鋪在當中,次又鋪蘿蔔一層,上安棗肉蓋於上,以泥封固其外,以炭火煆至內三物熟爛了,取出以飛面球子末和勻,丸如麻子大,量兒大小與服,米飲下。
按:此足陽明、太陽藥也。
五疳消食丸消疳殺蟲、退熱、磨積、進食。
使君子(肉炒)、麥櫱(炒)、陳皮、麥曲(炒)、蕪荑、草龍膽、黃連(炒)、糖球子(等分)。
上為細末,陳米飯為丸如黍米大,每十丸米飲下。
按:此手少陰、太陰藥也。
然疳證自有虛實、積熱等致不同,以上諸方未能以盡其變,學者自宜推格治之。
白話文:
[治療疳疾的藥方]
錢氏木香丸用於治療兒童因疳疾而身體消瘦,腹部膨大的症狀。
藥方成分包括木香、青黛、檳榔、豆蔻(各一份)、麝香(一錢半)、續隨子(一兩)、燒製的蝦蟆(三個)。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搓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至二十丸,用薄荷湯送服。
註:這是適用於手足太陰經的藥方。
六味地黃丸可用於治療兒童因疳疾導致身體消瘦、無法行走以及囟門發熱的症狀。
全嬰方蘆薈丸用於治療兒童因疳疾導致腹部緊繃,骨骼發熱的症狀。
藥方成分包括蘆薈、木香、檳榔(各一份)、黃連(一兩)、蕪荑(去皮)、青皮、陳皮(各半兩)、巴豆(與上面四種藥材一同炒至微黃後去掉巴豆)、燒製的蝦蟆(一兩)。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豬膽汁搓成小豆大小的丸藥,三歲兒童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湯送服。
蒸雞丸用於治療兒童因疳疾導致的骨蒸潮熱、盜汗、身體瘦弱、腹部緊繃、面色黃、食慾不振,身體難以長肉的症狀。
藥方成分包括黃連(二兩)、柴胡(一兩)、蕪荑、鶴蝨(各半兩)、秦艽、知母、紫芩、使君子(去殼炒各一兩)。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選用一隻一斤重的黃色公雞,養在籠子裡,專門以大麻籽餵養它五天,之後去除雞毛和內臟,將藥粉放入雞肚子裡,用線縫合。取一小蒸鍋,底部鋪上三寸厚的黑豆,將雞放在四周和上面,再覆蓋一層黑豆,從早到晚蒸煮,取出雞肉研磨成泥,加入酒糊搓成小豆大小的丸藥,兩歲兒童每次服用二十丸,可根據年齡調整,用米湯送服,忌食豬肉。
肥兒丸用於截斷疳疾,殺滅寄生蟲,治療腹部脹大、幫助消化。
藥方成分包括使君子(肉)、蘿蔔子(各二兩)、小紅棗(肉一兩)、糖球子(末)、飛羅面(各二兩)。取好黃土和成一個爐墩,爐內底部鋪一層蘿蔔片,再將使君子肉鋪在中間,接著再鋪一層蘿蔔,最上面放棗肉,用泥土密封爐子外部,用炭火煅燒至內部三種材料熟爛,取出後加入飛面球子末混合均勻,搓成芝麻大小的丸藥,根據兒童年齡大小調整服用量,用米湯送服。
五疳消食丸用於消除疳疾,殺滅寄生蟲,退燒,幫助消化。
藥方成分包括使君子(肉炒)、麥櫱(炒)、陳皮、麥曲(炒)、蕪荑、草龍膽、黃連(炒)、糖球子(等份)。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用剩餘的米飯搓成黍米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十丸,用米湯送服。
然而,疳疾有虛實、積熱等不同病因,以上的藥方並不能涵蓋所有情況,學習者應根據具體病情靈活調整治療方案。
3. 治瘡疹之劑
香一分研末,酒調服,升麻湯下。
按此足太陽藥也。升麻湯治小兒瘡疹未出,發熱。
升麻、葛根、芍藥、甘草。
上㕮咀,水煎。
按此足太陽陽明藥也。
錢氏四聖散治瘡疹出不快。
紫草、木通、甘草(炙)、枳殼(炒)。
上等分為粗末,每一錢水煎服。陳氏加黃耆。
按此足陽明手太陰藥也。
調肝散治瘡疹大盛,宜服此,令瘡不入眼。
生犀(二錢半)、龍膽草(一錢)、黃耆(半兩)、大黃(二錢)、桑白皮(半兩炒)、鉤藤子(各一錢)、石膏(半兩)、麻黃、栝蔞、甘草。
上為粗末,每二錢水煎服,食後。
按此手太陰足陽明藥也,內外實者非此不可。
