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識》~ 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

1. 卷一

2. 上古天真論篇第一

吳云。此篇言保合天真。則能長有天命。乃上醫治未病也。志云。上古。謂所生之來。天真。天乙所生之真元也。簡按易繫辭。上古穴居而野處。又上古結繩而治。老子云。其中有精。其精甚真。莊子漁父篇。真者。精誠之至也。荀子。真積力久。黃庭經曰。積精累氣以為真。

昔在,書堯典序。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孔穎達正義云。鄭玄雲。書以堯為始。獨云昔在。使若無先之典然也。詩云。自古在昔。言在昔者。自下本上之辭。言昔在者。從上自下為稱。故曰使若無先之者。據代有先之。而書無所先。故云昔也。

弱而能言,史記正義。引潘岳哀弱子篇。其子未七旬曰弱。吳云。弱。始生百日之稱。未知所本。

幼而徇齊,高雲。徇。循同。簡按禮記曲禮。十年曰幼。通雅云。史。黃帝幼而狥齊。注。狥。迅也。齊。疾也。家語。作叡齊。大戴禮。作慧齊。智按爾雅。宣徇。遍也。狥。乃徇之訛。言聖哲遍知而神速也。考王。徇。訓疾。馬本作狥齊。並非也。西都賦注。引孔安國尚書傳注。徇。循也。

長而敦敏,鄭注樂記。敦。厚也。王注訓信。未見所據。

成而登天,成。王注為鼎之成。未允。馬雲。史記正義。以十五為成。則不宜曰登天。若訓為道之成。則登天亦或有之。張云。謂治功成。登天。史記。家語。大戴禮。並作聰明。蓋從昔在黃帝至此。略記帝始末。為小序。猶書序耳。此篇。全元起本。在第九卷。王移冠篇首。固宜矣。張以登天為升遐。(禮記檀弓。告喪曰天王登遐。易明夷。初登於天。竹書紀年曰。帝王之歿曰陟。陟。升也。謂昇天也。)而黃帝登雲天。出於莊子。史記封禪書。載鼎湖騎龍之事。而論衡子華子。辨其虛誕。蓋其說之來遠矣。故馬吳諸注。皆從王說。

天師,馬雲。天。乃至尊無對之稱。而稱之為師。又曰天師。簡按黃帝稱天師。見莊子徐無鬼。韓詩外傳。及說苑云。黃帝即位。宇內和平。思見鳳凰之象。以召天老。天老。蓋天師耳。

皆度百歲,馬雲。度。越也。簡按玉篇。度。與渡通。過也。

人將失之耶,千金。作將人失之耶。

岐伯,漢司馬相如傳。詔岐伯使尚方。注。張揖曰。岐伯者。黃帝太醫。屬使主方氣也。又藝文志。大古有岐伯俞柎。吳云。岐。國名。伯。爵也。簡按又有雷公。而未知黃帝時有五等之爵。

對曰,甲乙序例云。諸問。黃帝及雷公。皆曰問。其對也。黃帝曰答。岐伯之徒。皆曰對。簡按朱子論語注云。凡君問。皆稱孔子對曰者。尊君也。

其知道者,馬雲。凡篇內言道者五。乃全天真之本也。

和於術數,馬雲。法天地之陰陽。調人事之術數。術數所該甚廣。如呼吸按蹺。及四氣調神論。養生養長養收養藏之道。生氣通天論。陰平陽秘。陰陽應象大論。十損八益。靈樞本神篇。長生久視。本篇下文飲食起居之類。簡按廣雅。數。術也。莊子天道。有術數存焉。釋文。引李注云。數。術也。史記倉公傳。問善為方數者。索隱云。數。音術數之數。抱朴子云。夫仙人以藥物養身。以術數延命。王注欠詳。

白話文:

《上古天真論篇第一》

吳崑說:這篇講的是保養先天真元,就能延年益壽,是上醫「治未病」的道理。張志聰說:「上古」指的是生命的根源,「天真」是指天乙(先天)所生的真元之氣。

簡按:《易經·繫辭》提到上古之人穴居野處,結繩記事。《老子》說:「其中有精,其精甚真。」《莊子·漁父篇》說:「真者,精誠之至也。」《荀子》提到「真積力久」,《黃庭經》則說「積精累氣以為真」。

「昔在」:《尚書·堯典序》提到「昔在帝堯」,形容堯聰明睿智,光照天下。鄭玄解釋,「昔在」表示以堯為開端,徬彿沒有更早的典籍。《詩經》說「自古在昔」,「在昔」是從後世追溯前代的說法,「昔在」則是從前代往下敘述。

「弱而能言」:《史記正義》引潘岳《哀弱子篇》,稱未滿七旬的孩子為「弱」。吳崑認為「弱」指嬰兒出生百日,但出處不明。

「長而敦敏」:鄭玄注《樂記》說「敦」是厚道之意,王冰解釋為「信」,但無依據。

「成而登天」:王冰解釋「成」為鼎成,不妥。馬蒔認為若以十五歲為「成」,則不該說「登天」;若指修道有成,則可能。張介賓說「成」指功業成就,「登天」可能指逝世(如《莊子》載黃帝乘龍升天)。《史記》《家語》《大戴禮》皆作「聰明」,此段類似《尚書》序言,簡述黃帝生平。

「天師」:馬蒔說「天」是至高無上的尊稱,稱「師」或「天師」表示極度尊敬。簡按:黃帝尊稱天師的記載見於《莊子·徐無鬼》《韓詩外傳》及《說苑》,「天老」可能即天師。

「皆度百歲」:馬蒔說「度」是超越之意。簡按:《玉篇》解釋「度」通「渡」,意為超過。

「人將失之耶」:《千金方》作「將人失之耶」。

「岐伯」:漢代司馬相如傳記載,岐伯是黃帝的太醫,主管醫方。吳崑認為「岐」是國名,「伯」是爵位,但黃帝時未必有爵位制度。

「對曰」:《甲乙經》序例提到,黃帝問話時,岐伯等人回答稱「對」,以示尊敬。

「其知道者」:馬蒔說篇中五次提到「道」,指保全天真的根本。

「和於術數」:馬蒔解釋為調和天地陰陽與人事規律,包括呼吸導引、四時養生、陰陽平衡等方法。簡按:《廣雅》說「數」即「術」,《莊子》提到「術數」,《史記》稱醫方為「方數」,葛洪《抱樸子》也說仙人以術數延命。王冰的註解較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