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純

《玉機微義》~ 卷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3)

1. 吐劑

仲景瓜蒂散

子和三聖散(並見吐劑)

稀涎散

豬牙皂角 綠礬 晉礬 藜蘆

元戎勝金丸

薄荷 瓜蒂 藜蘆 硃砂 豬牙皂角

按以上用瓜蒂藥並出三陽可吐藥例古今吐法以病在頭或在胸中但在上焦者皆可用也在經絡者亦可用吐法中就有發散之義焉諸亡血虛家不可用此

2. 分利之劑

仲景五苓散治瘦人臍下悸,吐涎沫而癲眩者水也。(方見濕門)

3. 治濕和中之劑

金匱苓桂朮甘湯治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

茯苓(四兩) 桂枝 白朮(各二兩) 甘草(二兩)

上水六升,煮取三升,三服,小便即利。

按此太陽經藥也。

茯苓湯治胸中有痰飲,自吐出水後,心胸間虛氣滿,不能食,消痰氣令能食

茯苓 人參 白朮(各三兩) 枳實(二兩) 橘皮(二兩半) 生薑(四兩)

上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溫三服。

按此足太陰陽明經藥也。

枳朮湯治心中堅大如盤,水飲所作(方見水氣門)

按此足太陰陽明經藥也。

澤瀉湯治心下有支飲,其人苦眩冒

澤瀉(五兩) 白朮(二兩)

上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溫再服。

按此足太陰陽明太陽少陰經藥也。

小半夏湯治心下水支飲,嘔吐不渴

半夏(一升) 生薑(半斤)

上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

按此足太陰陽明經藥也。

小半夏加茯苓湯治卒嘔吐,心下痞隔間有水,眩悸者

三因名半夏湯

半夏(一升) 生薑(半斤) 茯苓(三兩)

上同煎服如前。

按此足太陰陽明太陽手太陰經藥也。

按以上諸方,並出太陰痰飲例藥也。白朮除濕益燥,和中益氣,半夏治寒痰,和胃勝濕,茯苓澤瀉逐水利小便,上下分消其濕也。

局方橘皮半夏方(方見本方)

局方大棗治痰飲為患,嘔吐噁心,頭眩心悸等證(方見本方)

桔梗半夏湯治胸痞痰涎不利,氣逆嘔噦

桔梗 半夏 陳皮

上等分細末,生薑水煎姜糊丸,亦可加枳實減半,名

桔梗湯

嚴氏導痰湯治一切痰飲,頭目眩暈,或痰飲留積不散(方見本方)

上銼姜煎

按以上所用橘半等,乃足太陰陽明經藥也,出太陰

嘔噦例

許學士神術丸治痰飲

茅山蒼朮(一斤米泔浸一宿,去皮切片,焙乾為末) 生油麻(半兩,水二盞,研細取漿) 大棗(十五個,煮取肉研,旋入麻漿拌和藥)

上末為丸,桐子大,日曬乾,每服五七十丸,溫酒空心下。

按此足陽明太陰經藥,治濕發散之藥也。

仁齋加味二陳湯治痰攻眼腫痛,並酒家手臂痛重成麻痹

二陳湯中加蒼朮片子,薑黃,制枳殼

4. 治風痰之劑

局方青州白丸子(方見小兒門)

按此足太陰經藥出厥陰例治風痰行經通痹之熱藥也

局方玉壺丸

南星 半夏 天麻 白麵

辰砂化痰丸

南星 半夏 辰砂 白礬

上主治修制並見本方

易老水煮金花丸治風痰脈弦咳嗽

南星 半夏(各一兩生用) 天麻(五錢) 白麵(三兩) 雄黃(一錢) 寒水石(一兩燒存性)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小豆大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煎漿水沸下藥煮浮為度漉出淡漿水浸另用生薑湯下或通聖加半夏局方川芎丸防風丸皆可用也按以上三方並出太陰嘔噦例治痰挾風之涼藥也良方天南星丸治婦人風疾

半夏曲(一兩) 天南星(一兩炮) 晉礬(半兩枯) 白附子(炮) 皂角仁(炒黃各一兩)

按此足太陰厥陰經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