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識》~ 卷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五 (3)

1. 腹中論篇第四十

心腹滿,高雲。心腹。心之下腹之上也。滿。脹滿也。

旦食則不能暮食,吳云。是朝寬暮急。張云。內傷脾腎。留滯於中。則心腹脹滿。不能再食。

鼓脹,志云。鼓脹者。如鼓革之空脹也。此因脾土氣虛。不能磨谷。故旦食而不能暮食。以致虛脹如鼓也。

雞矢醴,張云。雞矢之性。能消積下氣。通利大小二便。蓋攻伐實邪之劑也。凡鼓脹由於停積。及濕熱有餘者。皆宜用之。若脾腎虛寒發脹。及氣虛中滿等證。最所忌也。誤服則死。正傳云。用羯雞矢一升。研細。炒焦色。地上出火毒。以百沸湯淋汁。每服一大盞。調木香檳榔末。各一錢。日三服。空腹服。以平為度。又醫鑑等書云。用干羯雞矢八合。炒微焦。入無灰好酒三碗。共煎乾至一半許。用布濾取汁。五更熱飲則腹鳴。辰巳時行二三次。皆黑水也。次日覺足面漸有縐紋。又飲一次。則漸縐至膝上而病愈矣。此二法似用後者為便。簡按聖濟總錄。治鼓脹旦食不能暮食。雞屎醴法。雞屎乾者。上一味為末。每用醇酒。調一錢匕。食後臨臥服。宣明論。雞屎醴散。雞屎醴。乾者炒。大黃。桃仁。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二錢。水盞半。生薑三片。煎七分。食前服。此他有數方。宜依證而擇用。(千金。產後中風。雞糞酒。婦人良方引。作雞屎醴。雞糞一升。熬令黃。烏豆一升。熬令聲絕。勿焦。以清酒三升半。先淋雞糞。次淋豆。取汁。一服。一升。溫服取汗。)

一劑知二劑已,吳云。知。效之半也。已。效之至也。

雖然其病且已時故當病氣聚於腹也,吳。已下句。注云。言雖是飲食不節。時有病者。但此病且已之後。時有自然病者。此由病氣聚於腹。未盡已也。病根未拔。故亦復發焉。簡按雖然。諸注未妥。吳注稍通。時故當病氣。甲乙。作因當風氣。無時字。

支滿,張云。滿如支膈也。

先聞腥臊臭,馬雲。金匱真言論。肝其臭臊。肺其臭腥。張云。肺主氣。其臭腥。肝主血。其臭臊。肺氣不能平肝。則肝肺俱逆於上。濁氣不降。清氣不升。故聞腥臊。而吐清液也。

出清液,簡按王注窈漏。謂陰戶。又見骨空論注。此乃為白沃之屬也。馬則非之。為清涕從鼻出之義。吳同。考上文。張注為吐清液者。似是。

血枯,婦人良方。駱龍吉曰。夫肝藏血。受天一之氣。以為滋榮者也。其經上貫膈。布脅肋。今脫血失精。肝氣已傷。故血枯涸而不榮。胸脅滿。以經絡所貫也。然妨於食。則以肝病傳脾胃。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則以肝病而肺乘之。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後血。皆肝病血傷之證也。

中氣竭,吳本。竭下有及字。馬雲。醉以入房。致使醉則損傷其中氣而竭絕。入房則勞其肝氣而受傷。蓋司閉藏者。腎也。司疏泄者。肝也。故入房不惟傷腎。而且傷肝。張云。血枯者。月水斷絕也。致此之由。其源有二。一則以少時有所大脫血。如胎產既多。及崩淋吐衄之類。皆是也。一則以醉後行房。血盛而熱。因而縱肆。則陰精盡泄。精去則氣去。故中氣竭也。夫腎主閉藏。肝主疏泄。不惟傷腎。而且傷肝。及至其久。則三陰俱虧。所以有先見諸證。如上文所云。而終必至於血枯。則月事衰少不來也。此雖以女子為言。若丈夫有犯前證。亦不免為精枯之病。則勞損之屬皆是也。

白話文:

腹中論篇第四十

心腹滿:指心臟下方、腹部上方的區域出現脹滿感。

旦食則不能暮食:早晨能進食,但到晚上卻無法再吃。這是因為脾腎受損,食物滯留體內,導致心腹脹滿,影響進食。

鼓脹:腹部脹大如鼓,是因脾氣虛弱,無法消化食物,導致早晨能進食而晚上不能,最終形成虛脹如鼓的狀態。

雞矢醴:雞屎具有消積、通便、利大小便的功效,適合因積滯或濕熱引起的鼓脹。但脾腎虛寒或氣虛導致的腹脹則忌用,誤服可能致命。

  • 製法一:羯雞屎一升,研細炒焦,去火毒後用沸水淋汁,每次一大盞,調木香、檳榔末各一錢,空腹日服三次,至症狀緩解。
  • 製法二:乾羯雞屎八合,炒微焦,加無灰酒煎至半量,濾汁後於清晨熱飲,可促使腹鳴排便,數次後症狀改善。
    另有其他配方,可依病情選用。

一劑知二劑已:服用一劑可見效,兩劑即可痊癒。

雖然其病且已時故當病氣聚於腹也:即使症狀暫時緩解,但病根未除,飲食不節或外感風邪時,病氣仍會聚集於腹,導致復發。

支滿:脹滿感如支撐橫膈。

先聞腥臊臭:肝主血,其氣臊;肺主氣,其氣腥。若肝肺失調,濁氣上逆,會聞到腥臊味,並吐出清水。

出清液:可能指口鼻流出清水,或陰道分泌白濁液體(如白帶)。

血枯:因失血或精氣耗損,導致肝血枯竭,出現胸脅脹滿、食慾不振、腥臊味嗅覺異常、吐血、四肢冰冷、頭暈、前後陰出血等症狀。

中氣竭:成因有二:

  1. 年少時曾大量失血(如生產過多、崩漏、吐血等)。
  2. 酒後行房,陰精耗盡,元氣隨之衰竭。
    腎主封藏,肝主疏洩,縱慾不僅傷腎,亦傷肝,長期累積會導致三陰虧虛,最終形成血枯(月經斷絕)。此病雖以女性為例,男性若犯同樣過失,也可能導致精血枯竭,屬勞損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