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識》~ 卷二 (7)
卷二 (7)
1. 湯液醪醴論篇第十四
五穀,簡按五穀其說不一。金匱真言論。麥。黍。稷。稻。豆。臟氣法時論。粳米小豆。麥。大豆。黃黍。九針論。無小豆。有麻。周禮。五穀養其病。鄭注。麻。黍。稷。麥。豆。月令。春食麥。夏食菽。中央食稷。秋食麻。冬食黍。如醫經。當以金匱真言論所載為正。
白話文:
五穀
古書中對於「五穀」的說法不盡相同。
- 《金匱真言論》記載:麥、黍、稷、稻、豆
- 《臟氣法時論》記載:粳米、小豆、麥、大豆、黃黍
- 《九針論》記載:沒有小豆,但有麻
- 《周禮》記載:麻、黍、稷、麥、豆等五穀可用於治療疾病
- 《月令》記載:春季食用麥,夏季食用菽(豆類),中央地區食用稷,秋季食用麻,冬季食用黍
根據《醫經》,應以《金匱真言論》中記載的五穀為正:麥、黍、稷、稻、豆。
湯液及醪醴,熊音。醪醴。上音勞。下音禮。酒味厚曰醪。味薄曰醴。張云。湯液醪醴。皆酒之屬。韻義云。醅酒濁酒曰醪。詩詁云。酒之甘濁而不泲者。曰醴。然則湯液者。其即清酒之類歟。簡按扁鵲傳。上古之時。醫有俞跗。(應邵注。黃帝時醫也。)治病不以湯液醴灑。(按灑。釃通。說文。釃下酒也。一曰。醇也。)蓋灑與醴無太異。湯液醪醴。連稱者如此。則張以為清酒之類。似不誣焉。何剡云。湯液。謂煎煮湯藥。然下文明言當今之世。必齊毒藥。則湯液非煎煮湯藥可知也。而漢書藝文志。湯液經法十六卷。未知所謂湯液何物。至皇甫謐甲乙序則云。伊尹以元聖之才。撰用神農本草。以為湯液。此乃為煎煮湯藥之義也。後世湯藥之說本於此。醪。說文。汁滓酒也。廣韻。濁酒。醴。說文。酒一宿熟也。玉篇。甜酒也。前漢楚元王傳。元王每置酒。常為穆生設醴。顏注。醴。甘酒也。少鞠多米。一宿而熟。
白話文:
湯藥、醪醴
「湯藥」和「醪醴」都是酒的一種。「醪醴」中的「醪」音「勞」,「醴」音「禮」。「醪」是指酒味濃鬱醇厚,「醴」是指酒味較淡。
張氏認為,「湯藥」和「醪醴」都是屬於酒類的。而韻書上說,醪是渾濁的酒,詩經註解裡說,酒味甘醇渾厚但不濃烈的就是醴。
因此,所謂的「湯藥」,可能是接近清酒這一類的吧。
查考扁鵲傳,上古的時候,有一位名叫俞跗的醫生(應邵注:黃帝時代的醫生),他在治病時不用湯藥和醪醴。(按:「醴」與「灑」通用。「灑」就是下酒之物,或稱醇酒。)可見灑與醴並無太大區別,湯藥和醪醴連在一起這麼說。那麼張氏認為湯藥是清酒一類,似乎不是毫無根據的。
何剡認為,「湯藥」是指煎煮湯藥。但是後面明明說,現在的世道,必須齊備毒藥,可見湯藥並非煎煮的湯藥。漢書的藝文志中,有《湯液經法》十六卷,不知道所說的湯液是什麼東西。
到了皇甫謐的《甲乙經序》中,他說伊尹以聖賢之才,編著用神農的本草,作為湯液。這纔是煎煮湯藥的意思。後世對於湯藥的說法,都源於此。
「醪」,根據《說文解字》,是帶有渣滓的酒。《廣韻》解釋為渾酒。「醴」,《說文解字》解釋為存放一晚後發酵成熟的酒。《玉篇》解釋為甜酒。前漢的《楚元王傳》中記載,楚元王每次擺酒宴的時候,往往會為穆生準備醴。《顏氏注》解釋說醴是甜酒,是用少量的酒麴和大量的米釀造的,放置一晚後發酵成熟。
稻米,楊泉物理論。稻者。溉種之總稱。顏師古刊謬正俗云。稻是有芒之谷。故於後通呼粳稬。總謂之稻。孔子曰。食夫稻。周官有稻人之職。漢置稻米使者。此並非指屬稻稬之一色。簡按說文。及本草。專指糯以為稻。得師古之說始明。志云。帝以五穀為問。是五穀皆可為湯液醪醴。以養五臟。而伯答以中央之稻米稻薪。蓋謂中谷之液。可以灌養四臟故也。考金匱真言論。以稻為秋谷。則此說不知何據。
