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識》~ 卷七 (21)

回本書目錄

卷七 (21)

1. 水熱穴論篇第六十一

馬雲。論治水治熱之穴。故名篇。

胕腫,吳云。浮腫曰胕。張同。高雲。胕腫者。皮肌脹滿。水氣不行。簡按胕。音符。山海經。竹山有草焉。其名曰黃雚。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郭璞注云。治胕腫也。馬則云。其胕必腫。誤。

腎汗出,經脈別論云。持重遠行。汗出於腎。

玄府者汗空也,馬雲。汗空雖細微。最為玄遠。故曰玄。張云。汗屬水。水色玄。汗之所居。故曰玄府。從孔而出。故曰汗空。然汗由氣化。出乎玄微。是亦玄府之義。

分為相輸,馬雲。此二經之分。本為相輸相應。俱受其病者。以水氣之留也。張云。言水能分行諸氣。相為輸應。而俱受病者。正以水氣同類。水病則氣應。氣病則水應。留而不行。俱為病。志云。此水分為相輸。而上下俱受病者。蓋腎俞之循尻而下。復循腹而上。貫肺中。水氣之留於經俞故也。高雲。腎氣上升。肺氣下降。上下分行。相為輸布。今俱受病者。乃水氣之所留聚也。

伏兔上各二行,簡按伏兔。諸家以為足陽明經穴。恐非也。此蓋謂膝上有肉起。如兔之狀。故名之。又據輔骨考之。取義於車伏兔。輹。一名伏兔。又作轐。考工記鄭注。轐。伏兔也。賈疏云。漢時名。今人謂之車屐也。志云。上。謂伏兔上。非上下之上也。此說可從。行五。蓋今無可考。諸注為腹上。亦恐非。高雲。並伏兔之穴。在內旁兩行。其一有血海陰陵泉地機築賓交信五穴。其一有陰包曲泉膝關中都蠡溝五穴。以上諸穴。並在膝下。不得言伏兔上。注高誤耳。

三陰之所交,張云。三陰。肝脾腎三陰也。三經所交。俱結於腳。故足太陰有三陰交。高作三陰交之所結於腳也。注云。三陰交。舊本訛三陰之所交。今改正。兩行並行。三陰交總結於下。上連於脛。下貫於腳。故曰三陰交之所結於腳也。簡按今仍舊文。經脈篇云。足太陰。交出厥陰之前。上膝股內前廉。足少陰。上股內後廉。足厥陰。交出太陰之後。上膕內廉。循股入毛中。此所謂三陰所交結於腳。是也。

踝上各一行行六,志云。謂照海水泉大鐘大溪然谷湧泉六穴也。高雲。謂三陰交漏谷商丘公。孫太白大都六穴。

名曰太衝,志云。夫聖人南面而立。前曰廣明。後曰大沖。大沖之地。名曰少陰。少陰根起於湧泉。是泉在地之下。從至陰而湧出。故曰。腎者至陰也。

帝曰春取絡脈分肉,高雲。本輸篇云。春取絡脈諸榮。大筋分肉之間。故問春取絡脈之分肉。刺極淺者何也。簡按本輸篇。四時氣篇。寒熱病篇。終始篇。四時刺逆從論。診要經終篇。並論四時刺法。本節最詳。而義互異。然與水熱穴。義不太涉。疑是他篇錯簡。

白話文:

《水熱穴論篇第六十一》:

關於治療水腫和熱症的穴位,因此以此為篇名。

胕腫:浮腫稱為「胕」。張氏也持相同看法。高氏解釋,胕腫是指皮膚肌肉脹滿,水氣無法運行。根據考證,「胕」讀作「符」。《山海經》記載,竹山有一種草叫黃雚,用它洗澡可以治療疥瘡,也能治胕腫。郭璞注釋說這是治療浮腫。馬氏誤解為「其胕必腫」。

腎汗出:《經脈別論》提到,負重遠行時,汗液會從腎臟排出。

玄府者汗空也:馬氏認為,汗孔雖然細微,但作用深遠,所以稱為「玄」。張氏解釋,汗屬水,水色玄黑,汗液所在之處稱為「玄府」,從孔中排出,所以叫「汗空」。汗由氣化而生,過程微妙,這也是「玄府」的含義。

分為相輸:馬氏說,這兩條經脈的分佈相互呼應,同時受病是因為水氣停滯。張氏認為,水能分散影響諸氣,相互呼應而同時生病,因為水氣同類,水病則氣病,氣病則水病,停滯不行則皆成病。高氏解釋,腎氣上升,肺氣下降,上下運行相互輸布,若同時受病,是因水氣停聚。

伏兔上各二行:考證「伏兔」,諸家認為是足陽明經穴,可能不正確。這裡應指膝蓋上方肌肉隆起如兔形,故稱「伏兔」。另據「輔骨」考證,取名自車伏兔(車輹,又名伏兔或轐)。鄭玄注《考工記》稱「轐」為伏兔,賈疏說漢代稱為「車屐」。高氏認為「上」指伏兔上方,非上下之「上」。關於「行五」,現已無從考證,諸家注釋為腹部上方,可能也不對。高氏提到伏兔旁兩行穴位,包括血海、陰陵泉等,但這些穴位在膝下,不能稱「伏兔上」,此注有誤。

三陰之所交:張氏說,三陰指肝、脾、腎三陰經,三經交會於腳部,所以足太陰經有三陰交穴。高氏改為「三陰交之所結於腳」,認為舊本「三陰之所交」有誤,應修正。三陰交總結於下,上連脛骨,下貫腳部,故稱「三陰交之所結於腳」。考證《經脈篇》,足太陰經交於厥陰之前,上行至膝股內側;足少陰經上行至股內後側;足厥陰經交於太陰之後,上行至膕窩內側,沿股部進入毛中。這就是「三陰所交結於腳」的依據。

踝上各一行行六:高氏認為是指三陰交、漏谷、商丘、公孫、太白、大都六穴。

名曰太衝:聖人面南而立,前方稱「廣明」,後方稱「大沖」。大沖之地屬少陰,少陰根源於湧泉。湧泉在地底,從至陰處湧出,所以說「腎者至陰也」。

帝曰春取絡脈分肉:高氏引用《本輸篇》,春天取絡脈諸穴,刺於大筋分肉之間,因此問為何春刺絡脈分肉時針刺極淺。考證《本輸篇》《四時氣篇》等,均論述四時刺法,本節最詳細但與其他篇章說法不同。此內容與水熱穴關係不大,可能是其他篇章的錯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