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純

《玉機微義》~ 卷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3)

1. 吐劑

仲景瓜蒂散

子和三聖散(並見吐劑)

稀涎散

豬牙皂角 綠礬 晉礬 藜蘆

元戎勝金丸

薄荷 瓜蒂 藜蘆 硃砂 豬牙皂角

按以上用瓜蒂藥並出三陽可吐藥例古今吐法以病在頭或在胸中但在上焦者皆可用也在經絡者亦可用吐法中就有發散之義焉諸亡血虛家不可用此

白話文:

[催吐藥物]

張仲景的瓜蒂散

劉完素的三聖散(以上兩方都屬於催吐藥物)

稀涎散

配方包括豬牙皁角、綠礬、晉礬、藜蘆。

元戎勝金丸

配方有薄荷、瓜蒂、藜蘆、硃砂、豬牙皁角。

說明:以上使用瓜蒂的藥物都屬於可引發催吐的藥物。從古至今的催吐療法認為,只要疾病在頭部或者胸部,也就是上半身的區域,都能使用催吐療法;若疾病在經絡系統,也可以使用。催吐療法本身就有助於發汗散寒。但對於大量失血或身體虛弱的人,則不適合使用此類催吐藥物。

2. 分利之劑

仲景五苓散治瘦人臍下悸,吐涎沫而癲眩者水也。(方見濕門)

白話文:

翻譯後的內容為:使用仲景的五苓散來治療體型偏瘦的人,如果他們有在肚臍下方感到悸動、吐出泡沫狀口水,並伴有眩暈癲狂的症狀,這些都是因為體內水液代謝失調所致。(此處的藥方可參考濕門部分)

不過,要注意的是,"濕門"在這裡可能是指古代醫學著作中的某一章節或類別,專門討論和水濕相關的病症與治療方法,而非現代醫學中的具體術語。因此,要找到具體的五苓散藥方,可能需要進一步查閱相關的古代醫學文獻。

3. 治濕和中之劑

金匱苓桂朮甘湯治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

茯苓(四兩) 桂枝 白朮(各二兩) 甘草(二兩)

上水六升,煮取三升,三服,小便即利。

按此太陽經藥也。

茯苓湯治胸中有痰飲,自吐出水後,心胸間虛氣滿,不能食,消痰氣令能食

茯苓 人參 白朮(各三兩) 枳實(二兩) 橘皮(二兩半) 生薑(四兩)

上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溫三服。

按此足太陰陽明經藥也。

枳朮湯治心中堅大如盤,水飲所作(方見水氣門)

按此足太陰陽明經藥也。

澤瀉湯治心下有支飲,其人苦眩冒

澤瀉(五兩) 白朮(二兩)

上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溫再服。

按此足太陰陽明太陽少陰經藥也。

小半夏湯治心下水支飲,嘔吐不渴

半夏(一升) 生薑(半斤)

上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

按此足太陰陽明經藥也。

小半夏加茯苓湯治卒嘔吐,心下痞隔間有水,眩悸者

三因名半夏湯

半夏(一升) 生薑(半斤) 茯苓(三兩)

上同煎服如前。

按此足太陰陽明太陽手太陰經藥也。

按以上諸方,並出太陰痰飲例藥也。白朮除濕益燥,和中益氣,半夏治寒痰,和胃勝濕,茯苓澤瀉逐水利小便,上下分消其濕也。

局方橘皮半夏方(方見本方)

局方二陳湯治痰飲為患,嘔吐噁心,頭眩心悸等證(方見本方)

桔梗半夏湯治胸痞痰涎不利,氣逆嘔噦

桔梗 半夏 陳皮

上等分細末,生薑水煎姜糊丸,亦可加枳實減半,名

桔梗湯

嚴氏導痰湯治一切痰飲,頭目眩暈,或痰飲留積不散(方見本方)

上銼姜煎

按以上所用橘半等,乃足太陰陽明經藥也,出太陰

嘔噦例

許學士神術丸治痰飲

茅山蒼朮(一斤米泔浸一宿,去皮切片,焙乾為末) 生油麻(半兩,水二盞,研細取漿) 大棗(十五個,煮取肉研,旋入麻漿拌和藥)

上末為丸,桐子大,日曬乾,每服五七十丸,溫酒空心下。

按此足陽明太陰經藥,治濕發散之藥也。

仁齋加味二陳湯治痰攻眼腫痛,並酒家手臂痛重成麻痹

二陳湯中加蒼朮片子,薑黃,制枳殼

白話文:

[治療濕氣與調和中焦的藥方]

金匱苓桂朮甘湯用於治療心下有痰飲,導致胸脅部位感到脹滿,視線模糊的情況。 成分包括:茯苓(四兩)、桂枝、白朮(各二兩)、甘草(二兩)。 服用方法是將這些材料加入六升水中熬煮至剩三升,分三次服用,會促進小便排泄。

