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波元簡

《素問識》~ 序

回本書目錄

1.

丹溪朱氏云。素問。載道之書也。詞簡而義深。去古漸遠。衍文錯簡。仍或有之。故非吾儒不能讀。信哉言也。余蚤承箕裘之業。奉先考藍溪公之庭訓。而治斯經。顓主王太僕次注。矻矻葄枕。十餘年矣。然間有於經旨未愜當者。又有厝而不及註釋者。雖經嘉祐閣臣之校補。

白話文:

丹溪的朱氏說,素問是一本記載養生之道和醫學原理的古書,文字簡潔但內容深奧。隨著時代久遠,很多文句和篇章的順序發生了錯誤,因此如果不是專門研究醫學的人,很難讀懂。這話說得真是太正確了。我從小就從父親那裡繼承了醫學事業,按照先父藍溪公的教誨,研究這本經典著作,專門參照王太僕的注釋,廢寢忘食地鑽研了十多年。不過,有些經文的意思我還沒有完全理解,還有些內容沒有得到注釋。即使經過嘉祐閣臣的校補,還是有這些問題。

猶未能精備焉。於是採擇馬蒔吳昆張介賓等諸家之說。更依朱氏之言。參之於經傳百氏之書。以補其遺漏。正其紕繆。至文字同異。釋言訓義。凡可以闡發經旨者。簡端行側。細字標識。久之至側理殆無餘地矣。迨庚戌冬。擢於侍醫。公私鞅掌。呼吸不遑。遂投之櫥中。不復為意。

白話文:

儘管如此編寫工作還是未能達到完善的水準。於是採集馬蒔、吳昆、張介賓等諸家醫家的論述。並且依照朱鷺亭先生的見解,參考經書、傳記、以及各家學者的著作,以補齊遺漏,改正錯誤。至於不同字詞的用法,以及詞語的解釋和含義,所有能夠闡釋經書真意的,我都記在書頁邊緣或字裡行間,用小字標明。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整理,書頁邊緣幾乎沒有空隙了。到了庚戌年冬季,我被擢升為侍醫,公務私事繁忙,連喘口氣的時間都沒有,於是就把這部書扔在櫃子裡,不再理會它了。

辛酉秋。以忤旨被黜。而就外班。遽為閒散。是以再取而翻之。欲有所改補。奈何年逾半百。雙眸昏澀。不能作蠶頭書。因竊不量荒陋。別為繕錄。釐成八卷。名曰素問識。如其疑義。則舉眾說。不敢決擇是非。諸家註解。與王舊說。雖異其旨。亦可以備一解者。並採而載之。

白話文:

辛酉年秋天,因為違背皇帝旨意被罷免官職,只擔任的外郎閒職。於是我再次取出《素問》翻閱,想要有所修改補充。但奈何我已年過半百,雙眼昏花,難以用小字抄寫。於是,我自知能力有限,另行將《素問》繕寫整理,分成八卷,取名為《素問識》。對於有疑問的地方,我就列出各家說法,不敢妄下是非判斷。對於各家註解和王冰的舊說,雖然見解不同,但也可以作為一種解釋,所以我一併收錄。

雖未能撣斯道之至賾。鉤經文之深義。然視之明清諸注。句外添意。鑿空臆測。以為得岐黃未顯之微言者。其於講肄之際。或有資於稽考歟。嗚呼。先考逝矣。而六年於今。其將質誰。藁初完。不禁廢卷而三嘆也。

文化三年丙寅歲。秋九月十有一日。書於柳原新築。丹波元簡廉夫。

白話文:

雖然我未能窮究中醫之道,深切體會經典的深奧涵義。但與明清注釋相比較,他們在句子之外增添了自己的想法,憑空猜測,以為自己得到了岐伯和黃帝沒有公開的精妙之言。這些注釋在講學時或許能起到參考作用。唉,先父已經去世六年了,我還能向誰請教呢?手稿初稿完成之際,我不禁放下書卷,連嘆了三聲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