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識》~ 卷八 (15)
卷八 (15)
1. 疏五過論篇第六十八
馬雲。疏。陳也。內有五過。故名篇。吳云。篇內。論診治五過。為工者。宜疏遠之。因以名篇。簡按楚辭九歌。疏石蘭兮為芳。注。疏。布陳也。馬蓋本於此。
閔閔乎,吳云。玄遠莫測之貌。高雲。閔閔。憂之至也。帝嘆道之遠大幽深。而聖人之術。循經守數。事有五過四德。醫工不可不知。故語雷公。以發明之。
論裁志意,吳云。論裁人之志意。必有法則。張云。裁。度也。志云。當先度其志意之得失。
醫事,周禮醫師職云。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共醫事。
脫營,衛生寶鑑。論脫營不治證。當參考。陳氏外科正宗云。失榮者。先得後失。始富終貧。亦有雖居富貴。其心或因六慾不遂。損傷中氣。鬱火相凝。隧痰失道。停結而成。其患多生面項之間。初起微腫。皮色不變。日久漸大。堅硬如石。推之不移。按之不動。半載一年。方生陰痛。氣血漸衰。形容瘦削。破爛紫斑。滲流血水。或腫泛如蓮。穢氣熏蒸。晝夜不歇。平生疙瘩。愈久愈大。越潰越堅。犯此俱為不治。此乃脫營之一證也。
五氣留連,馬雲。五氣者。五臟之精氣也。
灑酒然,熊音。蘇浪反。寒貌。
此亦治之一過也,簡按據下文例。亦字衍。
毀沮,張云。沮。將魚切。壞也。高雲。沮。音殂。義通。毀沮。猶死亡也。
厥氣上行滿脈去形,張云。厥氣。逆氣也。凡喜怒過度。而傷其精氣者。皆能令人氣厥逆而上行。氣逆於脈。故滿脈。精脫於中。故去形。陰陽應象大論。有此四句。
必以比類奇恆,吳云。謂比量類例於奇異。及庸常之證也。高雲。奇。異也。恆。常也。異於恆常之病。必比類相參。從容知之。
三常,張云。即常貴賤。常貧富。常苦樂之義。
封君敗傷,吳云。謂嘗封君。為事毀敗。而中傷者。簡按封君。乃封國之君。敗傷。謂削除之類。追悔已往。以致病也。
故貴脫勢,吳云。故家貴族也。高雲。故。猶昔也。故貴脫勢。謂昔者身貴。今則脫勢也。馬義同。
不能動神,吳云。醫不能嚴戒其非。竦動其神。而令從命。外為柔和萎弱。至於亂失天常。
必知終始,吳云。終始。謂今病及初病也。張云。謂原其始。要其終也。高雲。必知經脈之終始。
有知餘緒,吳云。謂有知之後。諸凡餘事也。張云。謂察其本知其末也。志云。謂更知灸刺補瀉之緒端。高雲。餘緒者。經脈虛實之病也。簡按今從張注。
當合男女,吳云。謂男女氣血不同。其脈與證。亦當符合也。張云。男女有陰陽之殊。脈色有逆順之別。故必辨男女。而察其所合也。志云。謂針刺之要。男內女外。堅拒勿出。謹守勿內。是謂得氣。高雲。當合男女而並論之。男女者。陰陽血氣也。應象大論云。陰陽者。血氣之男女。此其義也。簡按合字。義未穩妥。姑仍王注。
白話文:
【疏五過論篇第六十八】
「疏」是陳述的意思,本篇內容論述五種診治過失,因此命名為「疏五過論」。吳氏認為,醫者應遠離這五種過失,故以此為篇名。
「閔閔乎」形容深遠難測的樣子,也有解釋為極度憂慮。黃帝感嘆醫道的深奧廣大,而聖人的醫術遵循經脈、守持數理,其中涉及五種過失與四種德行,醫者不可不知,因此向雷公闡明。
「論裁志意」指衡量病人的情志變化,必須有法則可循。「裁」即審度,醫者應先評估病人志意的得失。
「醫事」出自《周禮》,指醫師掌管醫政,調配藥物以供醫療之用。
「脫營」是一種難治之症,常見於曾富貴後落魄之人,或因情志不遂、鬱火凝結、痰阻經絡所致。初期症狀不明顯,日久腫塊堅硬如石,難以移動,最終潰爛流膿,氣血衰敗,多屬不治之症。
「五氣留連」指五臟精氣滯留不暢。
「灑灑然」形容寒顫的樣子。
「此亦治之一過也」中的「亦」字可能是多餘的。
「毀沮」指毀敗、死亡。
「厥氣上行滿脈去形」指逆氣上沖,充斥經脈,精氣脫失,形體衰敗。《陰陽應象大論》中也有類似論述。
「必以比類奇恆」指將異常病症與常規病症對比分析,以辨明病因。
「三常」指貴賤、貧富、苦樂等三種常見的社會境遇變化。
「封君敗傷」指曾受封爵者因事敗落,悔恨成疾。
「故貴脫勢」指昔日權貴失勢,境遇驟變。
「不能動神」指醫者未能嚴肅勸誡病人,使其心神警醒,反而放任其情志失調,導致病情惡化。
「必知終始」指需瞭解疾病從發病到現狀的全過程,或經脈的起止循行。
「有知餘緒」指進一步掌握疾病的細節,如經脈虛實、針灸補瀉等。
「當合男女」指男女氣血陰陽不同,診治時需考慮性別差異,如脈象、證候的順逆之別,或針刺時的男女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