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識》~ 卷四 (17)
卷四 (17)
1. 刺瘧篇第三十六
暍暍然,馬雲。張仲景以暑證為暍。而此云暍暍然者。其熱似暑證之熱也。
郄中,熊音。郄。乞逆反。簡按與隙同。
解㑊,巢源。作解倦。高雲。猶懈惰。樞轉不力也。張云。解。懈也。㑊。跡也。身體解㑊。謂不耐煩勞。形跡困倦也。王氏即以寒不甚熱不甚為解。然細詳之。若有不然。觀其云身體解㑊。復云寒熱。不甚分明。各有所謂。意本不同。觀刺要論曰。髓傷則銷鑠胻酸。體解㑊然不去矣。是豈非舉動解倦之謂乎。及考㑊字。不收於韻。若音為亦。殊無意味。當從跡韻。庶乎為妥。簡按張辨駁王注。固是。然以亦為跡。則屬臆解。詳義見於平人氣象論。
寒不甚熱不甚,張云。病在半表半裡也。
刺足少陽,吳云。於少陽經穴刺之也。馬高同。張志仍王注。
先寒灑淅,熊音。灑淅。上所丁反。下音析。寒驚貌。高雲。經脈篇曰。足陽明是動。則病洒洒振寒。故足陽明之瘧。令人先寒灑淅。
喜見日月光,張云。經脈篇曰。陽明病至。則惡人與火。今反喜見之者。陽明受陰邪。胃之虛也。
足陽明跗上,甲乙。此下。有調衝陽三字。
令人不樂好太息,吳云。脾脈病則不運。不運則膻中之氣不化。故不樂。氣塞於膻中。必噓出之而後利。故好太息。
即取之,甲乙。此下有足太陰三字。依上文例。當有此三字。
多寒熱,多。巢源。作久。
欲閉戶牖而處,張云。腎病則陰虛。陰虛故熱多寒少。病在陰者喜靜。故欲閉戶牖而處。
其病難已,甲乙。此下。有取太谿三字。依上文例。當有此三字。張云。腎為至陰之臟。而邪居之。故病深難已。
數便,巢源。作數小便。
意恐懼,吳云。肝不足也。蓋肝有餘則怒。不足則恐。故承之曰氣不足。
悒悒,說文。悒。不安也。○汪昂云。按傷寒言足經。而不及手經。本篇論瘧。亦言足而不及手經。本不傳手乎。抑足經可以該手經也。篇後言腑瘧。僅胃腑。而不及他腑。又豈以胃為六腑之長乎。(此事難知。載李杲治足六經瘧方。當並考。)
心寒,張云。肺者。心之蓋也。以寒邪而乘所不勝。故肺瘧者。令人心寒。高雲。肺。天也。心。日也。肺瘧者。令人心寒。天日虛寒也。簡按當從張注。
熱間善驚,巢源。無熱字。張云。心氣受傷。故善驚如有所見。
欲得清水反寒多,馬雲。心熱則煩且甚。故欲得水以救之。惟其熱甚則反寒多。蓋熱極生寒也。吳云。蓋陽並於里而煩。心欲得清水。則陰出之表。無肌熱而外寒。手少陰心之經也。簡按據吳注。則不必從太素而改字。
刺手少陰,千金翼。此下。有是謂神門四字。
蒼蒼然太息,甲乙。無太息二字。據下文如死者三字。必剩文。
白話文:
《刺瘧篇第三十六》:
「暍暍然」:馬蒔解釋,張仲景將暑症稱為「暍」,此處「暍暍然」形容熱症類似暑熱的症狀。
「郄中」:熊宗立注音「郄」為「乞逆反」,簡按認為與「隙」字同義。
「解㑊」:《巢氏病源》寫作「解倦」。高世栻解釋為懈怠無力、運轉不靈活。張景岳認為「解」是懈怠,「㑊」是痕跡,形容身體疲乏不耐勞累。王氏(王冰)則將「解㑊」理解為寒熱不明顯,但細究文意,此說未必準確。《刺要論》提到「髓傷」會導致肢體酸軟、行動遲緩,可見「解㑊」應指疲倦無力。考證「㑊」字未收錄於韻書,若讀作「亦」意義不明,依「跡」韻更妥當。簡按認同張景岳反駁王冰的觀點,但將「㑊」解為「跡」屬個人推測,詳見《平人氣象論》。
「寒不甚熱不甚」:張景岳認為此為半表半裡之症。
「刺足少陽」:吳崑解釋為針刺少陽經穴位,馬蒔、高世栻同此說,張志聰仍遵循王冰注釋。
「先寒灑淅」:熊宗立注音「灑淅」為寒顫貌。高世栻引用《經脈篇》,指出足陽明經病變會引發寒顫,故足陽明瘧症使人先感寒冷。
「喜見日月光」:張景岳引用《經脈篇》說明陽明病通常惡見人與火,此處反喜見光,是因陽明受陰邪、胃氣虛弱所致。
「足陽明跗上」:《甲乙經》此處補有「調衝陽」三字。
「令人不樂好太息」:吳崑解釋脾脈失調會導致氣機不暢,羶中氣滯使人鬱悶,需嘆息以舒緩。
「即取之」:《甲乙經》此處補「足太陰」三字,依文例應有此補充。
「多寒熱」:《巢氏病源》將「多」寫作「久」。
「欲閉戶牖而處」:張景岳認為腎病陰虛導致熱多寒少,陰症喜靜,故患者欲閉門獨處。
「其病難已」:《甲乙經》此處補「取太谿」三字,依文例應有此句。張景岳補充,腎為至陰之臟,邪氣深入故難治。
「數便」:《巢氏病源》寫作「數小便」。
「意恐懼」:吳崑解釋為肝氣不足(肝氣有餘則怒,不足則恐),故下文接「氣不足」。
「悒悒」:《說文解字》釋為不安。汪昂提出疑問:傷寒論與本篇皆論足經而未提手經,是否病症不傳手經?或足經可概括手經?篇末僅提胃腑瘧而未及其他六腑,是否因胃為六腑之首?(李杲《此事難知》載有足六經瘧方,可參考。)
「心寒」:張景岳解釋肺為心之華蓋,寒邪乘虛侵肺(肺克心),故肺瘧使人心中發寒。高世栻以「天日」比喻肺心,認為「天日虛寒」導致心寒。簡按認同張景岳之說。
「熱間善驚」:《巢氏病源》無「熱」字。張景岳認為心氣受損會引發驚恐幻視。
「欲得清水反寒多」:馬蒔解釋心熱煩躁欲飲水,但熱極生寒故反覺寒多。吳崑認為陽熱內聚致煩渴,陰氣外散則體表寒,屬手少陰心經病變。簡按認同不必依《太素》改字。
「刺手少陰」:《千金翼方》此處補「是謂神門」四字。
「蒼蒼然太息」:《甲乙經》無「太息」二字,據下文「如死者」三字推測,此處可能為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