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純

《玉機微義》~ 卷十九 (5)

回本書目錄

卷十九 (5)

1. 論無病好補之誤

子和曰:人之好補者,有無病而補,有有病而補,或咨之庸醫,或問諸遊客。庸醫以要用相求,故所論者輕輕之,則草木而已。草木則蓯蓉、牛膝、巴戟、菟絲之類。遊客以好名自高,故所論者重重之,則金石而已。金石則丹砂、起石、硫黃之類。吾不知此為補也,而補何臟乎?以為補心耶?而心為丁火,其經則手少陰,熱則瘡瘍之類生矣。以為補肝耶?肝為乙木,其經則足厥陰,熱則掉眩之類生矣。

脾為己土,而經則足太陰,以熱補之,則病腫滿。肺為辛金,而經則手太陰,以熱補之,病憤郁。心不可補,肝不可補,脾不可補,肺不可補,莫非為補腎乎?人皆知腎為癸水,而不知其經則子午君火焉。補腎之火,火得熱而益熾;補腎之水,水得熱而益涸。既熾其火,又涸其水,上接於心之丁火,火獨用事,肝不得以制脾土,肺金不得以制肝木。

五臟之極傳而之六腑,六腑之極遍而之三焦,則百病交起,萬疾俱生。小不足言,大則可懼。不宜則中,不中則暴喑而死矣。以為無病而補之者所得也。且如有病而補之者:嘔而補,吐而補,泄而補,痢而補,瘧而補,咳而補,勞而補,產而補。嘔吐則和胃丸、丁沉煎;瀉痢則豆蔻丸、御米殼散;咳嗽則寧神散;勞不桂附則山藥;產不烏金則黑神。

吾不知此為補,果何意耶?殊不知嘔得熱而愈酸,吐得熱而愈暴,泄得熱而清濁不分,痢得熱而休息繼至,瘧得熱而進不能退,咳得熱而濕不能除,勞得熱而火益煩,產得熱而血愈崩。蓋如是而死者八九,生者一二,死者枉生者倖幸而一生憔悴之態,人之所不堪。大抵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是則補之義也。

陽有餘而陰不足,則當損陽而補陰;陰有餘而陽不足,則當損陰而補陽。熱則芒硝、大黃,損陽而補陰也;寒則乾薑、附子,損陰而補陽也。豈可以熱藥云乎哉?而寒藥亦有補之義也。經曰:「因其盛而減之,因其衰而彰之。」此之謂也。謹按仲景論傷寒脈結代為血氣虛衰不能相續,而用炙甘草湯,實補虛之法也。

殊無常補之例。後世俗往往例用常補,故子和極論其弊,善莫大矣。但所言大黃、芒硝損陽而補陰,是指仲景所謂陰陽虛盛之意,非補不足之法也。學者當審東垣、丹溪之論,則可以擴充矣。又曰:人知補之為利,而不知補之為害也。論補者,蓋有六法:平補、峻補、溫補、寒補、筋力之補、房室之補。

以人參、黃耆之類為平補;以附子、硫黃之類為峻補;以豆蔻、官桂之類為溫補;以天門冬、五加皮之類為寒補;以巴戟、蓯蓉之類為筋力之補;以石燕、海馬、起石、丹砂之類為房室之補。此六者,近代之所謂補者也。若施之治病,非徒功效疏闊,至其害不可勝言。難經言東方實,西方虛,瀉南方,補北

白話文:

子和說:喜歡進補的人,有的是在身體健康時就進補,有的是有病時才進補,有的聽從庸醫的建議,有的則詢問遊方郎中。庸醫為了自己的需求,會輕易地開些普通補藥,如蓯蓉、牛膝、巴戟、菟絲等植物類藥材。而遊方郎中為了自己的名聲,會開些較重的補藥,如丹砂、起石、硫磺等礦物類藥材。但我不知道這些藥材能補哪個臟器呢?是補心嗎?但心屬丁火,過補會導致瘡瘍等症狀。是補肝嗎?肝屬乙木,過補會導致頭暈目眩等症狀。

脾屬己土,其經絡是足太陰,如果用熱補,會導致浮腫。肺屬辛金,其經絡是手太陰,如果用熱補,會導致鬱悶。心、肝、脾、肺都不能隨便補,那麼難道是要補腎嗎?人們都認為腎屬癸水,卻不知道其經絡是子午君火。補腎之火,火勢會更旺;補腎之水,水會更乾涸。火勢旺盛,水分枯竭,上接心之丁火,火勢單行,肝無法控制脾土,肺金無法控制肝木。

五臟的極限會傳到六腑,六腑的極限會影響到三焦,那麼各種疾病就會接踵而來。輕者不值一提,重者則令人恐懼。補藥如果不合適,可能會導致突然失聲,甚至死亡。這就是無病進補的結果。另外,對於有病進補的情況:嘔吐時補,嘔吐後補,腹瀉時補,痢疾時補,瘧疾時補,咳嗽時補,勞累時補,生產後補。嘔吐用和胃丸、丁沉煎;腹瀉用豆蔻丸、御米殼散;咳嗽用寧神散;勞累用山藥;生產用烏金或黑神。

我不明白這是什麼補,究竟有何意圖?殊不知嘔吐遇熱會更酸,嘔吐遇熱會更劇烈,腹瀉遇熱會使清濁不分,痢疾遇熱會導致病情反覆,瘧疾遇熱會導致病情加重,咳嗽遇熱會導致濕氣無法消除,勞累遇熱會使火氣更煩躁,生產遇熱會導致血崩。這種情況下,八九成的人會死,只有一兩成的人會活下來,但他們的生活質量也會大大降低,讓人難以忍受。一般來說,過剩的應該減少,不足的應該補充,這纔是補的真正意義。

陽過剩而陰不足,應該減陽補陰;陰過剩而陽不足,應該減陰補陽。熱則用芒硝、大黃,減陽補陰;寒則用乾薑、附子,減陰補陽。怎麼能一概用熱藥呢?寒藥也有補的作用。經典中說:「在它旺盛的時候減少它,在它衰弱的時候增強它。」就是這個意思。根據仲景的理論,傷寒脈結代是由於血氣虛衰不能相續,所以使用炙甘草湯,實際上是補虛的方法。

但並沒有常補的例子。後世的醫學界經常使用常補,所以子和極力批評這種做法,這是非常好的。但其所說的大黃、芒硝減陽補陰,是指仲景所說的陰陽虛盛的意思,並不是補不足的方法。學習者應該審視東垣、丹溪的理論,這樣才能擴展自己的知識。再說,人們只知道補的好處,卻不知道補的壞處。補的理論大概有六種:平補、峻補、溫補、寒補、筋力之補、房室之補。

用人參、黃耆等藥材作為平補;用附子、硫磺等藥材作為峻補;用豆蔻、官桂等藥材作為溫補;用天門冬、五加皮等藥材作為寒補;用巴戟、蓯蓉等藥材作為筋力之補;用石燕、海馬、起石、丹砂等藥材作為房室之補。這六種方法,是近代所謂的補法。但如果用於治病,不僅效果不顯著,其危害更是難以言喻。難經提到東方實,西方虛,應瀉南方,補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