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識》~ 卷三 (22)
卷三 (22)
1. 八正神明論篇第二十六
馬雲。內有八正虛邪之當避。針法神明之當知。此篇大義。出自靈樞官能篇。吳云。神明。謂日之寒溫。月之虛盈。時之浮沉。皆神明所宰。用針當審趨避也。高雲。合人形於天地四時。陰陽虛實。以為用針之法。神乎神。獨悟獨明。故曰八正神明也。
用針之服,簡按詩大雅。昭哉嗣服。毛傳云。服。事也。王注本此。官能篇云。用針之服。必有法則。上視天光。下司八正。以避虛邪。而觀百姓。審於虛實。無犯其邪。
八正之氣,馬雲。八正者。八節之正氣也。四立二分二至曰八正。史記律書云。律歷。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氣。注。八正。謂八節之氣。以應八方之風。
衛氣沉,吳及九達。並此下。補凝則難瀉。沉則難行八字。
血氣始精,張云。精。正也。流利也。月屬陰。水之精也。故潮汐之消長應月。人之形體屬陰。血脈屬水。故其虛實浮沉。亦應於月。志云。精。純至也。靈歲露篇云。月滿則海水西盛。人血既積。肌肉充。皮膚致。毛髮堅。腠理郄。煙垢著。月郭空。則海水東盛。人氣血虛。其衛氣去。形獨居。肌肉減。皮膚縱。腠理開。毛髮殘。膲理薄。煙垢落。
移光定位,吳云。日移其光。氣易其舍。宜因時定位。張云。日月之光移。則歲時之位定。高雲。移光。去陰晦而光明也。定位。日月中天。而位定也。
故日月生而瀉,張云。日。當作曰。吳。志高。並作曰。簡按移精變氣王注。引此文。作故曰。知是作日者。傳抄之訛。
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吳云。星。謂二十八宿。辰。躔度之次也。制。裁也。所以裁度日月之行。次於某宿某度也。志云。岐伯曰。歲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為經。卯酉為緯。周天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昴為緯。虛張為經。是故房至畢為陽。昴至心為陰。(出衛氣行篇)蓋日月經天。有南陸北陸之行。有朔望虛盈之度。故星辰者。所以紀日月之行。而人之營衛。亦有陰陽虛實之應也。
八風之虛邪,馬雲。九宮八風篇云。八風從其虛之邪來。乃病人。三虛相搏。則為暴病。兩實一虛。則為淋露寒熱。(三虛謂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時之和。因為賊風所傷。見歲露篇。)
春秋冬夏之氣所在,吳云。所在。如正月二月。人氣在肝。三月四月。人氣在脾。五月六月。人氣在頭。七月八月。人氣在肺。九月十月。人氣在心。十一月十二月。人氣在腎。經中言氣之所在。不能盡同。此其一也。張取王吳兩說。
而避之勿犯也,吳刪而字也字。馬雲。當避之而勿犯。
故曰天忌不可不知也,熊本。忌下句。蓋依王注。諸本無句。
先知針經,馬雲。針經者。靈樞也。第一篇九針十二原中。有先立針經一語。後世皇甫士安。易靈樞以針經之名。此以下歷解針經之辭也。簡按以下歷解官能篇第三節之語。凡九釋。頗似韓非解老篇。蓋古註釋之文如此。
白話文:
《八正神明論篇第二十六》
這篇主要講述針灸時需要避開八正時節的虛邪之氣,以及掌握針法的精妙運用。內容源自《靈樞·官能篇》。所謂「神明」,指的是太陽的寒溫變化、月亮的盈虧、時令的浮沈,這些都由自然規律主宰,施針時需審慎選擇時機。將人體與天地四時、陰陽虛實相結合,形成針灸法則,這種獨特而精妙的領悟,稱為「八正神明」。
用針的原則
施針需遵循法則,觀察天象變化,掌握八正節氣,避免虛邪之氣,同時審視患者體質的虛實,不可觸犯邪氣。
八正之氣
八正指八個節氣(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正氣,對應八方之風。《史記·律書》提到,律歷是用來調和五行與八節之氣的。
衛氣沈滯
衛氣若凝滯則難以疏洩,沈伏則運行不暢。
血氣始精
「精」指純正流暢。月亮屬陰,與水相應,因此潮汐漲落與月亮相關。人體形質屬陰,血脈屬水,故其虛實浮沈也與月亮相應。月圓時,人體血氣充盈,肌肉結實,皮膚緻密;月缺時,氣血虛弱,衛氣不足,形體消瘦。
移光定位
隨著日光移動,氣候變化,需根據時令確定方位。日月運行定位,象徵光明取代晦暗。
故曰月生而瀉
「日」應為「曰」,意指根據月亮盈虧決定瀉法的時機。
星辰的作用
星辰(二十八宿及運行軌跡)用來度量日月的運行。日月在天上的軌跡(如南陸、北陸)及朔望盈虧,皆由星辰記錄,而人體的營衛之氣也與此相應。
八風虛邪
《九宮八風篇》提到,八風若從虛弱方向來襲,可能致病。若逢「三虛」(年運衰弱、月相空虛、時令失和),易患急病;「兩實一虛」則易生寒熱病症。
四時之氣的所在
四時之氣對應人體部位,如春季人氣在肝,夏季在頭,秋季在肺,冬季在腎。具體定位各經典說法不一。
避開虛邪
應避開虛邪之氣,不可觸犯。
天忌不可不知
天地時令的禁忌必須明瞭。
先知針經
「針經」即《靈樞》,其首篇《九針十二原》提到「先立針經」。後世皇甫謐將《靈樞》稱為《針經》。此後內容是對《靈樞·官能篇》第三節的逐句解釋,類似古代註釋文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