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識》~ 卷四 (20)
卷四 (20)
1. 刺瘧篇第三十六
身體小痛,志云。此言風瘧之病。身體痛者。高雲。不若䯒痠痛甚也。痛不在骨。在太陽之通體。
刺至陰,三字衍。當依甲乙刪之。
諸陰之井,志云。蓋井穴乃經氣之交。故邪在陽之氣分者。宜瀉出其血。病在陰之經。而宜取陰之井者。可間日一刺。則邪氣自泄。不必至於出血。以泄真陰之氣。
瘧不渴,張云。不渴者。內無邪。邪在表耳。故當刺足太陽。
渴而間日作,張云。渴則邪在表裡之間。故當刺足少陽。雜病篇曰。瘧不渴。間日而作。取足陽明。渴而日作。取手陽明。與此不同。
白話文:
刺瘧篇第三十六
身體輕微疼痛:這是風瘧的病症。身體疼痛的情況,不像小腿痠痛那麼嚴重。疼痛不在骨頭,而是在太陽經的全身部位。
「刺至陰」三字是多餘的,應依據《甲乙經》刪除。
各陰經的井穴:井穴是經氣交會之處。因此,邪氣在陽經氣分時,適合瀉血治療;若病在陰經,則適合取陰經的井穴,可隔日針刺一次,讓邪氣自然排出,不必出血,以免損傷真陰之氣。
瘧疾不口渴:表示邪氣在體表,內部無邪,因此應針刺足太陽經。
口渴且隔日發作:表示邪氣在表裡之間,應針刺足少陽經。《雜病篇》提到,瘧疾不渴且隔日發作,取足陽明經;口渴且每日發作,取手陽明經。這與本篇說法不同。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