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識》~ 卷八 (12)

回本書目錄

卷八 (12)

1. 著至教論篇第六十六

吳云。著。明也。聖人之教。謂之至教。

明堂,禮記明堂位。明堂也者。明諸侯之尊卑也。前漢郊祀志。武帝元封元年。濟南人公玉帶上黃帝時明堂圖。明堂制。詳見大戴禮。白虎通。獨斷。

誦而頗能解,太平御覽。頗。作不。

足以治群僚,張云。群僚之情易通。侯王之意難測。所以有不同也。馬雲。外紀載紀官。舉相則王侯。此時已有之。簡按書皋陶謨。百僚師師。百工惟時。孔傳。僚工。皆官也。

不足至侯王,足下。太平御覽。有以字。

受樹天之度,志云。所謂立端於始。表正於中。蓋立端表。以測天之四時陰陽。星辰日月之度。以著於經書。乃傳於後世。高雲。上古樹八尺之臬。參日影之斜正長短。以定四時。故願得受樹天之度。以定四時之陰陽。即以四時陰陽。合之星辰日月。分別明辨。以彰璣衡之經術。

四時陰陽合之,吳。改作合之四時陰陽。

疑於二皇,馬吳張高。並據全本。疑。作擬。馬雲。二皇者。伏羲神農也。吳云。神農常以醫藥為教。今又上通神農。著至言以為教。是神農既皇。又一皇也。高雲。不但上通神農。且擬於二皇。二皇。伏羲神農也。此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一脈相傳。言大道也。

疑殆,扁鵲傳。拙者疑殆。論語。闕疑闕殆。

夫三陽天為業,馬雲。三陽。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業。事也。上下。手足也。三陽在人。為表之表。其尊為父。事與天同。張云。此三陽者。統手足六陽為言。簡按張以下文三陽獨至。又云三陽者至陽也之三陽。為太陽。此注非。

合而病至,馬雲。手足太陽經。不循常脈。合而為病。則陽氣太盛。諸部陰陽各經。皆被偏害。吳云。若上下之氣。失其常道。不以應天為業。則必內患外邪。合而病至。而偏害於陰陽也。

三陽莫當,吳云。言其義無當於心也。諸家仍王義。

三陽獨至,張云。此三陽獨至者。雖兼手足太陽。而尤以足太陽為之主。故曰獨至。

內無正,馬雲。正。亦期也。吳云。內無痛苦可正。正。預期也。張云。內無名目可正。高雲。並於外則外無期。譬於墮溺不可為期。並於內則內無正。神轉不回。回則不轉。乃失其正。

不中經紀,吳云。病不中經常綱紀。張同。簡按諸家並仍王義。恐非。

診無上下以書別,吳。七字句。診云。診無上下之殊。及可以書記先別者。張同。馬雲。書。即前陰陽傳也。志云。故不能以脈經上下篇之書別。簡按王注為穩當。

臣治疏愈說意而已,高雲。說。作悅。治。理也。疏。遠也。謂理治其言。疏遠愈甚。不過悅其大意而已。簡按疏。王注為稀。諸家仍王意。今從之。

白話文:

著至教論篇第六十六

吳崑說:「著」是闡明的意思。聖人的教導,稱為至高的教導。

「明堂」一詞出自《禮記·明堂位》,指彰顯諸侯尊卑的地方。《前漢書·郊祀志》記載,漢武帝元封元年,濟南人公玉帶獻上黃帝時期的明堂圖。明堂的形制詳見於《大戴禮記》、《白虎通》及《獨斷》等典籍。

「誦而頗能解」一句,《太平御覽》中「頗」作「不」。

「足以治群僚」,張介賓解釋:群僚的情況容易溝通,而王侯的心思難以揣測,因此治理方式不同。馬蒔提到,《外紀》記載官制時,舉薦宰相則涉及王侯,可見當時已有此制度。《尚書·皋陶謨》提到「百僚師師,百工惟時」,孔安國注釋:「僚」與「工」皆指官員。

「不足至侯王」,《太平御覽》在「足」字下多一「以」字。

「受樹天之度」,張志聰解釋:指確立測量天象的標準,如立端表以觀測四時陰陽、星辰日月的運行規律,並記錄於經典中傳於後世。高世栻補充:上古時樹立八尺之桿,觀察日影變化以定四時,因此希望接受測天之術,以確定四時陰陽,並結合星辰日月的運行,辨明其規律,彰顯天文儀器的經術。

「四時陰陽合之」,吳崑將此句改為「合之四時陰陽」。

「疑於二皇」,馬蒔、吳崑、張介賓、高世栻均據全本將「疑」作「擬」。馬蒔認為「二皇」指伏羲與神農。吳崑解釋:神農以醫藥為教,如今又上通神農,闡明至理以為教導,因此神農既為皇,又有一皇。高世栻進一步說明:不僅上通神農,且比擬於二皇(伏羲、神農),此為伏羲、神農、黃帝之書,稱為「三墳」,一脈相傳,闡述大道。

「疑殆」一詞,《扁鵲傳》中有「拙者疑殆」,《論語》則提到「闕疑闕殆」。

「夫三陽天為業」,馬蒔解釋:三陽指手太陽小腸經與足太陽膀胱經,「業」即事務,「上下」指手足。三陽在人體為表之表,尊如父,其作用與天相同。張介賓認為此處「三陽」統指手足六陽經。簡按:張介賓以下文「三陽獨至」及「三陽者至陽也」為太陽經,此注不確。

「合而病至」,馬蒔說:手足太陽經不循常脈,合而為病則陽氣過盛,各部陰陽經絡皆受損。吳崑解釋:若上下之氣失常,不順應天道,則內外邪氣相合致病,偏害陰陽。

「三陽莫當」,吳崑認為:指其道理無法契合於心。其他注家仍依王冰之說。

「三陽獨至」,張介賓指出:此處「三陽獨至」雖兼手足太陽經,但以足太陽為主,故稱「獨至」。

「內無正」,馬蒔說:「正」即預期。吳崑解釋:內無痛苦可預期。張介賓認為:內無明確病症可指。高世栻補充:病邪外發則無固定表現,如墮溺不可預測;病邪內聚則失其常態,神氣運轉不順,即失其正。

「不中經紀」,吳崑解釋:病症不符合常規綱紀。張介賓同此說。簡按:各家多依王冰之注,恐不確。

「診無上下以書別」,吳崑斷為七字句。張介賓解釋:診斷時無上下之分,亦無法以文字預先區別。馬蒔認為「書」指前文的《陰陽傳》。張志聰則說:故無法以《脈經》上下篇的記載區別。簡按:王冰的注釋較為穩妥。

「臣治疏愈說意而已」,高世栻將「說」作「悅」,「治」指整理,「疏」為疏遠,意為整理其言論卻愈顯疏遠,僅能悅其大意。簡按:「疏」依王冰解為稀少,各家多從此說,今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