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鎧

《保嬰撮要》~ 卷十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一 (4)

1. 傷食發丹

清中解鬱湯(方見丹毒)

七味白朮散(方見積滯)

白話文:

  • 清中解鬱湯:這個藥方在治療丹毒時會用到。
  • 七味白朮散:這個藥方在治療積滯時會用到。

2. 胎毒瘡瘍

《寶鑑》云:初生芽兒一塊血也。無形症也,無脈有驚,即系是胎驚,有熱,即系是胎熱。嬰兒實與乳母一體,凡患瘡疾,但審乳母肝經有熱,用加味小柴胡湯之類。肝經虛熱,用加味逍遙散之類。腎水不能生肝,用地黃丸。心經積熱,用柴胡梔子散。心經虛熱,用茯苓補心湯。

膏粱積熱,用東垣清胃散。脾經鬱熱,用錢氏瀉黃散。脾經虛熱,用錢氏異功散。若服犀角丸、化毒丹,外敷寒涼之藥,復傷生氣,乃促其危也。

一小兒生下,耳前腫一塊如小慄,旬余色赤腫高,觸之則哭,此屬膽經部位,診乳母,果肝膽經脈數,此稟生母肝火所致,乳母有肝火而益甚也。又數日作吵不安,手足時搐,此因作膿焮痛而然。又三日早間以手指微按瘡頭,腫隨指復起,其膿已成也。至午瘡頂起薄皮,膿已熟也。

點代針膏,將晚出膿,兒頓安,腫赤頓消,此瘡家最善症也。貼太乙膏,以護風寒,乳母服逍遙散而愈。

一小兒生下,臂外臁腫一塊寸許,月餘忽赤腫二寸許,外赤暈勢欲走散,此膿毒內焮,針之隨出膿,赤暈退,兒即安。診乳母肝膽脈弦數,按之有力,先用加味小柴胡湯加黃連二劑,去黃連又二劑,卻用加味逍遙散與乳母服,兒尋愈。

一小兒生下,大腿腫寸許一塊,面目色白,將期敷藥而潰,膿水清稀,二期而未愈。後呵欠咬牙,此稟腎虛,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地黃丸料,與母子同服半杯,年餘而愈。

一小兒生下,左脅間一塊,漫腫無頭,肉色不變,敷鐵箍散,潰而膿清,欲嘔,余謂稟肝經氣滯,而脾氣虛,不能愈也。先用異功散加柴胡、升麻,以補脾胃;又以托裡散加柴胡、山梔,以托裡清肝。其子亦飲數匙,三月而愈。

一小兒生下,小腹患腫一塊,年餘不潰,寒熱往來,此稟肝火而然也。其母果經事不調,內熱體倦。用地黃丸、八珍湯與母服,子日服半杯,尋愈。

一小兒生下,胸脅間腫赤,年餘不消,余謂稟肝血熱,但治其母。不信,另用鐵箍散、犀角丸,作嘔不乳,此胃氣虛而復傷,余用五味異功散,救子之胃氣;用加味逍遙散,治母之肝火,頓愈。

一小兒生下,遍身無皮色赤,原母素食膏粱之物,以寒水石一兩,炒焦黃柏二兩,淨黃土四兩,俱為細末,時敷遍身,母服清胃散加漏蘆;五日赤少淡,卻用黃土五兩,炒焦黃柏一兩敷之,母服加味逍遙散;又三日赤頓淡,水頓少;又三日,但敷黃土一味,母服八珍湯加牡丹皮、柴胡而愈。

一小兒生下有疥,審其母素鬱怒,用消毒散,以當歸膏調敷,母服加味逍遙散加漏蘆,及加味歸脾湯而愈。後復發,為母食膏粱,用清胃散,及敷前藥而愈。

一小兒生下有痔瘡,三歲後作痛,服化毒丹、犀角丸,以治大腸之火,更腹痛作瀉,咬牙呵欠,仍欲治火。余曰:呵欠咬牙,屬肝經之症。《內經》云: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此稟肝火為患,兒服地黃丸;母服逍遙散加漏蘆而愈。

白話文:

《寶鑑》說:剛出生的嬰兒就像一團血,這是一種無形的病症。沒有脈象,但會驚嚇,就是胎驚;有發熱,就是胎熱。嬰兒實際上和哺乳的母親是一體的,凡是患瘡瘍疾病,只要觀察哺乳母親的肝經是否有熱,就用加味小柴胡湯之類的藥方;如果是肝經虛熱,就用加味逍遙散之類的藥方。如果腎水不足以滋養肝,就用地黃丸。如果是心經積熱,就用柴胡梔子散;如果是心經虛熱,就用茯苓補心湯。

如果是因為吃了太多肥膩食物導致的積熱,就用東垣清胃散。如果是脾經鬱熱,就用錢氏瀉黃散;如果是脾經虛熱,就用錢氏異功散。如果服用犀角丸、化毒丹,或是外敷寒涼的藥物,反而會傷害元氣,加速病情惡化。