化毒湯治豆瘡已出不快。
紫草茸、升麻、甘草(炙等分)。
上㕮咀,入粳米五十粒,水煎。
按此足陽明藥也。
鼠黏子湯治豆瘡欲出未能得透,皮膚熱、眼赤、心煩、咽嗌不利。
鼠黏子(炒四錢)、荊芥穗(二錢)、甘草(一錢)、防風(半錢)。
上為細末,沸湯點服。去防風,名消毒散。
按此太陽少陽藥,首論溫平者此也。
活血散治豆瘡出不快。
白芍藥(炒一錢)。
上為末,酒調服。腹痛,溫熱水調下。
按此正的太陰藥也。海藏云,張和之治四肢出不快,加防風大效。
犀角地黃湯治瘡疹出太盛,便血或鼻衄。
犀角(一兩)、生地黃(二兩)、赤芍(三分)、牡丹皮(一兩)。
上㕮咀,三歲兒一二錢水煎服。
按此足太陰少陰手太陰藥也。
葛根麥門冬散治小兒熱毒斑瘡出多,心神煩悶。
葛根、麥門冬(各三錢)、人參(二錢)、石膏(半兩)、升麻、甘草、茯苓(各二錢)、赤芍(一錢)。
上㕮咀,每三錢水煎服。
按此足陽明手太陰藥也。
連翹散治瘡痘發熱。
連翹、防風、梔子、甘草。
上為末,水煎。
按此治熱在外而不厥,少陽藥也。
如聖飲子治瘡疹毒攻咽嗌腫痛。
桔梗、甘草、鼠黏子(炒各一兩)、麥門冬(半兩)。
上為末,竹葉同煎二三錢。
按此手太陰少陰藥也。
解毒防風湯。
防風、地骨皮、黃耆、芍藥、荊芥、枳殼、鼠黏子(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四五錢水煎。
按此手足太陰藥也。
真牙湯治癍瘡黑陷者。
人牙二枚,燒存性,入麝香一分研末,酒調服,升麻湯下。
按此足太陽藥也。
白話文:
[治療皮疹的藥方]
使用香料磨成一分量的粉末,用酒調和服用,搭配升麻湯一起。
這是針對足太陽經的藥物。升麻湯可用於治療兒童因皮疹未出而發燒的情況。
升麻、葛根、芍藥、甘草,這些材料混合後,用水煎煮。
這是足太陽和陽明經的藥物。
錢氏四聖散可治療皮疹出現不順暢的問題。
紫草、木通、炙甘草、炒枳殼,這些材料均分為粗末,每次用一錢的量用水煎煮服用。陳氏的配方會加入黃耆。
這是足陽明和手太陰經的藥物。
調肝散用於治療嚴重的皮疹,可防止疹子進入眼睛。
生犀、龍膽草、黃耆、大黃、炒桑白皮、鉤藤子、石膏、麻黃、栝樓、甘草,這些材料磨成粗末,每次兩錢的量用水煎煮,飯後服用。
這是手太陰和足陽明經的藥物,內外皆實的情況下必須使用。
化毒湯可用於治療已經出現但發展不順利的豆疹。
紫草茸、升麻、炙甘草,這些材料混合後,加入五十粒的粳米,用水煎煮。
這是足陽明經的藥物。
鼠黏子湯可治療豆疹即將出現卻無法透出,伴隨皮膚熱、眼紅、心煩、咽喉不適的情況。
炒鼠黏子、荊芥穗、甘草、防風,這些材料磨成細末,用沸水沖泡服用。如果去掉防風,則稱為消毒散。
這是太陽和少陽經的藥物,對於溫和平衡的治療方式來說,這是首選。
活血散可治療豆疹出現不順暢。
炒白芍,這材料磨成粉末,用酒調和服用。若腹痛,則用溫熱的水調和服用。
這是正確的太陰經藥物。海藏提到,張和之在治療四肢疹子出現不順暢時,加入防風會有很好的效果。
犀角地黃湯可治療皮疹過度出現,導致出血或鼻出血的情況。
犀角、生地黃、赤芍、牡丹皮,這些材料混合後,三歲兒童可用一到兩錢的量用水煎煮服用。
這是足太陰、少陰、手太陰經的藥物。
葛根麥門冬散可治療兒童因熱毒導致的斑疹過多,心神煩躁的問題。
葛根、麥門冬、人參、石膏、升麻、甘草、茯苓、赤芍,這些材料混合後,每次三錢的量用水煎煮服用。
這是足陽明和手太陰經的藥物。
連翹散可治療皮疹和痘疹引發的發燒。
連翹、防風、梔子、甘草,這些材料磨成粉末,用水煎煮。
這是用於治療體外熱而不冷的少陽經藥物。
如聖飲子可治療皮疹毒氣侵襲導致的咽喉腫痛。
桔梗、甘草、炒鼠黏子、麥門冬,這些材料磨成粉末,與竹葉一同煎煮二到三錢的量。
這是手太陰和少陰經的藥物。
解毒防風湯。
防風、地骨皮、黃耆、芍藥、荊芥、枳殼、炒鼠黏子,這些材料磨成粗末,每次用四五錢的量用水煎煮。
這是手足太陰經的藥物。
真牙湯可治療黑色陷入的皮疹。
兩顆人牙燒成灰,加入一分的麝香,磨成粉末,用酒調和服用,搭配升麻湯一起。
這是足太陽經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