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識》~ 卷七 (16)

回本書目錄

卷七 (16)

1. 骨空論篇第六十

治在骨上,志云。骨。謂脊背之骨穴也。高同。簡按與諸注異。未詳孰是。

在齊下營,志云。營。謂腹間之肉穴也。高雲。乃少腹以下。骨中央。督脈所起之部也。

漸者上俠頤也,志云。漸者。謂督脈之入喉者。上唇齒。而漸分為兩岐。挾頤入目。當於漸上俠頤之處。而刺之。高雲。此復申明衝脈之為病也。靈樞五音五味篇云。衝脈任脈。皆起於胞中。其浮而外者。會於咽喉。別而絡唇口。是衝脈不但至胸中。而亦上頤循面。故復舉衝脈之病以明之。簡按前注併為治陽明之脈。而上文言上頤循面者任也。高引五音五味篇。以為衝脈。非是。

蹇膝,高雲。蹇。難也。蹇膝。膝難進也。膝蹇。故伸不能屈。簡按說文。蹇。跛也。釋名云。蹇。跛蹇也。病不執事役也。高訓難。見易蹇卦。

治其楗,張云。股骨曰楗。(詳見後文。)治其楗者。謂治其膝輔骨之上。前陰橫骨之下。蓋指股中足陽明髀關等穴也。

治其機,張云。挾臀兩旁。骨縫之動處。曰機。即足少陽之環跳穴也。

暑解,吳云。熱蓄骨解也。張云。因立暑中。而肢體散解不收者。當治其骸關。謂足少陽之陽關穴也。簡按王引一經。似是。

拇指,熊音。拇。音母。大拇指。吳云。小拇指也。足太陽經所出。故治其膕。張同。志云。足之拇指。厥陰肝經之井滎。厥陰之脈。上膕內廉。故當治其膕。高雲。足大指也。簡按說文。拇。將指也。急就篇顏師古注。拇。大指也。一名將指。吳注誤。

如物隱者,馬雲。如膝中有物隱於內者。當治其關。疑是承扶穴也。系足太陽膀胱經。尻臀下陰紋中。高雲。隱。猶藏也。膝痛如物隱者。痛而高腫。如物內藏也。

背內,吳云。謂太陽經之氣穴背俞之類也。志高同。簡按馬張仍王注。定為大杼穴。恐非。

治陽明中俞髎,吳云。俞髎。謂六俞之穴。井滎輸原經合。取其所宜也。張云。王氏注。為三里。愚謂指陽明輸穴。當是陷谷耳。高雲。髎。骨穴也。中俞。足陽明輸穴也。五輸之穴。前有井榮。後有經合。輸居中。故曰中俞髎。足中指間。陷谷穴也。

若別,馬雲。謂三里穴。而欲取別穴。吳云。若胻痛支別者。宜治巨陽滎通谷。少陰滎然谷也。張云。若再別求治法。則足太陽之滎穴通谷。足少陰之滎穴然谷。皆可以治前證。簡按於文義。張注近是。

淫濼,張云。滑精遺瀝也。如本神篇曰。精傷則骨痠痿厥。精時自下。即此節之謂。高雲。淫。極也。濼。寒也。淫濼脛痠。極寒而脛痠削也。熊音。濼。力毒反。簡按此狀脛痠之貌也。靈厥病篇。風痹淫濼。又云。股脛淫濼。巢源。皮膚淫躍。又云。淫淫躍躍。肘後方云。風屍者。淫躍不知痛之所在。本草黑字云。貍骨。主風疰屍疰鬼疰。毒氣在皮中。淫躍如針刺者。千金。隱軫六十四種風。淫液走入皮中。巢源。注病。肌肉淫奕。又淫奕皮膚。去來擊痛。文選。枚乘七發。血脈淫濯。手足惰窳。李善注。淫濯。謂過度而且大也。又曰。濯。大也。龍龕手鑑云。𩡩。音藥。淫病也。𢣺。病消也。並是淫濼之濼。蓋淫濼。淫躍。淫液。淫奕。淫濯。並同。張高之解。固牽強。而王注亦屬未安。又靈厥病篇注。馬雲。風痹者。其邪氣淫泆消爍。病難得愈。張云。淫濼者。淫浸日深之謂。二說亦通。

白話文:

骨空論篇第六十

治療在骨上,指的是脊背的骨穴。

在臍下的營穴,指的是腹部的肉穴,或是少腹以下、骨中央,督脈起始的部位。

「漸者上俠頤」是指督脈進入喉嚨後,向上至唇齒,再分為兩支,沿著頤部進入眼睛,應在漸上俠頤的位置進行針刺。也有人認為這是衝脈的病症,因衝脈與任脈皆起於胞中,向上至咽喉,分支絡於唇口,故衝脈不僅至胸中,也上行至頤部循行面部。

「蹇膝」指膝關節活動困難,難以彎曲伸直。

「治其楗」指治療股骨部位,即膝輔骨上方、前陰橫骨下方的足陽明髀關等穴。

「治其機」指治療臀部兩旁骨縫的活動處,即足少陽的環跳穴。

「暑解」指因暑熱積聚於骨節,導致肢體鬆散無力,應治療足少陽的陽關穴。

「拇指」指大拇指,屬足厥陰肝經,其經脈上行至膕部內側,故治療應在膕部。

「如物隱者」指膝痛似有異物藏於內,或膝部高腫如藏物,應治療膝關節相關穴位,如承扶穴。

「背內」指足太陽經的背俞穴,如大杼穴。

「治陽明中俞髎」指治療足陽明的輸穴,如陷谷穴,因五輸穴中輸穴居中,故稱中俞髎。

「若別」指若需另尋治法,可選足太陽的滎穴通谷或足少陰的滎穴然谷。

「淫濼」形容脛部痠痛無力,或指滑精遺瀝,亦有解釋為極度寒涼導致脛痠。此詞多用於描述症狀的遊走、擴散或反覆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