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嬰撮要

《保嬰撮要》作為明代著名醫家薛鎧所著的兒科醫學經典,其價值與影響力穿越數百年,至今仍為中醫兒科所重。本書並非僅是方藥的簡單彙編,更是薛鎧針對當時兒科診療亂象、深刻反思而成的一部系統性著作。其核心宗旨,如薛鎧在序中所言,是為了糾正庸醫濫用寒涼攻伐、忽視小兒生理特點的弊端,強調兒科醫學的特殊性與重要性,力求「保赤子」之元氣,提供準確有效的診療方案。

薛鎧深知,嬰兒有別於成人,最大的難點在於「不能言其疾」,這對醫者的觀察力、辨證能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書中字裡行間流露出對小兒生命的珍視,以及醫者應具備的謹慎與仁心。他認為醫者不應執數方以求試,而應因病處方,反對刻舟求劍、膠柱鼓瑟式的機械診斷,更不能將治療失敗歸咎於命運。他追溯生命本源,提出「真精合而人生焉」,強調人身稟受五行之氣,而脾土更是生養萬物的主本,這也為後文對脾胃病的高度重視埋下伏筆。雖然嬰兒不能言,但其聲音、形氣、意欲皆是病情「機」的體現,醫者應細心體察,不可忽視。

基於對小兒生命的深刻認識,《保嬰撮要》首先詳細闡述了小兒的生理特點。書中指出,小兒臟腑尚未完全發育成熟,氣血稟賦未足,是其體質嬌嫩、易受外邪侵襲的根本原因。尤其強調了小兒「稟母氣」的重要性,認為胎中稟受的陰陽五行之氣、以及母體的健康狀況(包括胎毒、乳母的飲食與情志)直接影響嬰兒的先天體質和日後健康。這一觀點突顯了孕育與哺乳期的保健在中醫兒科中的前端作用。

在診療原則上,本書嚴格遵循中醫辨證施治的核心思想。薛鎧認為,儘管小兒表達有限,但仍可通過望、聞、問、切(對小兒而言更側重望診和指紋診)進行全面的信息採集和分析。書中特別介紹了小兒獨特的診斷方法——虎口三關指紋診法,通過觀察食指遠端(風關、氣關、命關)血管的顏色、形態、粗細來判斷病情的性質和深淺,這種方法簡便易行,對於難以進行脈診的小兒尤其適用,至今仍有臨床價值。在確立病機病證後,本書強調用藥的原則是「寧輕勿重」,主張使用平和、顧護元氣的藥物,避免峻烈攻伐之品對小兒稚嫩臟腑造成二次傷害,體現了「保赤子」的謹慎用藥理念。

《保嬰撮要》對小兒疾病的分類與治療是本書最為實用的部分。書中將疾病大致分為外感、內傷及其他雜病。對外感病,如感冒、發熱,書中詳細區分風寒、風熱、實熱、虛熱等不同證候,並提供了相應的經典方劑,如荊防散、銀翹散、瀉白散、六君子湯等,體現了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靈活性。內傷病則重點討論了與飲食、脾胃功能相關的問題。食積作為小兒常見病,因飲食不節傷及脾胃所致,書中推薦使用保和丸等方消食導滯。腹瀉也根據寒、熱等不同性質,分別採用理中湯、黃連解毒湯等溫中散寒或清熱燥濕之法。

驚風是小兒特有的急重症,也是本書論述的重點之一。薛鎧將驚風清晰地劃分為急驚風和慢驚風兩類,並闡明其不同的病因病機及治療原則。急驚風多屬實證、熱證,常因外感風熱、痰熱壅盛等引起,治療以清熱定驚為主,如牛黃清心丸等。慢驚風則多屬虛證,常因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治療以健脾益氣、培元固本為主,如異功散等。這種辨證分類對後世驚風的診治產生了深遠影響。此外,書中還特別論述了小兒生長發育過程中的「變蒸」現象。薛鎧認為變蒸是臟腑氣血自然充實發育的過程,可能伴隨一些類似疾病的表現,如發熱、出汗等,需要與外感或傷寒等病邪引起的症狀仔細區別,避免誤診誤治。

