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純

《玉機微義》~ 卷六 (2)

回本書目錄

卷六 (2)

1. 治濕之劑

機要白朮芍藥湯治太陰脾經受濕水泄注下,體重微滿,困弱無力,不欲飲食,暴泄無數,水穀不化,宜此湯和之。身重暴下是大勢來,亦宜和也。

白朮 芍藥(各一兩) 甘草(五錢)

上銼,每服一兩,水煎。

治濕瀉茯苓湯,又治食瀉濕熱。

白朮 茯苓(各七錢半)

上咀,每服一兩,水煎,食前服。一方有芍藥,三味等分,名白朮散

按以上三方,和中除濕,足太陰、陽明經藥也。白朮之甘入胃而除脾胃之濕,芍藥之酸澀除胃中之濕熱,四肢困,茯苓利水道而除濕,此三味泄痢須用之藥也。

蒼朮芍藥湯,如前證。

蒼朮(二兩) 芍藥(一兩) 黃芩(半兩)

上銼,每服一兩,加淡味桂半錢,煎服清。

按此解散濕熱,上中二焦之劑,太陰經的藥也。

良方胃苓湯,治夏秋之間,脾胃傷冷,水穀不分,泄瀉不止。

五苓散 平胃散

上和合薑棗煎,空心服。

按此乃表裡除濕之劑,東垣所謂上下分消其濕是也。太陽、太陰經藥也,出陽明飲痞例。

仲景五苓散

宣明益元散(方並見濕劑)

按以上二方,除濕利小便之劑,太陽經的藥也。

2. 治風之劑

機要防風芍藥湯治泄痢飧泄身熱脈弦腹痛而得及頭痛微汗

防風 芍藥 黃芩(各一兩)

上咀每服半兩水煎服清

按此治風辛涼之劑太陰太陽經藥也

蒼朮防風湯治泄痢脈弦頭微痛

蒼朮(二兩) 防風(一兩)

一方蒼朮四兩麻黃一兩防風五錢姜七片煎

按此足太陰陽明經藥也

良方神朮散治春傷於風夏必飧泄

蒼朮(一斤) 藁本 川芎(各六兩) 羌活(四兩) 粉草 細辛(一兩六錢)

上粗末每服三錢姜三片煎要出汗加蔥白

按以上三方治風勝濕辛溫之劑此則太陽經藥也

局方胃氣湯治大人小兒風冷乘虛入客腸胃水穀不化泄瀉注下(方見滯下門)

按此方名曰治風具實和血之藥也

3. 治熱之劑

局方戊已丸治脾胃濕熱泄痢不止(方見滯下門)

按泄瀉局方多以為寒至,劉張始言有屬熱屬火之證,故諸方中治熱瀉之方甚少。然仲景治傷寒挾熱下痢,用葛根黃芩黃連湯,但人未之思耳。

4. 治暑之劑

局方來復丹治伏暑泄瀉如水(方見本方)

易簡云:「硝石性寒,佐以陳皮,其性疏快,硫黃且能利人。若作暖藥以止瀉,誤矣。」蓋由啖食生冷,或冒暑熱之氣,中脘閉結,揮霍變亂,此藥通利三焦,分理陰陽,服之甚驗。

按此出厥陰硫黃例藥也。

香薷飲治伏暑吐瀉(方見暑劑)

按此治暑之表藥也,肺脾經藥也,出太陰厚朴例。

宣明桂苓甘露飲治飲水不消,嘔吐泄痢,或下痢赤白(方見暑劑)

五苓散益元散寒水石,解利濕熱,太陽經藥也。

5. 治寒之劑

機要漿水散治暴瀉如水,周身汗出,一身盡冷,脈微而弱,氣少不能語,甚者加吐,此為急病。

半夏(一兩湯洗) 附子(半兩泡) 桂(五錢) 甘草(炙五錢) 良薑(二錢半) 乾薑(一作乾生薑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五錢,漿水二盞,煎至半盞,和滓熱服。

白朮湯

白朮 芍藥 甘草(炙各三錢) 乾薑(半兩炮)

上如前服,甚者去乾薑加附子三錢,謂辛能發散也。局方理中湯治臟腑停寒泄瀉不已(方見寒劑)。

按此出厥陰己寒例藥也。以上用姜附之藥皆為暴瀉氣脫如五虛等證救急之劑,所謂暴瀉非陽者也。然有屬火者亦當求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