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機微義》~ 卷六 (1)
卷六 (1)
1. 治濕之劑
五苓散治咳而煩,脈緊而細
按此足太陽藥,解表之劑也
桑白皮(各二兩)
上為末,瓷器內盛,每日熱茶清點服
按以上二方,手太陰之的藥也。或曰咳之病本不同,何用藥往往必於肺?然咳者因聲名病也,故多本於肺經。云肺象金,堅勁扣之有聲,邪擊於肺故為咳也。且肺為腑臟之華蓋,主於氣,生皮毛,朝百脈,布化精氣者也。或一臟一脈不利,或九氣所動,或天之六氣所感,或水穀寒熱內因所動,則肺亦病矣。
故咳證雖曰病本不同,是以治例往往相類。但病有輕重,所兼之殊,方亦奇偶溫涼之異爾。
宣明知母茯苓湯治咳嗽不已,往來寒熱,自汗肺痿
甘草 茯苓(各一兩) 知母 五味子 人參 薄荷 半夏 柴胡 白朮 款冬花 桔梗麥門冬 黃芩(各半兩) 川芎(二錢) 阿膠(三錢)
上㕮咀,每一兩入姜煎
按此足少陽例藥也
白話文:
[治療濕氣的藥方]
五苓散可用於治療伴有煩躁的咳嗽,當脈搏緊繃且細微時使用。
按照這方藥,是歸屬於足太陽膀胱經的藥物,主要用於解表。
桑白皮(各60克)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存放於陶瓷器皿中,每日以熱茶調和服用。
以上兩個藥方,都是針對手太陰肺經的藥物。有人可能會問,咳嗽的原因眾多,為什麼治療藥物總會與肺有關?然而,咳嗽是根據聲音命名的疾病,因此大多數情況下源於肺經。肺像金屬,堅韌且敲打時會發出聲音,當邪氣侵襲肺部,就會引起咳嗽。此外,肺是臟腑的保護罩,負責呼吸,生長皮毛,統攝血液,並分配精氣。一旦某一臟腑或經絡運作不暢,或受到九種氣的影響,或被天地間的六種氣候所感應,或因飲食冷熱失調,肺也可能會生病。
因此,雖然咳嗽的病因可能不同,但治療方法往往相似。只是病情輕重、附加症狀不同,治療方劑也會有奇偶、溫涼的區別。
宣明的知母茯苓湯,適用於持續咳嗽、寒熱交錯、自汗、肺萎縮的患者。
甘草、茯苓(各30克)、知母、五味子、人參、薄荷、半夏、柴胡、白朮、款冬花、桔梗、麥門冬、黃芩(各15克)、川芎(6克)、阿膠(9克)
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取30克,加入薑片煎煮。
按照這方藥,是歸屬於足少陽膽經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