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識》~ 卷六 (14)
卷六 (14)
1. 脈解篇第四十九
馬雲。按此篇論病。大抵出於靈樞經脈篇。諸經為病。篇內曰所謂者。正以古有是語。而今述之也。高雲。六氣主時。始於厥陰。終於太陽。此舉三陽三陰經脈之病。則太陽主春。正月為春之首。太陽為陽之首也。少陽主秋。九月為秋之終。少陽為陽之終也。陽明主夏。五月為夏之中。
陽明居陽之中也。三陰經脈。外合三陽。雌雄相應。太陰合陽明。故主十一月。十一月。冬之中也。少陰合太陽。故主十月。十月冬之首也。厥陰合少陽。故主三月。三月。春之終也。太陰為陰中之至陰。故又主十二月。十二月。陰中之至陰也。錯舉六經之病。復以三陽三陰。
主四時之月。而錯綜解之。所以為脈解也。
腫腰脽痛,脽。熊。音誰。張同。馬吳音疽。張云。尻臀也。高本。腫。一字句。云。六元正紀大論曰。太陽終之氣。則病腰脽痛。故太陽經脈之病。有腫以及腰脽痛也。簡按脽從肉。音誰。其音疽者。睢鳩之睢。從且。馬吳誤。脽。說文。尻也。漢東方朔傳。連脽尻。注。臀也。蓋脽從肉。故王釋為臀肉。此四字。即與厥論腫首頭重。著至教論。干嗌喉塞。字法正同。高注非。
正月太陽寅,志云。太陽為諸陽主氣。生於膀胱水中。故以太陽之氣為歲首。(楊慎丹鉛錄云。考緯書。謂三皇三世。伏羲建寅。神農建醜。黃帝建子。至禹建寅。宗伏羲。商建醜。宗神農。周建子。宗黃帝。所謂正朔三而改也。簡按此云正月太陽寅。明是黃帝建寅。而非建子。緯書之言。難信據也。楊氏好讀內經。盍論及於此耶。)
病偏虛為跛者,高本。病上。有所謂二字。云。舊本。所謂二字。誤傳出也下。今改正。偏虛。猶偏枯。大奇論云。腎雍則髀䯒大。跛易偏枯。故申明所謂病偏虛為跛者。
東解地氣而出也,東。宋本。作凍。馬吳高志並同。解下句。吳刪而字。云。凍解。解凍也。高雲。地凍始解。地氣從下而上出也。張云。正月東風解凍。簡按東。作凍。則而字不妥。蓋謂陽氣自東方。解地氣之凍。而上出也。
所謂偏虛者,所謂二字。從高而刪之。為是。
盛上而躍故耳鳴也,高雲。經筋篇云。手太陽之筋。其病應耳中鳴。故申明所謂耳鳴者。乃陽氣萬物。盛上而躍。躍則振動。故耳鳴也。
狂巔疾,張云。巔。癲同。按經脈篇。足太陽經脈條下。作癲。蓋古所通用也。所謂甚者。言陽邪盛也。陽邪實於陽經。則陽盡在上。陰氣在下。上實下虛。故當為狂癲之病。
浮為聾,高雲。經脈篇曰。手太陽之脈。入耳中。所生病者。耳聾。故申明所謂浮為聾者。是逆氣上浮。而為聾。皆在氣也。簡按馬雲。脈浮則聾。非。
故為喑也,張云。聲由氣發。氣者陽也。陽盛則聲大。陽虛則聲微。若陽盛已衰。故喑啞不能言也。
白話文:
《脈解篇第四十九》:
此篇主要論述疾病,內容多出自《靈樞·經脈篇》。文中「所謂」一詞,是引用古代說法加以闡述。六氣主導時節,始於厥陰,終於太陽。此處列舉三陽三陰經脈的病症:太陽主春季,正月為春之始,太陽亦為陽氣之首;少陽主秋季,九月為秋之末,少陽為陽氣之終;陽明主夏季,五月為夏之中,陽明居陽氣之中段。三陰經脈與三陽相合,陰陽對應:太陰合陽明,故主十一月(冬之中);少陰合太陽,故主十月(冬之始);厥陰合少陽,故主三月(春之末)。太陰為陰中之至陰,故亦主十二月(陰之極)。文中交錯論述六經病症,並結合三陽三陰與四季月份的對應關係,以闡釋脈象原理。
具體病症解析:
- 腰臀腫痛:「脽」指臀部。太陽經氣終止時會引發此症,故太陽經病變可能出現腫脹及腰臀疼痛。
- 正月太陽寅:太陽為諸陽之首,與正月寅月相應。古代曆法以太陽為歲首,此處反映黃帝時期建寅的曆法觀念。
- 偏虛跛行:類似偏枯之症,腎氣壅滯可致大腿腫脹、跛行或半身不遂。
- 地氣上湧:正月凍解,地氣從下升發(或解為陽氣自東方化解地凍而上行)。
- 耳鳴:手太陽經筋病變會引發耳鳴,因陽氣旺盛上衝振動所致。
- 狂癲症:陽邪過盛積聚陽經,上實下虛,導致狂躁或癲癇。
- 耳聾:手太陽經脈入耳,逆氣上浮引發耳聾,屬氣機病變。
- 失音:陽氣盛衰影響發聲,陽衰則聲音微弱甚至無法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