炊以稻薪,以。宋本作之。馬張本同。
白話文:
稻米
這是楊泉提出的論點。稻米,是對所有水田種植穀物的總稱。顏師古的《刊謬正俗》中提到,稻米是有芒的穀物。因此,後來也泛指粳米和稬米,總稱為稻米。孔子說過:「吃著稻米」。《周禮》中有稻人之職。漢朝設有稻米使者。這些都不僅僅是指稻米或稬米其中一種。
我查閱了《說文解字》和《本草》,其中都專門提到糯稻才稱為稻。讀了顏師古的解釋後,才明白這一點。
《素問》中說:帝問伯答五穀是什麼。伯答說,五穀都可以製成湯、酒和醪醴,用來滋養五臟。而伯答給出的中央穀物是稻米和稻草,這是因為稻米之液可以滋養其他四臟。
考查《金匱真言論》,其中將稻米稱為秋谷。至於這個說法的依據是什麼,則不得而知。
高下之宜,此下。宋本及諸本。有故能至完。伐取得時八字。此本系脫落。當補。簡按詩豳風。十月獲稻。呂覽孟冬紀。命大酋。秫稻必齊。曲糵必時。湛饎必潔。水泉必香。陶氣必良。火齊必得。王注。稻以冬採。蓋本於此。
白話文:
適宜的時期
這是最適宜的時期。宋本和其它版本中,有「故能至完。伐取得時」八個字。這個版本中省略了,應該補上。簡按《詩經·豳風》有記載「十月獲稻」,《呂氏春秋·孟冬紀》中記載:「命令大酋,確保黍稻收割整齊,曲糵(一種發酵食品)醃製及時,湛饎(一種羹湯)煮得乾淨,水泉甘美,陶器質量優良,火候恰到好處。」王注:稻子在冬季收穫,這源自於此。
鑱石針艾,熊音。鑱。上衫反。小針也。馬雲。鑱。沮銜反。靈九針論。第一曰鑱針。張云。鑱。銳也。簡按扁鵲傳。鑱石橋引。注。仕咸反。謂石針也。此連言針艾。當從史注。
白話文:
鑱石針、艾灸,都是治療疾病的方法。鑱,讀音同「熊」。鑱是一種小針。馬雲注:「鑱」讀「沮銜」音。在《靈樞九針論》中記載,第一種針灸術叫做鑱針。張仲景認為,鑱指的就是鋒利的針。簡注中引《扁鵲傳》說:「鑱石橋引」,註釋中說:「鑱」讀「仕鹹」音,指的是石針。這裡同時提到針和艾,應該按照史記的註釋來理解。
針石道也,吳云。言用針石者。乃治病之道。道。猶法也。若精神不加進。志意不舒展。則徒法不能以自行。故病不可得而愈也。簡按志聰以精神不進之精神。為工之精神。以今精神壞去之精神。為病者之精神。高則為工之與病者之精神。並不可從。蓋此段當從全元起本改數字。義尤明備。
白話文:
使用針灸和藥物是治療疾病的方法。方法就像法規一樣。如果精神狀態不好,心情不舒暢,那麼即使有方法也無法自行執行。所以疾病無法得到治癒。
簡按:志聰認為「精神不加進」是指工匠的精神,「今精神壞去」是指病人的精神。高氏認為這兩種精神可以通用,這是不對的。這段文字應該是根據全元起的本意修改幾個字。這樣意思才會更加明確。
極微極精,吳云。言微渺易治之時。張云。極微者。言輕淺未深。極精者。言專一未亂。斯病也。治之極易。高雲。微。猶輕也。精。猶細也。
守其數,吳云。數。度也。簡按呂覽高注。數。術也。
白話文:
極微極精
吳氏說:這句話指的是病情輕微淺表、容易治療的時候。張氏說:「極微」是指病情輕淺,未深入體內。「極精」是指病情專一,未出現混亂。這類病症非常容易治療。高氏說:「微」是輕微的意思。「精」是專一的意思。
兄弟遠近,吳云。遠近。猶言親疏也。高雲。或疏而遠。或相親而近。其音聲可以日聞於耳。五色可以日見於目。而病至不愈者。亦何其閒暇之甚。而不早為之計。以至病成而逆乎。
五臟陽以竭,馬雲。以。已同。吳張。以。作已。
白話文:
吳氏雲:「親疏遠近。」高氏雲:「有疏遠的,也有親近的。」他們的聲音每天都聽到,他們的樣貌每天都看見,可是病痛卻久治不癒。他們為何如此悠閒,不早早謀求治療,以至於病情惡化,難以調養?
