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識

《素問識》是日本江戶時代傑出的漢方醫學家丹波元簡,窮盡數十年心力編撰而成的一部巨著。這部書以《黃帝內經·素問》為藍本,旨在對這部中國古代醫學經典進行全面、深入且精確的闡釋與校訂。丹波元簡深知《素問》義理精深,然因年代久遠,經文存在諸多錯簡、脫漏之處,加之歷代注家詮釋不一,使得後學在研習時往往望而卻步,難得要領。因此,他發願纂寫此書,透過廣泛徵引、嚴謹考證,釐清經文原貌,疏通晦澀文義,為後世提供一部更具指導價值的《素問》讀本。

丹波元簡在序言中坦陳其治學歷程與撰書動機。他自幼承繼家學,在先考藍溪公的庭訓下開始研習《素問》,最初以王冰的注本為主,勤學十餘年。然而,在深入探究過程中,他發現即便是被奉為圭臬的王冰注,也存在對經文旨意理解不當或有所遺漏之處。這促使他跳出單一家說的框架,轉而廣泛採集歷代醫家的注釋,包括馬蒔、吳昆、張介賓等明清時期重要的《素問》研究者的觀點。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丹波元簡的學術視野極為開闊,他並非僅限於醫學文獻,而是大量參照經傳百氏之書,如《易經》、《莊子》、各類史書及字書等,用於考證文字異同、辨析詞語本義、探求醫學思想的哲學根源。這種跨學科的研究方法,使得《素問識》不僅是一部醫學注釋書,更是一部展現深厚傳統文化功底的學術著作。

《素問識》全書共分八卷,體例上遵循《素問》原書的篇章順序,逐篇進行注釋與辨析。書中對《素問》的核心內容,如中醫學的哲學基礎(陰陽五行理論)、人體生理病理(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疾病診斷(四診、辨證)、治療方法(針灸、方藥)以及攝生防病(治未病、四時養生)等,都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例如,在《上古天真論》和《四氣調神大論》的注釋中,丹波元簡特別強調了“治未病”的重要性,闡述了順應自然規律、調攝精神情志、適應四時變化進行養生的具體原則。他對經文中描述的古代養生狀態、養生方法等進行考證,並結合歷代醫家的理解,揭示了中醫“預防勝於治療”的智慧。在闡述臟腑經絡時,他會綜合不同學派的說法,並通過引用其他典籍來佐證或辨析其功能與循行,力求精確。

《素問識》的學術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其廣博的文獻基礎與嚴謹的考據精神。丹波元簡彙集了眾多注家之說,並對《素問》經文中的文字、句讀、篇章次序等進行了細緻的校勘,糾正了前人的錯誤,補充了闕漏之處。這種對文本原貌的重視,是理解經典的基礎。其次是其辯證的學術態度。對於《素問》中存在爭議或理解困難的部分,丹波元簡往往會並陳諸家之說,不做武斷的取捨,而是呈現不同的可能性,讓讀者自行權衡。這體現了他作為學者的謙遜與開放,也培養了讀者的批判性思維。再者,是其醫學與哲學、文化的深度結合。他對《素問》中蘊含的道家、儒家思想進行闡發,將醫學理論置於“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學框架下理解,提升了醫學理論的層次與深度。此外,《素問識》也具有較高的臨床指導價值。書中對治未病、因時因人制宜的治療原則等內容的闡述,都直接關聯到臨床實踐,為醫者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從歷史意義來看,《素問識》不僅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古代對《素問》的研究傳統,也代表了日本江戶時期漢方醫學研究的最高水平之一。它證明了中醫學在東亞地區的廣泛傳播與深入人心,是中日醫學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成果。丹波元簡的工作為後世研習《素問》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與助益,使這部經典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煥發出新的生命力。《素問識》至今仍是研究《素問》時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文獻,其嚴謹的治學方法和獨到的學術見解,對今天的中醫學研究者依然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總而言之,《素問識》是一部集大成的《素問》注釋著作。丹波元簡通過其淵博的學識、嚴謹的考證和獨到的見解,為讀者打開了通往《素問》深邃世界的大門。書中對經典文本的梳理、對核心理論的闡釋以及對臨床實踐的關聯,都顯示了其非凡的學術價值。研讀《素問識》,不僅能夠更準確地理解《素問》的原意與精髓,更能體會到中醫學作為一個融匯哲學、文化與實踐的生命科學體系所蘊含的智慧。它不僅是丹波元簡個人的學術成就,也是東亞地區共同繼承和發展中醫學的寶貴遺產。


卷一 (1)

卷一 (2)

卷一 (3)

卷一 (4)

卷一 (5)

卷一 (6)

