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鎧

《保嬰撮要》~ 卷十八 (7)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八 (7)

1. 作癢抓破膿水淋漓之症

上水煎,量兒大小服。

參耆四聖散,治痘瘡不能長滿生膿,或色白作癢。(方見腹脹氣促)

五味異功散,治痘瘡元氣虛弱,肌肉消薄,榮衛短促而患瘡瘍,不能消散;或脾肺氣虛,不能生肌收口。大凡諸症,因脾氣虛而不能愈者,皆宜服之,調補元氣則自愈矣。(方見寒戰咬牙)

黃耆六一湯,治瘡瘍後氣虛作渴,愈後作渴,尤宜服之。

黃耆(炙,六錢),甘草(炙,一錢)

上水煎服。

柴胡梔子散,治肝膽經有熱,瘡毒不愈,或發熱不止。

柴胡,山梔,牡丹皮(各一錢),川芎,芍藥,茯苓(各七分),白朮(炒),甘草(各五分),當歸,牛蒡子(炒,各七分)

上水煎,母子同服。

十全大補湯

獨參湯,、

參耆四聖散,治痘瘡不起,不能長滿生膿;或作癢。(方見腹脹氣促)

補中益氣湯,治痘瘡中氣虛弱;或因克伐,以致身癢,惡寒發熱,煩渴體倦,飲食少思,或不能結痂作癢者。

當歸補血湯(二方見寒戰咬牙)

加味逍遙散(方見欲靨不靨)

四君子湯(方見不靨悶亂)

六味地黃丸(方見痘瘡發熱屬陰陽)

四物湯(方見痘瘡出遲)

瀉黃散(方見靨後發熱咽痛)

托裡散(方見痘癰)

加減八味丸(即六味丸加用五味子、肉桂)

八珍湯(即四君、四物二方相合)

清胃散(方見痘癰)

白話文:

作癢抓破膿水淋漓之症

將藥材加水煎煮,根據小孩的體型大小給予適量服用。

  • 參耆四聖散,治療痘瘡無法順利長出膿皰,或是顏色蒼白且發癢的情況。(藥方在「腹脹氣促」條目中可見)

  • 五味異功散,治療痘瘡因元氣虛弱、肌肉消瘦、身體防禦能力不足而產生的瘡瘍,導致無法消散;或是脾肺氣虛,無法產生新的肌肉組織,使傷口難以癒合。基本上,各種因脾氣虛弱而難以痊癒的病症,都適合服用此方,只要調養補充元氣,自然就會痊癒。(藥方在「寒戰咬牙」條目中可見)

  • 黃耆六一湯,治療瘡瘍癒合後因氣虛而口渴的症狀,特別適合此方。 藥方:黃耆(炙烤過,六錢),甘草(炙烤過,一錢) 將藥材加水煎煮服用。

  • 柴胡梔子散,治療肝膽經有熱,導致瘡毒難以痊癒,或是發燒不止的情況。 藥方:柴胡、山梔、牡丹皮(各一錢),川芎、芍藥、茯苓(各七分),白朮(炒過)、甘草(各五分),當歸、牛蒡子(炒過,各七分) 將藥材加水煎煮,母親和小孩一同服用。

  • 十全大補湯

  • 獨參湯

  • 參耆四聖散,治療痘瘡無法順利長出,無法形成膿皰,或是出現發癢的症狀。(藥方在「腹脹氣促」條目中可見)

  • 補中益氣湯,治療痘瘡因中氣虛弱;或是因過度治療,導致身體發癢、怕冷發熱、口渴、身體疲倦、食慾不振,或無法結痂發癢的情況。

  • 當歸補血湯(二方在「寒戰咬牙」條目中可見)

  • 加味逍遙散(藥方在「欲靨不靨」條目中可見)

  • 四君子湯(藥方在「不靨悶亂」條目中可見)

  • 六味地黃丸(藥方在「痘瘡發熱屬陰陽」條目中可見)

  • 四物湯(藥方在「痘瘡出遲」條目中可見)

  • 瀉黃散(藥方在「靨後發熱咽痛」條目中可見)

  • 托裡散(藥方在「痘癰」條目中可見)

  • 加減八味丸(即六味丸加上五味子、肉桂)

  • 八珍湯(即四君子湯、四物湯兩種藥方合併)

  • 清胃散(藥方在「痘癰」條目中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