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識》~ 卷四 (18)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8)

1. 刺瘧篇第三十六

鳴已汗出,志云。濕熱下行則腸鳴。上蒸則汗出也。鳴已汗出者。下行極而上也。張云。寒已而熱。則脾氣行。故腸中鳴。鳴已則陽氣外達。汗出而解也。

洒洒然,甲乙。作悽悽然。

宛轉大便難,吳云。宛。似也。轉。傳送也。言似乎傳送。大便難出也。馬雲。宛轉則難於轉身也。張云。腰脊之痛。苦於宛轉。而大便難也。簡按宛。屈也。轉。運也。此狀大便難也。馬張並誤。(莊子天下篇。推拍輐斷。與物宛轉。)

目眴眴然,巢源。目下。有眩字。外臺。作身掉不定。熊音。眴。許縣反。吳云。眴。二音。縣。舜。目欲瞑也。仲景云。少陰之為病。但欲寐也。亦是目眴眴然之意。張云。眴。音眩。眴眴然。眩動貌。目視不明。水之虧也。簡按當從張注。(詳見於五臟生成篇。○此事難知。載李杲治五臟瘧方。當並考。)

胃瘧,張云。腑有六。而此獨言胃者。以胃為六腑之長也。

橫脈,張云。謂足內踝前斜過大脈。則太陰之經。蓋即商丘也。吳云。謂二經孫絡之橫者。

瘧發身方熱,張云。此下言諸瘧之刺法也。身方熱者。謂於未發之前。熱將作也。瘧之先熱者。溫瘧也。高雲。此復申明胃瘧之義也。簡按當從張注。

刺跗上動脈,馬張俱云。當是足陽明衝陽之穴。

瘧方欲寒,張云。寒之將發未發也。

滿大急,張云。陽邪之實也。

背俞,吳云。背為諸陽之府。故刺背俞。高雲。五臟之俞。皆在於背。故刺背俞。簡按張為五胠俞。似是。

中針,高雲。不大不小之針也。

傍五胠俞各一,馬雲。譩譆。去中行開三寸。自附分魄戶膏肓神堂。數至譩譆。為第五。故曰五胠俞。吳云。謂魄戶神堂譩譆膈關魂門也。張云。背為諸陽所出。故當刺之。即五胠俞也。胠者。脅也。(出於廣雅。)一曰。旁開也。(莊子胠篋之胠。)水熱穴論曰。五臟俞傍五。以瀉五臟之熱。即此謂也。蓋此五者。乃五臟俞傍之穴。以其傍開近脅。故曰傍五胠俞。即魄戶神堂魂門意舍志室也。(簡按每穴。在五臟俞之旁。故以魄神魂意志命名焉。)志云。傍。倚也。高雲。胠。脅旁連背處也。五臟之俞。在背兩行。兩行之外。復有兩行。所謂胠也。余並與張同。簡按張註明確。殆勝於王。然胠兼開義而釋之。恐非。高注為是。

小實急,張云。陰邪勝也。陰盛者生內寒。故宜灸。

灸脛少陰刺指井,志云。艾。名冰臺。能於水中取火。能啟陷氣之陽。故當灸少陰脛下之太谿。以啟經脈之生氣。刺足小指之井穴。以瀉經脈之實邪。高雲。先灸後刺助正散邪之法也。簡按志以少陰為太谿。與王異。未知孰是。

瘧脈滿大急,簡按志高以為申明前義。非也。今從新校正。刪二十二字。

白話文:

《刺瘧篇第三十六》:

腸鳴後出汗,張志聰解釋:濕熱向下運行則引起腸鳴,向上蒸騰則導致出汗。腸鳴後出汗,是濕熱下行至極後轉而向上的表現。張介賓認為:寒症消退後發熱,脾氣運行,因此腸中鳴響;鳴響停止後陽氣外達,通過出汗而緩解病症。

"灑灑然"在《甲乙經》中寫作"悽悽然"。

"宛轉大便難",吳崑解釋:"宛"是相似之意,"轉"指傳送,形容大便似要排出卻困難。馬蒔認為:身體難以翻轉。張介賓理解為:腰脊疼痛導致轉身困難,同時大便不暢。簡按指出"宛"為彎曲,"轉"為運轉,此處形容大便困難,馬蒔和張介賓的理解有誤。(典出《莊子·天下篇》)

"目眴眴然",《巢氏病源》在"目"字下加"眩"字,《外台秘要》作"身掉不定"。熊宗立注音:眴(許縣切)。吳崑認為有兩種讀音(縣/舜),指昏昏欲睡,與張仲景所述"少陰病欲寐"症狀相似。張介賓解釋為眩暈之態,視力模糊屬腎水不足。簡按贊同張注。(詳見《五臟生成篇》)

"胃瘧",張介賓指出:六腑中獨言胃瘧,因胃為六腑之首。

"橫脈",張介賓認為是足內踝前斜向延伸的大脈(太陰經商丘穴)。吳崑解釋為兩條經脈的橫向孫絡。

"瘧發身方熱",張介賓說明:此段論述瘧疾針刺療法。"身方熱"指發作前將熱之時,先熱後寒屬溫瘧。高世栻認為此段重申胃瘧含義。簡按採納張注。

"刺跗上動脈",馬蒔、張介賓均認為應取足陽明經衝陽穴。

"瘧方欲寒",張介賓解釋:寒症將發未發之際。

"滿大急",張介賓:陽邪實證表現。

"背俞",吳崑:背部為諸陽之府故刺背俞。高世栻:五臟俞穴皆在背部。簡按認為張介賓注"五胠俞"更準確。

"中針",高世栻:指中等粗細的針具。

"傍五胠俞各一",馬蒔指出譩譆穴距中線三寸,從附分、魄戶至譩譆為第五穴,故稱五胠俞。吳崑認為是魄戶、神堂等四穴。張介賓解釋"胠"為脅部(《廣雅》),或旁開之意(《莊子》),引《水熱穴論》說明此為五臟俞旁近脅之穴(魄戶、神堂等)。高世栻補充"胠"指脅旁連背處,五臟俞旁另有兩行穴位。簡按認為張注明確,但"胠"作"開"解不妥,高注更佳。

"小實急",張介賓:陰邪偏盛,內生寒象宜灸治。

"灸脛少陰刺指井",張志聰認為:艾灸能升發陽氣,應灸少陰經脛部太溪穴激發經氣,刺足小趾井穴瀉實邪。高世栻強調先灸後刺以扶正祛邪。簡按指出張志聰將"少陰"解作太溪與王冰不同,未知孰是。

"瘧脈滿大急",簡按指出張志聰、高世栻認為此段重申前義有誤,依新校正當刪去2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