卷一 (7)

卷一 (8)

卷一 (9)

卷一 (10)

卷一 (11)

卷一 (12)

卷一 (13)

卷一 (14)

卷一 (15)

卷一 (16)

卷一 (17)

卷一 (18)

卷一 (19)

卷一 (20)

卷一 (21)

卷一 (22)

卷一 (23)

卷一 (24)

卷一 (25)

卷一 (26)

卷一 (27)

卷一 (28)

卷二 (1)

卷二 (2)

卷二 (3)

卷二 (4)

卷二 (5)

卷二 (6)

卷二 (7)

卷二 (8)

卷二 (9)

卷二 (10)

卷二 (11)

卷二 (12)

卷二 (13)

卷二 (14)

卷二 (15)

卷二 (16)

卷二 (17)

卷二 (18)

卷二 (19)

卷二 (20)

卷二 (21)

卷二 (22)

卷二 (23)

卷二 (24)

卷二 (25)

卷二 (26)

卷二 (27)

卷二 (28)

卷二 (29)

卷二 (30)

卷二 (31)

卷二 (32)

卷二 (33)

卷二 (34)

卷二 (35)

卷二 (36)

卷二 (37)

卷二 (38)

卷二 (39)

卷二 (40)

卷二 (41)

卷二 (42)

卷二 (43)

卷二 (44)

卷二 (45)

卷三 (1)

卷三 (2)

卷三 (3)

卷三 (4)

卷三 (5)

卷三 (6)

卷三 (7)

卷三 (8)

卷三 (9)

卷三 (10)

卷三 (11)

卷三 (12)

卷三 (13)

卷三 (14)

卷三 (15)

卷三 (16)

卷三 (17)

卷三 (18)

卷三 (19)

卷三 (20)

卷三 (21)

卷三 (22)

卷三 (23)

卷三 (24)

卷三 (25)

卷三 (26)

卷三 (27)

卷三 (28)

卷三 (29)

卷三 (30)

卷三 (31)

卷三 (32)

卷三 (33)

卷四 (1)

卷四 (2)

卷四 (3)

卷四 (4)

卷四 (5)

卷四 (6)

卷四 (7)

卷四 (8)

卷四 (9)

卷四 (10)

卷四 (11)

卷四 (12)

卷四 (13)

卷四 (14)

卷四 (15)

卷四 (16)

卷四 (17)

卷四 (18)

卷四 (19)

卷四 (20)

卷四 (21)

卷四 (22)

卷四 (23)

卷四 (24)

卷四 (25)

卷五 (1)

卷五 (2)

卷五 (3)

卷五 (4)

卷五 (5)

卷五 (6)

卷五 (7)

卷五 (8)

卷五 (9)

卷五 (10)

卷五 (11)

卷五 (12)

卷五 (13)

卷五 (14)

卷五 (15)

卷五 (16)

卷五 (17)

卷五 (18)

卷五 (19)

卷五 (20)

卷五 (21)

卷五 (22)

卷五 (23)

卷五 (24)

卷五 (25)

卷五 (26)

卷六 (1)

卷六 (2)

卷六 (3)

卷六 (4)

卷六 (5)

卷六 (6)

卷六 (7)

卷六 (8)

卷六 (9)

卷六 (10)

卷六 (11)

卷六 (12)

卷六 (13)

卷六 (14)

卷六 (15)

卷六 (16)

卷六 (17)

卷六 (18)

卷六 (19)

卷六 (20)

卷六 (21)

卷六 (22)

卷六 (23)

卷六 (24)

卷六 (25)

卷六 (26)

卷六 (27)

卷六 (28)

卷七 (1)

卷七 (2)

卷七 (3)

卷七 (4)

卷七 (5)

卷七 (6)

卷七 (7)

卷七 (8)

卷七 (9)

卷七 (10)

卷七 (11)

卷七 (12)

卷七 (13)

卷七 (14)

卷七 (15)

卷七 (16)

卷七 (17)

卷七 (18)

卷七 (19)

卷七 (20)

卷七 (21)

卷七 (22)

卷七 (23)

卷七 (24)

卷七 (25)

卷七 (26)

卷七 (27)

卷七 (28)

卷八 (1)

卷八 (2)

卷八 (3)

卷八 (4)

卷八 (5)

卷八 (6)

卷八 (7)

卷八 (8)

卷八 (9)

卷八 (10)

卷八 (11)

卷八 (12)

卷八 (13)

卷八 (14)

卷八 (15)

卷八 (16)

卷八 (17)

卷八 (18)

卷八 (19)

卷八 (20)

卷八 (21)

卷八 (22)

卷八 (23)

卷八 (24)

卷八 (25)

卷八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