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識》~ 卷六 (13)
卷六 (13)
1. 大奇論篇第四十八
懸雍,高雲。雍。作癕。虛腫之𧣴。上浮本大也。簡按諸注並不允。蓋雍。甕通。山海經。懸甕之山。晉水出焉。郭璞注云。山腹有巨石。如甕形。因以為名。甕。亦作甕。說文。罌也。廣雅。瓶也。蓋取其大腹小口。而形容浮揣切之益大之象也。甲乙。雍作癰。非。
浮揣切之益大,馬雲。懸雍。本浮也。揣切之際。其脈益大。而全無沉意。張云。浮短孤懸。有上無下也。志云。揣。度也。先輕浮而度之。再重按而切之。其本益大。簡按志注與經旨相反。不可從。吳。揣下。補無力二字。贅。
十二俞之予不足也,甲乙。予上。有氣字。張云。俞皆在背。為十二經臟氣之所繫。水凝而死。陰氣盛。而孤陽絕也。
水凝而死,甲乙。凝。作凍。
如偃刀,張云。臥刀也。浮之小急。如刀口也。按之堅大急。如刀背也。高雲。偃。息也。刀。金器也。簡按高說未知何謂。
菀熟,甲乙。作寒熱。諸本。熟。作熱。張云。此以五臟菀熱。而發為寒熱。陽王則陰消。故獨並於腎也。腰者腎之府。腎陰既虧。則不能起坐。立春陽盛。陰日以衰。所以當死。菀。郁同。簡按吳云。熟。熱之深。謬甚。
如丸滑不直手,張云。如丸。短而小也。直。當也。言滑小無根。而不勝按也。馬吳並云。直。值同。甲乙作著。
棗葉生而死,張云。大腸應庚金。棗葉生初夏。火王則金衰。故死。馬雲。棗葉之時。則先棗華之候矣。
如華,甲乙。作如春。馬雲。是似草木之華。虛弱而按之無本也。
善恐不欲坐臥,馬雲。令人善恐。以心氣不足也。不欲坐臥。以心氣不寧也。張云。小腸不足。則氣通於心。善恐不欲坐臥者。心氣怯而不寧也。
行立常聽,志云。如耳作蟬鳴。或如鐘磬聲。皆虛證也。
季秋而死,馬雲。小腸屬火。火王猶可生。至季秋。則衰極而死矣。志云。遇金水生旺之時而死。
白話文:
【大奇論篇第四十八】
-
懸雍:指腫脹如甕的脈象,形容脈搏浮大而中空,如同大腹小口的甕。另有版本寫作「癰」,但此說不正確。
-
浮揣切之益大:脈象原本浮大,按壓時更加明顯,毫無沈穩之感。有注家認為是「浮短孤懸」,或解釋為先輕浮後重按反而增大,但後者與經文原意相反。
-
十二俞之予不足也:指背部十二經脈的俞穴氣血不足,陰寒凝結導致陽氣斷絕,最終死亡。另有版本寫作「水凍而死」。
-
如偃刀:脈象如橫臥的刀,浮取時細急如刀口,重按時堅硬如刀背。另有注家解釋「偃」為休息,但意義不明。
-
菀熟:指五臟鬱熱化為寒熱症狀,腎陰虧損時,患者無法坐起,立春後陽盛陰衰,病情加重而亡。另有版本寫作「寒熱」。
-
如丸滑不直手:脈象如彈丸般滑動,短小無根,難以觸按。「直」通「值」,意指無法穩定按壓。
-
棗葉生而死:大腸屬金,棗葉生於初夏火旺之時,金氣衰弱,故患者可能在此時死亡。
-
如華:脈象虛浮如花,按之無根。另有版本寫作「如春」。
-
善恐不欲坐臥:因心氣不足而驚恐不安,坐臥不寧,小腸氣虛影響心神所致。
-
行立常聽:患者常幻聽耳鳴,如蟬聲或鐘磬聲,屬虛證表現。
-
季秋而死:小腸屬火,秋季金水旺盛時火氣衰極,患者可能在此時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