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識》~ 卷八 (20)
卷八 (20)
1. 陰陽類論篇第七十
草乾,馬雲。若使其脈陰陽俱絕。則不能滿此三月。而始死也。期在舊草尚干之時。即應死矣。無望其草生柳葉之日也。簡按王以降。併為深秋之節。然陰陽皆絕者。安有從春至深秋。而始死之理乎。雖舊草尚干之解未允當。姑從馬說。以俟後考。
至陰不過十日,張云。脾腎皆為至陰。夏三月。以陽盛之時。而脾腎傷極。則真陰敗絕。天干易氣。不能堪矣。故不過十日也。高雲。此夏三月之病。而有短期也。六月長夏。屬於至陰。時當至陰。陽氣盡浮於外。夏三月而病不愈。交於至陰。不過十日死。李云。金匱真言論曰。脾為陰中之至陰。五臟六腑之本也。以至陰之臟。而當陽極之時。苟犯死症。期在十日。
陰陽交期在溓水,熊音。溓。音廉。薄也。張云。溓。音斂。清也。馬雲。其脈陽中有陰。是謂陰陽交也。則脾未全絕。期在七月水生之候。其水溓靜之日而死矣。吳云。陰脈見於陽。陽脈見於陰。陰陽交易其位。謂之陰陽交。溓水。仲秋水寒之時也。言陰陽交易。既失其常。時當溓水。則天地不交之時也。脈與天地相違。短期不在是乎。高雲。溓。濂同。若越長夏。而至於秋。則為陰陽交。夏三月之病。而交於秋。期在濂水而死。濂。猶清也。中秋。水天一色之時也。簡按溓。薄冰也。潘岳寡婦賦。水溓溓以微凝。乃言冬初之時也。正韻。濂。音廉。與溓同。一曰。薄也。其為清之義。未見所據。
三陽俱起,馬雲。三陽者。足太陽膀胱經也。膀胱病脈俱起。則膀胱屬水。秋氣屬金。金能生水。當不治自已也。吳云。俱起。手足俱起也。高雲。三陽。謂太陽陽明少陽。故曰俱。後三陽。謂太陽。二陰。謂少陰。故曰獨也。
陰陽交合者,馬雲。若膀胱有陽病而見陰脈。有陰病而見陽脈。是陰陽相合。其證當行立坐臥。俱不寧也。以金為主。當善調之而愈。吳云。謂陰陽之氣交至。合而為病也。陰陽兩傷。血氣俱損。衰弱已甚。故令動止艱難。立則不能坐。坐則不能起也。張云。秋氣將斂未斂。故有陰陽交合為病者。則或精或氣。必有所傷。而致動止不利。蓋陽勝陰。故立不能坐。陰勝陽。故坐不能起。
三陽獨至,李云。陽。當作陰。陰病而當陰盛。則孤陰不生矣。冰堅如石之候。不能再生。即上文三陽俱起。不治自愈。下文。二陰期在盛水。則此為三陰無疑。
期在石水,張云。三陽獨至。陽亢陰竭之候也。陰竭在冬。本無生意。而孤陽遇水。終為撲滅。故期在冰堅如石之時也。
二陰獨至,張云。二陰。全元起本。作三陰。即所謂三陰並至。有陰無陽也。盛水者。正月雨水之候。孤陰難以獨立。故遇陽勝之時。則不能保其存也。
白話文:
《陰陽類論篇第七十》:
-
草乾
若脈象顯示陰陽之氣皆衰竭,則患者無法撐過三個月便會死亡,預計在舊草尚未返青的乾枯時節離世,不可能活到草木新生、柳葉萌發之時。後世注家多認為此指深秋季節,但若陰陽俱絕,怎可能從春季拖延至深秋才死亡?雖「舊草尚乾」的解釋未盡完善,暫從此說以待後世考證。 -
至陰不過十日
脾腎皆屬至陰之臟。夏季陽氣旺盛時,若脾腎嚴重受損導致真陰耗竭,人體難以承受天地氣運變化,故活不過十日。六月長夏屬至陰時節,陽氣外浮,若夏季患病未癒,轉入至陰階段則十日內必死。脾為陰中之至陰,是五臟六腑的根本,若在陽極之時罹患死症,死期即在十日內。 -
陰陽交期在溓水
脈象陽中見陰,稱為「陰陽交」,表示脾氣未完全斷絕,死期約在七月水氣清涼之時。陰陽二脈錯位交雜,違逆正常規律,而仲秋水寒之際天地之氣不交,與人體病脈相應,故死期在此時。另有注釋認為「溓水」指冬初薄冰凝結之時,或中秋水天一色的清冷季節。 -
三陽俱起
三陽(太陽、陽明、少陽)經脈同時發病,若屬足太陽膀胱經,因膀胱屬水、秋氣屬金,金生水,可不治自愈。後文「三陽獨至」與「二陰獨至」則分指太陽經單獨發病及少陰經獨盛之症。 -
陰陽交合者
若膀胱經病中陰脈與陽脈混雜,顯示陰陽二氣交合為病,患者坐臥立行皆不安寧。秋季氣機收斂未穩,陰陽交合可能損傷精氣,導致行動困難——陽勝陰則能立不能坐,陰勝陽則能坐不能起。 -
三陽獨至
此處「陽」應為「陰」之誤,指三陰經獨盛而無陽氣,如同寒冬冰堅如石,生機斷絕。對照前文「三陽俱起」可自癒,後文「二陰期在盛水」,此處當為「三陰」無疑。 -
期在石水
三陽經獨盛是陽亢陰竭之象,陰氣竭絕於冬季,本無生機,孤陽遇寒水終被撲滅,故死期在冰堅如石之時。 -
二陰獨至
全元起本作「三陰獨至」,即三陰經併至而陽氣全無。「盛水」指正月雨水節氣,純陰難以獨存,遇陽氣漸盛時便無法維持,故死期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