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識》~ 卷一 (17)
卷一 (17)
1. 金匱真言論篇第四
膀胱三焦,王引靈樞文。與宣明五氣注同。今靈樞中無所考。本藏篇云。腎合三焦膀胱。本輸篇云。三焦者。足少陽太陰之所將。太陽之別也。此與王所引義略同。(三焦詳義。出五臟別論。)
冬病在陰夏病在陽,高雲。冬病在陰。腎也。下文云。陰中之陰。腎也。夏病在陽。心也。下文云。陽中之陽。心也。知冬病在陰。夏病在陽。則知陰中之陰陽中之陽矣。
春病在陰秋病在陽,高雲。春病在陰。肝也。下文云。陰中之陽。肝也。秋病在陽。肺也。下文云。陽中之陰。肺也。知春病在陰。秋病在陽。則知陰中之陽陽中之陰矣。
雌雄,張云。即牝牡之謂。吳云。五行皆有雌雄。如甲為雄。乙為雌。肝為雌。膽為雄也。志云。雌雄。臟腑也。
相輸應也,吳云。轉輸傳送。而相應也。志云。輸應。交相授受也。
收受,吳云。五方之色。入通五臟。謂之收。五臟各藏其精。謂之受。張云。言同氣相求。各有所歸也。
東方青色入通於肝,白虎通云。肝。木之精也。東方者。陽也。萬物始生。故肝象木色青而有枝葉。
開竅於目,白虎通云。肝。目之為候。何。目能出淚。而不能納物。木亦能出枝葉。不能有所內也。五行大義云。肝者。木臟也。木是東方顯明之地。眼目亦光顯照了。故通乎目。
其病發驚駭,新校正。疑為衍文。是。據下文例。當云故病在頭。
其味酸,洪範。木曰曲直。曲直作酸。鄭注。木實之性。正義云。木生子實。其味多酸。五果之味雖殊。其為酸一也。是木實之性然也。月令。春云其味酸。是也。
其畜雞,五行大義云。鄭玄雲。雞屬木。此取其將旦而鳴近寅木。故又振羽翼。有陽性也。賈誼新書云。雞。東方之牲也。
其穀麥,月令鄭注云。麥實有孚甲。屬木。
上為歲星,五行大義云。歲星。木之精。其位東方。主春。以其主歲。故名歲星。簡按上。上聲。
是以春氣在頭也,坊本。氣。誤作風。簡按據文例。當云知病之在筋。
其音角,月令正義云。角。是扣木之聲。漢律曆志云。角者。觸也。陽氣蠢動。萬物觸地而生也。
其數八,月令鄭注云。數者。五行佐天地生物成物之次也。易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而五行自水始。火次之。木次之。金次之。土為後。木生數三。成數八。但言八者。舉其成數。正義云。按尚書洪範云。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故其次如是也。鄭注易繫辭云。天一生水於北。地二生火於南。天三生木於東。地四生金於西。天五生土於中。(按原文此語再見。其一。此下有以益五行生之本句。)陽無耦。陰無配。未得相成。地六成水於北。與天一併。天七成火於南。與地二並。地八成木於東。與天三並。天九成金於西。與地四並。地十成土於中。與天五並也。是鄭氏之意。但言八者。舉其成數者。金木水火。以成數為功。
白話文:
《金匱真言論篇第四》:
關於「膀胱三焦」的論述,王冰引用《靈樞》內容,與《宣明五氣》注釋相同,但現存《靈樞》版本無此記載。《本藏篇》提到腎與三焦膀胱相合,《本輸篇》則說三焦是足少陽太陰經脈所主導,屬太陽經分支,這與王冰引用的意義相近。(三焦詳解見《五臟別論》)
冬季疾病多發於陰(腎),夏季疾病多發於陽(心)。高世栻解釋:冬季屬陰的腎病(下文稱「陰中之陰」),夏季屬陽的心病(下文稱「陽中之陽」)。理解此規律,便能掌握陰陽中的細分屬性。
春季疾病多發於陰(肝),秋季疾病多發於陽(肺)。高世栻指出:春季屬陰的肝病(下文稱「陰中之陽」),秋季屬陽的肺病(下文稱「陽中之陰」)。明白此理,即可辨別陰陽中的交互關係。
「雌雄」一詞,張介賓解釋為陰陽之別(如雌雄相對)。吳崑認為五行皆有雌雄屬性,例如甲為雄、乙為雌,肝屬雌、膽屬雄。張志聰則解作臟腑之分。
「相輸應」指經脈氣血傳輸呼應(吳崑),或臟腑功能相互配合(張志聰)。「收受」意為五方色氣對應五臟的吸收與儲藏功能(吳崑),張介賓補充這是同氣相求的歸屬現象。
東方青色對應肝臟,《白虎通》稱肝為木之精華,象徵萬物初生的東方陽氣,故肝如青色枝葉繁茂。「開竅於目」因肝屬木,目似東方顯明之光(《五行大義》),且淚液外流如樹枝伸展(《白虎通》)。
「其病發驚駭」被新校正注懷疑為衍文,依文例應作「病在頭部」。「其味酸」源自《洪範》「木性曲直生酸」,鄭玄註解為果實特性,春季酸味當令(《月令》)。
「其畜雞」因雞鳴近寅時(屬木),振翅顯陽性(《五行大義》),賈誼更稱雞為東方代表動物。「其穀麥」因麥有外殼屬木(鄭玄)。「歲星」為木星,主東方春令,因掌管年歲得名(《五行大義》)。
「春氣在頭」坊本誤作「春風」,依文例應為「病在筋」。「角音」如敲木聲(《月令正義》),象徵春陽觸發萬物萌生(《漢律曆志》)。「數八」源於《易經》天地生成數,木成數為八(鄭玄),反映五行生物順序(《洪範》),鄭玄進一步以天地陰陽配數解釋水火木金土的生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