有一個嬰兒出生後,耳朵前面腫起一塊像小栗子般大小的東西,十多天後,顏色變紅腫脹,觸摸時會哭鬧,這屬於膽經的部位。診斷哺乳母親,發現她的肝膽經脈的脈象很快,這是因為從母親那裡繼承了肝火所導致,而且哺乳母親的肝火越發嚴重。過幾天後,嬰兒開始吵鬧不安,手腳不時抽搐,這是因為瘡瘍化膿腫痛引起的。再過三天,早晨用手指輕輕按壓瘡頭,腫脹的地方會隨著手指抬起而恢復原狀,表示膿液已經形成。到了中午,瘡頭頂上的薄皮開始變薄,膿液已經成熟。

用代針膏點在瘡頭上,晚上膿液流出,嬰兒立刻安靜下來,紅腫也立刻消退,這是瘡瘍中最好的情況。貼上太乙膏,保護傷口不受風寒。哺乳母親服用逍遙散後也痊癒了。

有一個嬰兒出生後,手臂外側的皮膚腫起一塊大約一寸左右的東西,過了一個月左右,突然變成紅腫,擴大到約兩寸,而且紅腫的範圍好像要擴散開來,這是膿毒在裡面發熱。用針刺破後膿液流出,紅腫就消退,嬰兒也就安靜了。診斷哺乳母親,發現她的肝膽脈象弦而快,而且按下去有力,先用加味小柴胡湯加黃連服用兩劑,之後去掉黃連再服用兩劑,然後給哺乳母親服用加味逍遙散,嬰兒很快就痊癒了。

有一個嬰兒出生後,大腿腫起一塊大約一寸左右的東西,臉色蒼白,等到要敷藥時才潰破,膿水清稀,過了兩期(可能是指兩個療程)也沒有好。後來嬰兒開始打呵欠咬牙,這是因為從母親那裡繼承了腎虛。早上服用補中益氣湯,晚上服用由地黃丸組成的藥方,讓母子一同服用半杯,過了一年多才痊癒。

有一個嬰兒出生後,左脅間出現一塊漫腫,沒有明顯的瘡頭,肉色也沒有改變。敷了鐵箍散後,潰破流出清稀的膿液,而且有想嘔吐的感覺。我認為這是因為繼承了母親的肝經氣滯,而且脾氣虛弱,所以無法痊癒。先用異功散加柴胡、升麻,來補益脾胃;再用托裡散加柴胡、山梔,來托裡清肝。讓嬰兒也喝幾匙藥湯,三個月後才痊癒。

有一個嬰兒出生後,小腹腫起一塊,過了一年多都沒有潰破,而且時常感到忽冷忽熱,這是因為繼承了母親的肝火。哺乳母親果然有月經不調、內熱、身體疲倦的症狀。用地黃丸、八珍湯給母親服用,嬰兒每天服用半杯,不久後就痊癒了。

有一個嬰兒出生後,胸脅間紅腫,過了一年多都沒有消退。我認為這是因為繼承了母親的肝血熱,只要治療母親就好。他們不相信,另外使用鐵箍散、犀角丸,導致嬰兒嘔吐不喝奶,這是因為胃氣虛弱又受到傷害。我用五味異功散來挽救嬰兒的胃氣;用加味逍遙散來治療母親的肝火,很快就痊癒了。

有一個嬰兒出生後,全身皮膚紅腫,沒有完整的一片皮膚。原來是母親平常吃太多肥膩的食物。用寒水石一兩、炒焦的黃柏二兩、純淨的黃土四兩,全部磨成細粉,時常敷在嬰兒身上,母親服用清胃散加漏蘆;五天後,紅色稍微變淡,接著用黃土五兩、炒焦的黃柏一兩敷在嬰兒身上,母親服用加味逍遙散;又過了三天,紅色明顯變淡,水腫明顯減少;再過三天,只用黃土敷在嬰兒身上,母親服用八珍湯加牡丹皮、柴胡而痊癒。

有一個嬰兒出生後有疥瘡,觀察到他的母親平常容易生氣,用消毒散,用當歸膏調和後外敷,母親服用加味逍遙散加漏蘆,以及加味歸脾湯而痊癒。後來又復發,是因為母親又吃了肥膩的食物,用清胃散,以及外敷之前的藥而痊癒。

有一個嬰兒出生後有痔瘡,三歲後開始疼痛,服用化毒丹、犀角丸,來治療大腸的火氣,反而更加腹痛、拉肚子、咬牙、打呵欠,卻仍然想著要治療火氣。我說:打呵欠、咬牙,屬於肝經的症狀。《內經》說:因為吃太飽,導致筋脈鬆解,腸道病變形成痔瘡。這是因為繼承了母親的肝火而引起的疾病,嬰兒服用由地黃丸組成的藥方;母親服用逍遙散加漏蘆而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