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識》~ 卷六 (2)
卷六 (2)
1. 病能論篇第四十六
異等,志云。等。類也。高雲。頸癰之名雖同。而在氣在血。則異類也。
癰氣之息,馬雲。以小針開除。而去病者。正以癰間有氣頓息。不至甚也。吳。息。改瘜。云。瘜。腐肉也。針。鈹針也。所以去針肉。張云。息。止也。癰有氣結。而留止不散者。治宜甲針以開除其氣。氣行則癰愈矣。高雲。頸癰。而氣之止息者。其病在氣。宜以針開通其氣。而除去之。此氣息成癰。而有針刺之真法也。頸癰而氣盛血聚者。其病在血。宜石刺出血而瀉之。此血聚成癰。而有石刺之真法也。此所以同病異治。而皆已也。簡按說文。瘜。寄肉也。徐鍇曰。息者。身外生之也。故古謂賒賃生舉錢。為息錢。旋生土為息壤也。方言。作𦞜。王釋為死肉。吳則為腐肉。無所考據。張注允當。今從之。
同病異治也,吳。此下。補膚頑內陷者。宜灸以引之十字。云。以上文有其問。故僭補之。張兆璜云。陷下者。又宜灸。始言針灸。而後止言針石者。蓋此篇。論五臟之相傳。而腎臟之氣。已傳於肝。故止宜針宜石。設或有回陷於腎者。又常灸之。此雖不明言。蓋欲人意會。讀者宜潛心參究。不可輕忽一字。簡按吳補固僭矣。而張注亦鑿。俱不可從。
狂,靈癲狂篇云。狂始發。少臥不飢。自高賢也。自辨智也。自尊貴也。善罵詈。日夜不休。通評虛實論云。癲疾厥狂。久逆之所生也。又千金方云。狂風罵詈。撾斫人。名熱陽風。即怒狂也。
暴折而難決,馬雲。此人者。因猝暴之頃。有所挫折。而事有難決。志不得伸。吳云。暴折而抑之。不得剖決。志云。決。流行也。高雲。決。散也。簡按吳注為是。
陽明者常動,馬雲。靈動輸篇。言是陽明獨動不休。故凡衝陽。(即跗陽)地倉。大迎。下關。人迎。氣衝之類。皆有動脈不止。而衝陽為尤甚。
巨陽少陽不動,吳云。巨陽。有委中。崑崙。少陽。有懸鐘。聽會。其脈皆不甚動。於其不甚動者。反動大疾。此陽厥善怒。而狂之候也。
動大疾,馬雲。大。當作長。簡按非也。
夫食入於陰,張云。五味入口。而化於脾。食入於陰也。藏於胃以養五臟氣長氣於陽也。
生鐵洛,張云。即爐冶間錘落之鐵屑也。其屬金。其氣寒而重。最能墜熱開結。平木火之邪。故可以下氣疾。除怒狂也。凡藥中用鐵精。鐵華粉。針砂。鐵鏽水之類。皆同此意。簡按本草經。作鐵落。唐本注云。落。是鐵皮滋液。黑於余鐵。陶謂可以染皂。云是鐵漿。誤矣。蘇頌圖經云。鐵落者。鍛家燒鐵赤沸。砧上打落細皮屑。俗呼為鐵花。是也。初煉去礦。用以鑄䥱器物者。為生鐵。再三銷拍。可以作鍱者。為鑐鐵。亦謂之熟鐵。此說是也。別錄云。鐵落。一名鐵液。故王云。為鐵漿非。是生鐵液也。高雲。洛。烙同。烙飲者。轉赤為烏也。赤而烏。可以平巨陽之氣。迂謬尤甚。聖濟總錄云。鐵落。染皂鐵漿。是。上一味。每服重湯內溫一盞飲之。食後。此不讀王注及唐本。乃襲陶謬也。
白話文:
病能論篇第四十六
不同類別的頸癰,雖然名稱相同,但在氣分與血分的表現上屬於不同類型。
對於癰疽中氣滯停息的狀況,可用小針刺破排膿,使病邪消散。這是因為癰疽間的氣機暫時停滯,未過度積聚。有人將「息」解釋為腐肉,認為應使用鈹針切除壞死組織。另一種觀點認為,「息」指停滯,癰疽因氣機鬱結而留滯不散,宜用針刺疏通氣機,氣行則癰疽自愈。頸癰若屬氣滯,宜以針刺導通氣血;若屬血瘀,則宜用砭石刺血瀉邪。此即同病異治之法,皆能奏效。
關於「同病異治」,有人補充說明:若病邪深陷肌膚頑固者,宜用灸法引邪外出。此處雖未明言灸法,但讀者應領會其意,不可忽略細節。
狂症的表現包括:發作時少眠不飢、自視甚高、言語狂妄、日夜不休。此症多因長期氣機逆亂所致,又稱「熱陽風」或「怒狂」。
「暴折而難決」指突然遭受挫折,情緒無法宣洩,導致氣機鬱滯。
陽明經脈常顯動象,如衝陽、人迎等穴位處脈搏明顯;而太陽、少陽經脈通常較靜,若反見劇烈搏動,可能是陽厥怒狂的徵兆。
飲食入胃後化生精微,滋養五臟,進而助長陽氣。
生鐵洛(鍛鐵時落下的鐵屑)性寒沈重,能降火開結,平息肝火亢盛,故可用於治療氣逆怒狂。鐵精、鐵鏽等亦具類似功效。生鐵洛又名鐵落,是鍛鐵時赤熱鐵塊錘擊脫落的細屑,與鐵漿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