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識》~ 卷五 (11)
卷五 (11)
1. 刺腰痛論篇第四十一
上熱,靈樞。甲乙。上上。有痛字。吳云。皮膚上熱。是為熱實而達於表。宜瀉其里。故刺足厥陰。
不可以俯仰,吳云。少陽之脈。行於身之兩側。故俯仰皆不利。張同。高雲。陰陽樞轉不和。故刺足少陽。所以和其樞。而使陰陽旋轉也。
中熱而喘,張云。少陰主水。水病無以制火。故中熱。
刺足少陰刺郄中,張云。刺足之少陰。湧泉大鐘悉主之。郄中。委中也。簡按吳云。少陰之郄。水泉也。志云。郄。隙也。謂經穴之空隙為郄。陰郄者。足少陰之築賓穴也。並誤。
腰痛上寒不可顧,志云。此以下。至引脊內廉。刺足少陰。系衍文。(凡六十二字。)愚按王氏所取之穴。不過承襲前人。或彼時俗在取。非出於經旨也。高雲。衍文。舊本注云。古本並無。王氏所添也。簡按今從志高而不釋。
控䏚不可以仰,馬雲。控。按也。簡按繆刺論。腰痛上。有邪客於太陰之絡七字。仰下。有息字。今甲乙。仰上。無俯字。與新校正所引異。控。吳張仍王注。今從之。
白話文:
《刺腰痛論篇第四十一》:
- 上熱:皮膚表面發熱,屬於熱邪實證且顯現於體表,應瀉內熱,因此針刺足厥陰經。
- 不可以俯仰:少陽經脈循行於身體兩側,若經氣不暢,俯身或仰頭都會受限。針刺足少陽經可調和陰陽樞機,恢復氣血運行。
- 中熱而喘:少陰經主水,若水氣失調無法制約火氣,會導致內熱而氣喘。
- 刺足少陰刺郄中:針刺足少陰經的湧泉、大鐘等穴;「郄中」指委中穴(另有註解誤指水泉穴或築賓穴,均不正確)。
- 腰痛上寒不可顧:此段至「引脊內廉,刺足少陰」共62字為後世衍文(非《內經》原文,可能是王冰所添加),故不予解釋。
- 控䏚不可以仰:「控」指按壓,「䏚」為季脅部位。此症見於《繆刺論》,描述邪客足太陰經絡時,腰痛且按壓季脅會加劇,甚至影響呼吸(《甲乙經》版本文字略有出入)。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