除了疾病的診治,《保嬰撮要》對小兒的日常護理與預防給予了高度重視,體現了「未病先防」的理念。書中強調乳母的飲食與情志直接影響乳汁質量和嬰兒健康,提倡乳母應避免辛辣、生冷、肥膩等厚味,保持心情舒暢。在起居調養方面,提出「忍三分寒,吃七分飽」的經典育兒理念,主張避免過度保暖或過度餵養,以免損傷小兒稚嫩的元氣。具體的預防措施也十分實用,例如對新生兒進行「胎毒」的清理,防止日後出現疹瘡;以及注重斷臍後的護理,預防因感染引起危險的臍風等。這些護理與預防思想,即使在今天看來依然充滿智慧和指導意義。

書中收錄的許多經典方劑,如治療新生兒腹脹嘔吐的茯苓丸、健脾補氣的益黃散、補益脾肺的四君子湯等,都是根據小兒生理病理特點所創立,組方嚴謹,藥物性味平和,針對性強,療效確切。這些方劑至今仍是中醫兒科臨床常用的重要基礎方,是薛鎧留下的寶貴醫學遺產。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審視,《保嬰撮要》的許多理念仍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其對小兒生理病理的認識雖然用語古樸,但捕捉到了小兒體質的關鍵特點——「稚陰稚陽」和「生長發育快」;其辨證施治思想與現代醫學倡導的個性化治療和精準醫療不謀而合;而其對預防和護理的高度重視,更是與現代公共衛生和兒童保健理念高度契合。書中提到的虎口三關診法,雖然機理有待現代科學進一步闡釋,但在某些情況下作為一種觀察指標,仍可能提供輔助信息。

總而言之,《保嬰撮要》是一部集理論、診斷、治療、護理、預防於一體的全面兒科醫學著作。薛鎧通過此書,系統地總結了前人經驗,結合自身臨證體會,構建了一套獨具特色、安全有效的兒科診療體系。其「保赤子」的核心理念,強調保護小兒元氣、謹慎用藥、未病先防,不僅深刻影響了後世中醫兒科的發展,為歷代醫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方略,其所蘊含的醫學思想和人文關懷,至今仍是兒科乃至整個醫學領域值得借鑒和遵循的重要指導原則。


卷一 (1)

卷一 (2)

卷一 (3)

卷一 (4)

卷一 (5)

卷一 (6)

卷一 (7)

卷一 (8)

卷一 (9)

卷一 (10)

卷一 (11)

卷一 (12)

卷二 (1)

卷二 (2)

卷二 (3)

卷二 (4)

卷二 (5)

卷二 (6)

卷二 (7)

卷二 (8)

卷二 (9)

卷二 (10)

卷三 (1)

卷三 (2)

卷三 (3)

卷三 (4)

卷三 (5)

卷三 (6)

卷三 (7)

卷三 (8)

卷三 (9)

卷三 (10)

卷三 (11)

卷三 (12)

卷三 (13)

卷三 (14)

卷三 (15)

卷三 (16)

卷三 (17)

卷三 (18)

卷三 (19)

卷三 (20)

卷三 (21)

卷四 (1)

卷四 (2)

卷四 (3)

卷四 (4)

卷四 (5)

卷四 (6)

卷四 (7)

卷四 (8)

卷四 (9)

卷四 (10)

卷四 (11)

卷四 (12)

卷四 (13)

卷四 (14)

卷四 (15)

卷四 (16)

卷四 (17)

卷四 (18)

卷五 (1)

卷五 (2)

卷五 (3)

卷五 (4)

卷五 (5)

卷五 (6)

卷五 (7)

卷五 (8)

卷五 (9)

卷五 (10)

卷五 (11)

卷五 (12)

卷五 (13)

卷五 (14)

卷六 (1)

卷六 (2)

卷六 (3)

卷六 (4)

卷六 (5)

卷六 (6)

卷六 (7)

卷六 (8)

卷六 (9)

卷六 (10)

卷六 (11)

卷六 (12)

卷六 (13)

卷六 (14)

卷六 (15)

卷六 (16)

卷六 (17)

卷六 (18)

卷六 (19)

卷六 (20)

卷六 (21)

卷六 (22)

卷七 (1)

卷七 (2)

卷七 (3)

卷七 (4)

卷七 (5)

卷七 (6)

卷七 (7)

卷七 (8)

卷七 (9)

卷七 (10)

卷七 (11)

卷七 (12)

卷七 (13)

卷七 (14)

卷七 (15)