這屬於太陽經絡的藥物。

茯苓湯用於治療胸中有痰飲,當病人吐出水後,心胸間感覺虛弱且氣滿,無法進食,此藥有助於消除痰氣,讓人能夠進食。 成分包括:茯苓、人參、白朮(各三兩)、枳實(二兩)、橘皮(二兩半)、生薑(四兩)。 服用方法是將這些材料加入六升水中熬煮至剩一升八合,分三次溫熱服用。

這屬於足太陰及陽明經絡的藥物。

澤瀉湯用於治療心下有支飲,使人感到頭暈目眩。 成分包括:澤瀉(五兩)、白朮(二兩)。 服用方法是將這些材料加入兩升水中熬煮至剩一升,分兩次溫熱服用。

這屬於足太陰、陽明、太陽及少陰經絡的藥物。

小半夏湯用於治療心下水支飲,引發嘔吐但無口渴現象。 成分包括:半夏(一升)、生薑(半斤)。 服用方法是將這些材料加入七升水中熬煮至剩一升半,分兩次溫熱服用。

這屬於足太陰及陽明經絡的藥物。

小半夏加茯苓湯用於治療突然嘔吐,心下痞隔間有水,感到頭暈心悸的症狀。 成分包括:半夏(一升)、生薑(半斤)、茯苓(三兩)。 服用方法同上。

這屬於足太陰、陽明、太陽及手太陰經絡的藥物。

以上所有藥方,皆出自太陰痰飲的藥方範例。白朮有助於去除濕氣,調和中焦,補益元氣;半夏能治療寒痰,調和胃氣,祛除濕氣;茯苓和澤瀉則能利尿,幫助排出濕氣。

最後,許學士神術丸用於治療痰飲,由茅山蒼朮、生油麻和大棗製成,每日空腹服用五十到七十粒,用溫酒送服。

這屬於足陽明及太陰經絡的藥物,是一種治療濕氣的發散藥物。

仁齋加味二陳湯用於治療因痰引起的目腫痛,以及酗酒者的手臂疼痛,最終導致麻痺。 在二陳湯中加入蒼朮、薑黃和制枳殼。

4. 治風痰之劑

局方青州白丸子(方見小兒門)

按此足太陰經藥,出厥陰例,治風痰行經通痹之熱藥也。

局方玉壺丸

南星、半夏、天麻、白麵。

辰砂化痰丸

南星、半夏、辰砂、白礬。

上主治修制並見本方。

易老水煮金花丸,治風痰脈弦咳嗽。

南星、半夏(各一兩生用)、天麻(五錢)、白麵(三兩)、雄黃(一錢)、寒水石(一兩燒存性)。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小豆大。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煎漿水沸下藥,煮浮為度,漉出。淡漿水浸,另用生薑湯下。或通聖加半夏,局方川芎丸、防風丸皆可用也。按以上三方,並出太陰嘔噦例,治痰挾風之涼藥也。

良方天南星丸,治婦人風疾。

半夏曲(一兩)、天南星(一兩炮)、晉礬(半兩枯)、白附子(炮)、皂角仁(炒黃各一兩)。

按此足太陰、厥陰經藥也。

白話文:

[治療風痰的藥方]

接下來提到的青州白丸子這個藥方,原本是用在小兒科,但其實也是治療風痰、疏通經絡、解除痹痛的熱性藥物,主要成分有南星、半夏、天麻和白麵。

另一個藥方叫做玉壺丸,成分一樣包含南星、半夏、天麻和白麵。

另外,辰砂化痰丸的成分則有南星、半夏、辰砂和白礬。

以上這些藥方的具體製作方式和使用方法請參考原處方。

易老水煮金花丸,適用於治療因風痰引起的脈弦咳嗽,成分有生用的南星和半夏各一兩、天麻五錢、白麵三兩、雄黃一錢、以及燒製後保留其性的寒水石一兩。

將所有成分研磨成細粉,用水揉成如小豆大小的丸子。一次服用五十到七十粒,甚至可以達到一百粒。用熱的米漿水煮至藥丸浮起,然後瀝出,再用淡米漿水浸泡,最後以薑湯送服。或者可以選擇加上半夏的通聖藥方,或者使用川芎丸、防風丸,這些都是可行的。

以上三個藥方,都出自治療太陰嘔噦的範疇,主要用來治療夾雜風邪的痰症,屬於涼性藥物。

另一個名為天南星丸的藥方,主要用來治療婦女的風疾,成分有半夏麴、炮製過的天南星、枯礬、炮製過的白附子和炒至黃色的皁角仁,各一兩。

這個藥方也是主要針對足太陰和厥陰經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