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識》~ 卷八 (10)
卷八 (10)
1. 標本病傳論篇第六十五
小大不利治其標,本病篇。作小大便。下同。吳云。小大二便不利。危急之候也。雖為標。亦先治之。
病發而有餘,高雲。病發而邪氣有餘。則本而標之。申明本而標之者。先治其邪氣之本。後治正氣之標。此治有餘之法也。
謹察間甚,吳云。間。差間也。甚。益甚也。張云。間者。言病之淺。甚者。言病之重也。
間者並行甚者獨行,張云。間者。言病之淺。甚者。言病之重也。病淺者可以兼治。故曰並行。病甚者難容雜亂。故曰獨行。高雲。如邪正之有餘不足。疊勝而相間者。則並行其治。並行者。補瀉兼施。寒熱互用也。如但邪氣有餘。但正氣不足。而偏甚者。則獨行其治。獨行者。專補專瀉。專寒專熱也。
先小大不利而後生病者治其本,吳。十三字。移於上文小大利治其本之下。是。
冬夜半夏日中,張注病傳篇云。心火畏水。故冬則死於夜半。陽邪亢極。故夏則死於日中。蓋衰極亦死。盛極亦死。
五日而脹,病傳篇云。五日而之胃。吳云。脹。胃病也。脹者。由於閉塞不通使然。此土氣敗絕。升降之機息。即痞脹也。
冬日入夏日出,馬雲。冬之日入在申。申雖屬金。金衰不能扶也。夏之日出在寅。木旺火將生。肺氣已絕。不待火之生也。志云。日出氣始生。日入氣收引。肺主氣。故終於氣之出入也。高雲。冬日入。氣不內歸也。夏日出。氣不外達也。
冬日入夏早食,早。病傳篇。作蚤。張本亦作蚤。馬雲。蚤。與早同。冬之日入在申。以金旺木衰也。夏之早食在卯。以木旺氣反絕也。
背𦛗,馬雲。𦛗。膂同。腎自傳於膀胱腑。故背𦛗筋痛。小便自閉。
冬人定夏晏食,高雲。冬之人定在戌。夏之晏食亦在戌。皆土不生旺而死也。簡按晏。晚也。淮南天文訓。日至於桑野。是謂晏食。未詳王注何據。
三日腹脹,吳云。腹脹。由腎與膀胱俱病。中宮無能化氣。且腎中相火虛衰。不生胃土使然也。簡按馬張並仍王注。蓋五臟相傳。皆以相剋傳之。則舊注為是。
三日兩脅支痛,張云。即三日而上之心也。手心主之別。下淵腋三寸。入胸中。故兩脅支痛。簡按吳云。土敗而乘之。故兩脅支痛。志高並同。今從王注。
冬大晨夏晏晡,馬雲。冬之大明在寅末。木旺水衰也。夏之晏晡以向昏。土能剋水也。吳云。冬大晨。辰也。夏晏晡。戌也。土主四季。水之畏也。
五日身體重,馬雲。據理當以靈樞五日。而上之心者為正。乃水剋火也。張云。病傳篇曰。五日而上之心。此云身體重者。疑誤。簡按志高並仍原文而釋之。非。
冬夜半後夏日昳,馬雲。冬夜半在子。土不勝水也。夏之日昳在未。土正衰也。日昳者。日晏也。志云。夜半後者。土敗而水勝也。夏日昳者。乃陽明所主之時。土絕而不能生也。
白話文:
標本病傳論篇第六十五
-
大小便不通時先治標症:若大小便不利,屬危急情況,雖為標症,仍應優先治療。
-
病發時邪氣有餘的治法:若疾病發作時邪氣旺盛,應先治邪氣之本,再調理正氣之標,此為治療邪氣有餘的方法。
-
觀察病情輕重:
-
**「間」指病情較輕,「甚」**指病情嚴重。
-
病輕者可兼顧標本(並行治療),如補瀉、寒熱並用;病重者需專一治法(獨行治療),如單用補或瀉、專攻寒或熱。
-
先有大小便不利後生病的治法:若先出現大小便不利,後續引發其他病症,仍以治療本病(根本)為主。
-
死亡時辰與臟腑關係:
-
心火畏水,故冬季多死於夜半(水旺時),夏季多死於日中(火極時)。
-
肺主氣,冬季日入(申時,金衰)或夏季日出(寅時,木旺火生)可能因肺氣絕而亡。
-
腎病傳至膀胱時,會出現背脊筋痛、小便閉塞,冬季人定(戌時)或夏季晏食(戌時)可能因土氣不旺致死。
-
疾病傳變與症狀:
-
病傳至胃(五日後)會腹脹,因脾胃升降失常。
-
傳至心(三日後)可能兩脅脹痛,因心包經脈受阻。
-
身體沈重(五日後)可能為水氣剋火(心)之誤記。
-
特定時辰與五行關係:
-
冬季大晨(寅末,木剋土)、夏季晏晡(戌時,土旺剋水)可能因五行相剋致死。
-
冬季夜半後(子時水旺)、夏季日昳(未時土衰)亦與臟腑氣機衰敗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