卷七 (16)

卷七 (17)

卷七 (18)

卷八 (1)

卷八 (2)

卷八 (3)

卷八 (4)

卷八 (5)

卷八 (6)

卷八 (7)

卷八 (8)

卷八 (9)

卷八 (10)

卷八 (11)

卷八 (12)

卷八 (13)

卷八 (14)

卷八 (15)

卷八 (16)

卷八 (17)

卷九 (1)

卷九 (2)

卷九 (3)

卷九 (4)

卷九 (5)

卷九 (6)

卷九 (7)

卷九 (8)

卷九 (9)

卷九 (10)

卷九 (11)

卷九 (12)

卷九 (13)

卷九 (14)

卷九 (15)

卷九 (16)

卷九 (17)

卷十 (1)

卷十 (2)

卷十 (3)

卷十 (4)

卷十 (5)

卷十 (6)

卷十 (7)

卷十 (8)

卷十 (9)

卷十 (10)

卷十 (11)

卷十 (12)

卷十 (13)

卷十 (14)

卷十 (15)

卷十一 (1)

卷十一 (2)

卷十一 (3)

卷十一 (4)

卷十一 (5)

卷十一 (6)

卷十一 (7)

卷十一 (8)

卷十一 (9)

卷十一 (10)

卷十一 (11)

卷十一 (12)

卷十一 (13)

卷十一 (14)

卷十一 (15)

卷十一 (16)

卷十一 (17)

卷十一 (18)

卷十一 (19)

卷十二 (1)

卷十二 (2)

卷十二 (3)

卷十二 (4)

卷十二 (5)

卷十二 (6)

卷十二 (7)

卷十二 (8)

卷十二 (9)

卷十二 (10)

卷十二 (11)

卷十二 (12)

卷十二 (13)

卷十二 (14)

卷十二 (15)

卷十二 (16)

卷十三 (1)

卷十三 (2)

卷十三 (3)

卷十三 (4)

卷十三 (5)

卷十三 (6)

卷十三 (7)

卷十三 (8)

卷十三 (9)

卷十三 (10)

卷十三 (11)

卷十三 (12)

卷十三 (13)

卷十三 (14)

卷十三 (15)

卷十四 (1)

卷十四 (2)

卷十四 (3)

卷十四 (4)

卷十四 (5)

卷十四 (6)

卷十四 (7)

卷十四 (8)

卷十四 (9)

卷十四 (10)

卷十四 (11)

卷十四 (12)

卷十四 (13)

卷十四 (14)

卷十四 (15)

卷十四 (16)

卷十五 (1)

卷十五 (2)

卷十五 (3)

卷十五 (4)

卷十五 (5)

卷十五 (6)

卷十五 (7)

卷十五 (8)

卷十五 (9)

卷十六 (1)

卷十六 (2)

卷十六 (3)

卷十六 (4)

卷十六 (5)

卷十六 (6)

卷十六 (7)

卷十六 (8)

卷十六 (9)

卷十六 (10)

卷十六 (11)

卷十六 (12)

卷十六 (13)

卷十六 (14)

卷十六 (15)

卷十六 (16)

卷十六 (17)

卷十六 (18)

卷十七 (1)

卷十七 (2)

卷十七 (3)

卷十七 (4)

卷十七 (5)

卷十七 (6)

卷十七 (7)

卷十七 (8)

卷十七 (9)

卷十七 (10)

卷十七 (11)

卷十七 (12)

卷十七 (13)

卷十八 (1)

卷十八 (2)

卷十八 (3)

卷十八 (4)

卷十八 (5)

卷十八 (6)

卷十八 (7)

卷十八 (8)

卷十八 (9)

卷十八 (10)

卷十八 (11)

卷十八 (12)

卷十八 (13)

卷十八 (14)

卷十八 (15)

卷十八 (16)

卷十八 (17)

卷十八 (18)

卷十九 (1)

卷十九 (2)

卷十九 (3)

卷十九 (4)

卷十九 (5)

卷十九 (6)

卷十九 (7)

卷十九 (8)

卷十九 (9)

卷十九 (10)

卷十九 (11)

卷二十 (1)

卷二十 (2)

卷二十 (3)

卷二十 (4)

卷二十 (5)

卷二十 (6)

卷二十 (7)

卷二十 (8)

卷二十 (9)

卷二十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