津液充郭,張云。郭。形體胸腹也。脹論云。夫胸腹。臟腑之郭也。吳云。郭。當作鞟。高雲。郭。廓同。空廓也。簡按上膈篇云。積聚守於下管。衛氣不營。則腸胃充郭。由此則高注為是。
白話文:
體內津液充足,充滿胸腹。
《脹論》中說:「胸腹是臟腑的容納之地。」
吳氏認為,「郭」字應該是「鞟」字。高氏認為,「郭」和「廓」意思相同,都是空曠的意思。
簡氏考察《上膈篇》,其中提到:「積聚滯留在下管,衛氣不運行,則腸胃會充滿空腔。」由此可見,高氏的註解是正確的。
其魂獨居,張云。魄也。陰之屬。形雖充。而氣則去。故其魄獨居也。簡按王注未允。
四極急,吳云。四肢腫急。簡按王注脈數。恐非。
形施於外,簡按玉篇。施。張也。王注施張本於此。新校正非。
白話文:
它的魂獨自存在,張雲說這是魄,屬於陰的那一部分。雖然形體還在,但氣已經離開了,所以說魂獨自存在。簡按王的註解不太對。
四肢緊急,吳雲說這是四肢腫脹且緊急。簡按王的註解提到脈搏頻數,恐怕不是這樣。
形體在外表現,簡按《玉篇》裡的解釋,施是張開的意思。王的註解中的施張就是來自這裡,新校正的觀點不正確。
平治於權衡,張云。平治之法。當如權衡者。欲得其平也。且水脹一證。其本在腎。其標在肺。如五臟陽已竭。魄獨居者。其主在肺。肺主氣。氣須何法以化之。津液充郭。孤精於內。其主在腎。腎主水。水須何法以平之。然肺金生於脾。腎水制於土。故治腫脹者。必求脾肺腎三臟。隨盛衰而治得其平。是為權衡之道也。高雲。權。秤錘也。衡。平也。腐穢充塞。五臟不和。故當平治於權衡。如秤物而得其平也。簡按張高雖與王義異。亦當存一說。
白話文:
在治療水腫時,要像使用秤錘和秤桿一樣,達到平衡。要找到疾病的根本原因,就好像找到秤錘的正確重量一樣。
水腫的根本原因在於腎臟,但表現在肺臟。如果五臟的陽氣已經耗盡,只有肺臟的陰氣存在,那麼治療的重點就在於肺臟。肺臟控制氣,要化解氣,就要找到相應的方法。
津液充滿體內,精氣孤獨,那麼治療的重點就在於腎臟。腎臟控制水,要平衡水,就要找到相應的方法。
但是,肺臟的「金」是脾臟生出來的,腎臟的「水」是被脾臟的「土」控制的。因此,治療水腫時,一定要考慮脾、肺、腎三個臟器的盛衰,找到平衡的方法。這就是「權衡之道」。
「權」是指秤錘,「衡」是指平衡。當體內充滿了腐敗的物質,五臟不協調,就需要像秤錘和秤桿一樣調節,找到平衡。就好像用秤子稱東西一樣,達到平衡。
簡按:張氏和高氏的說法與王義的說法不同,但也可以作為一種參考意見。
去宛陳莝,馬雲。宛。積也。陳莝。陳草也。吳云。積者謂之菀。久者謂之陳。腐者謂之莝也。張云。莝。斬草也。吳云。其水氣之陳積。欲如斬草。而漸除之也。簡按音釋。莝。音銼。斬也。熊音。莝。粗臥反。斬草也。說文。莝。斬芻也。當從張義。王注原本。蓋作莖字。故引全本校之。
