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識》~ 卷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一 (3)

1. 上古天真論篇第一

太衝脈,新校正云。太素。甲乙。作伏沖。簡按衝脈起於胞。上循脊裡。為經絡之海。伏沖之名。蓋因此歟。陰陽離合論王注。太衝者。腎脈與衝脈合而盛大。故曰太衝。

月事,濟人論云。靈秘曰。女子自生日起。至五千四十八日。而天癸至。由是身中血脈周流。如地之水脈浸潤。乃一月一經。外應潮候。(出月令廣義每月令。按五千四十八日。約十三年半。)

真牙,簡按真。與齻通。儀禮既夕禮。右齻左齻。疏云。齻。謂牙兩畔最長者也。釋文。齻。丁千反。後魏書徐之才傳。武成生齻牙。之才拜賀曰。此是智牙。生智牙者。聰明長壽。

丈夫,大戴禮。丈者長也。夫者扶也。言長制萬物者也。王充論衡云。人形一丈。正形也。名男子為丈夫。又云。不滿丈者。失其正也。

六八陽氣衰竭於上,張云。陽氣。亦三陽氣也。甲乙無竭字。並似是。

頒白,馬雲。頒。斑同。簡按孟子。頒白者。趙岐注。頒。斑也。頭半白斑斑者也。

形體皆極,東京賦。馬足未極。薛注。極。盡也。

受五臟六腑之精,簡按此正與主不明則十二官危。十一臟取決於膽。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文法同。

乃能瀉,白虎通云。腎之為言。瀉也。以竅瀉也。

筋骨解墮,馬雲。懈惰同。簡按甲乙作懈惰。禮月令。季秋之月行春令。則暖風來至。民氣解惰。

不過盡八八,馬雲。此言年老而有子者。王注以為所生之男女。其壽止於八八七七之數者。非。韓氏醫通云。男八歲至六十四。女七歲至四十九。即大衍自然之數。簡按陽主進。陰主退。天道之常理。蓋大衍之數。五十有五。加九之陽數。則為六十四。乃進之極也。減六之陰數。則為四十九。乃退之極也。故男女真陰。至於此而盡矣。亦天地之常數也。

真人,說文。真。仙人變形而登天也。從匕目∟八。所以乘載之。徐鍇曰。真者。仙也。化也。匕者。化也。反人為匕。從目。鹵莽不能識。∟。隱也。八。乘風雲也。莊子云。真人。伏戲黃帝不得友。淮南子云。真人者。性合於道。能登假於道。精神反於至真。是謂真人。

提挈天地,淮南子。提挈天地。而委萬物。高誘注。一手曰提。挈。舉也。

至人,莊子云。不離於真。謂之至人。又云。至人無已。神人無功。聖人無名。文子云。天地之間。有二十五人也。上五。有神人真人道人至人聖人。次五。有德人賢人智人善人辨人云云。

淳德,張云。淳。厚也。簡按思玄賦。何道真之淳純。注。不澆曰淳。

八遠之外,淮南地形訓云。九州之外。乃有八殥。亦方千里。八殥之外。乃有八紘。亦方千里。注。殥。猶遠也。

白話文:

《上古天真論篇第一》:

太衝脈
《新校正》提到,《太素》和《甲乙經》中將「太衝脈」寫作「伏沖脈」。簡按認為,衝脈起源於胞宮,向上沿脊椎內側運行,是經絡之海。「伏沖」的名稱,可能由此而來。《陰陽離合論》中王冰的注釋解釋,「太衝」是指腎脈與衝脈相合而氣勢盛大,故稱「太衝」。

月事
《濟人論》引用《靈秘》的說法,女子從出生日起,經過五千零四十八天(約十三年半),天癸(月經)就會來臨。此後,體內血脈循環如地下的水脈滋潤,每月一次經期,與潮汐相應。(出自《月令廣義·每月令》)

真牙
簡按指出,「真」與「齻」相通。《儀禮·既夕禮》中提到「右齻左齻」,疏解稱「齻」是牙齒兩側最長的牙。《釋文》注音為「丁千反」。《後魏書·徐之才傳》記載,武成帝長出「齻牙」,徐之才祝賀說這是「智牙」,長智牙的人聰明長壽。

丈夫
《大戴禮》解釋,「丈」意為長,「夫」意為扶,指能統御萬物的人。王充《論衡》說,人體高一丈是標準體型,故稱男子為「丈夫」;若身高不足一丈,則偏離正形。

六八陽氣衰竭於上
張介賓認為,此處「陽氣」指三陽之氣。《甲乙經》中無「竭」字,兩者意思相近。

頒白
馬蒔指出「頒」與「斑」同義。簡按引用《孟子》中「頒白者」,趙岐注釋「頒」即「斑」,指頭髮半白斑駁的樣子。

形體皆極
《東京賦》中「馬足未極」,薛綜注釋「極」為「盡」,意指身體機能完全衰退。

受五臟六腑之精
簡按認為,此句文法和「主不明則十二官危」「十一臟取決於膽」「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相同,強調五臟六腑精氣的匯聚。

乃能瀉
《白虎通》解釋,「腎」的意思就是「瀉」,因其主司排泄的孔竅。

筋骨解墮
馬蒔認為「解墮」與「懈惰」同義。簡按引用《甲乙經》作「懈惰」,《禮記·月令》提到季秋行春令會使民氣懈怠。

不過盡八八
馬蒔指出,此段是說年老仍能生育,王冰注釋誤解為子女壽命限於八八(男)、七七(女)之數。韓懋《醫通》認為,男性八歲至六十四歲、女性七歲至四十九歲,符合《易經》大衍之數的自然規律。簡按補充,陽主進、陰主退是天道常理,大衍之數五十五,加陽數九得六十四(進之極),減陰數六得四十九(退之極),故男女真陰至此耗盡,符合天地常數。

真人
《說文解字》解釋「真」為仙人變形升天,字形結構(匕目∟八)象徵乘載超脫。徐鍇說「真」即仙化,莊子稱真人連伏羲、黃帝也無法與之為友。《淮南子》定義真人為心性合道、精神返歸至真之人。

提挈天地
《淮南子》描述真人能「提挈天地,委棄萬物」,高誘注「提」為單手提起,「挈」為舉起,比喻掌控自然。

至人
莊子認為不離本真者為「至人」,並區分至人無我、神人無功、聖人無名。《文子》將至人列為天地間二十五種高人之一,屬上五等(神人、真人、道人、至人、聖人)。

淳德
張介賓解釋「淳」為深厚。簡按引用《思玄賦》「淳純」注釋,指純粹不雜。

八遠之外
《淮南子·地形訓》記載,九州之外有八殥(方千里),八殥之外有八紘(亦方千里),注釋「殥」即極遠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