白話文:
去除積蓄的陳腐之氣,比喻馬雲。宛:積聚的意思。陳莝:陳年枯草。
吳氏說:積聚的稱為菀,長久的稱為陳,腐朽的稱為莝。張氏說:莝,指斬草。
吳氏說:水氣積蓄長久,就像斬草一樣,需要逐步清除。
簡按音釋:莝,音同「銼」,意思是斬草。熊氏讀音:莝,音同「粗臥」,也是斬草的意思。說文解字:莝,斬草。因此應採用張氏的解釋。
王氏注釋的原本寫作「莖」字,但與全本對照後發現有誤,故更正為「莝」字。
溫衣,滑云。當作溫之。微動四肢。令陽氣漸次宣行。乃所以溫之也。或云。作溫表。謂微動四肢。令陽氣漸次宣行。而溫於表也。張云。溫衣。欲助其肌表之陽。而陰凝易散也。簡按張注是。
白話文:
溫衣,滑氏說:應該當作「溫之」。微微地動動四肢,讓陽氣逐漸地運行。這就是溫養的方法。有人說,作「溫表」,是指微微地動動四肢,讓陽氣逐漸地運行,而溫暖體表。張氏說:溫衣是為了幫助肌表之陽,讓凝滯的陰氣容易散開。我簡略地考查,張氏的注釋是正確的。
鬼門,張云。汗空也。肺主皮毛。其藏魄。陰之屬也。故曰鬼門。簡按通天論。氣門乃閉。王注。氣門。謂玄門。蓋氣鬼古通。
白話文:
鬼門 ,張氏說:汗液空虛。肺主皮毛,藏魂魄,屬於陰性。因此稱之為鬼門。
簡要按語:根據《通天論》,氣門閉合。王氏注釋:氣門,指玄門。蓋「氣」與「鬼」古字相通。
淨腑,張云。膀胱也。上無入孔。而下有出竅。滓穢所不能入。故曰淨腑。○張氏醫通云。開鬼門之劑。麻黃羌活防風柴胡蔥白。及柳枝煎洗。潔淨腑之劑。澤瀉木通通草防己葶藶茯苓豬苓秋石代鹽。去菀陳莝之劑。商陸大戟甘遂芫花牽牛。宣布五陽之劑。附子肉桂乾薑吳茱萸。
白話文:
淨腑
張氏說:「膀胱是一個人體淨化的器官。」膀胱的上方沒有入口,但下方有出口,這是因為污垢不能進入膀胱。因此,膀胱被稱為淨腑。
張氏醫通 中記載:
- **打開膀胱「鬼門」的藥物:**麻黃、羌活、防風、柴胡、蔥白,以及用柳枝煎水清洗。
- **淨化膀胱的藥物:**澤瀉、木通、通草、防己、葶藶、茯苓、豬苓、秋石、代鹽。
- **清除膀胱廢物的藥物:**商陸、大戟、甘遂、芫花、牽牛。
- **宣通五陽(膀胱經、膽經、小腸經、三焦經、胃經)的藥物:**附子、肉桂、乾薑、吳茱萸。
精以時服,張云。服。行也。志云。精以時復矣。
巨氣乃平,馬雲。巨氣大氣也。即正氣也。志云。巨氣者。太陽之氣也。簡按當從馬注。
白話文:
精要在適當時候恢復,張說:「服」,意思是行進。志說:精要會在適當時候恢復。
巨大的氣息才會平和,馬說:「巨氣」就是大的氣息,也就是正氣。志說:巨氣是指太陽的氣息。簡按,應該採納馬的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