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鎧

《保嬰撮要》~ 卷六 (20)

回本書目錄

卷六 (20)

1. 黃疸

平胃散(方見脾胃虛冷)

使君子丸(方見蛔蟲)

益黃散(方見脾臟)

地黃湯(即濟生地黃湯)

白朮散(方見積滯)

四味肥兒丸(方見嘔吐)

瀉黃散(方見脾臟)

白話文:

黃疸

平胃散(藥方內容請參考脾胃虛冷的相關說明)

使君子丸(藥方內容請參考蛔蟲的相關說明)

益黃散(藥方內容請參考脾臟的相關說明)

地黃湯(也就是濟生地黃湯)

白朮散(藥方內容請參考積滯的相關說明)

四味肥兒丸(藥方內容請參考嘔吐的相關說明)

瀉黃散(藥方內容請參考脾臟的相關說明)

2. 嘔吐乳

嘔吐皆主脾胃,古人謂脾虛則嘔,胃虛則吐是也。嘔者有聲無物,吐者有物無聲也。蓋乳哺過飽,則胃不能受而溢出,銜乳多食睡,則脾不能運而作瀉,脾胃漸傷,疾病纏綿,甚至慢驚之患矣。若手足指熱,喜飲熱湯,或睡而露睛,皆胃氣虛弱也,用異功散。若手足指熱飲冷,或睡不露睛,屬胃經實熱也,用瀉黃散。

若作瀉少食,或小便色赤,胃經虛熱也,用七味白朮散。大凡嬰兒,在乳母尤當節飲食。若乳母停食,亦能致兒吐瀉,故不可不慎也。

治驗

一小兒傷食嘔吐,發熱面赤,服消導清熱之劑,飲食已消,熱赤未退,余以為胃經虛熱,用六君、升麻、柴胡,四劑而痊。

一小兒傷食嘔吐,服克伐之藥,嘔中見血;用清熱涼血,反大便下血,唇色白而或青。余謂脾土虧損,肝木所乘。令空心服補中益氣湯,食遠服異功散,使涎血各歸其源,果愈。

一小兒吐酸乳食,用四君、吳萸、黃連、木香,補脾平肝而愈。後口中有酸水,仍用前藥隨愈。後吐苦水,而口亦苦,用龍膽湯,以清肝火;四君子湯,以補脾土而痊。

一小兒吐黃水,所食之物,悉皆甘味,用瀉黃散,清其胃火而愈。後因停食,服克伐之藥,口甘不食,形氣殊弱,用補中益氣湯,養其中氣而痊。

一小兒傷食噯腐,用平胃散一服,宿滯頓化。余云:不必多藥,但節其飲食自愈。不信,別用克滯之藥,更加吐瀉,以致不救。

一小兒傷食,發熱面赤,抽搐嘔吐,氣喘唾痰,此飲食傷脾,肺氣虛弱所致,用六君子湯,炒黑黃連、山梔各二分,一劑頓愈。

消乳丸,治嘔吐消乳食,脈沉者,傷食不化也。

香附子(炒),宿砂仁,陳皮(去白),甘草(炙),神麯(炒),麥芽(炒。各等分)

上為末,米糊丸,黍米大。每服二十丸,薑湯下。

又方:治百晬內,嘔吐乳奶,或大便青色,用少婦乳汁一盞,入丁香十粒、陳皮一錢,瓷器內煮數沸稍熱,空心以綿球吮服。

楊氏消食丸,治乳食過多,胃氣不能消化。

宿砂,橘皮,三稜,蓬朮,神麯(炒),麥芽(炒。各半兩),香附(炒,一兩)

上為末,曲糊丸,麻子大,白湯送下,量兒加減。

局方觀音散,治外感風寒,內傷脾胃,嘔逆吐瀉,不進飲食,漸至羸食。

人參(一兩),神麯(炒),茯苓,甘草(炒),木香,綿黃耆,白扁豆,白朮(各一錢),石蓮肉(去心,二錢半)

上為末,每服一錢,入藿香三葉,棗水煎服。

香附散,治積冷嘔吐。

藿香葉,陳皮,厚朴(薑汁製。各七錢),半夏(一兩,湯泡七次),甘草(炙,一錢)

上每服三錢,薑棗水煎,瀉甚加木香、肉豆蔻。

香薷散,治寒溫不適,飲食不調;或外因風寒暑邪致吐利,心腹疼痛,霍亂氣逆,發熱頭痛;或轉筋拘急;或疼痛嘔噦,四肢逆冷。

白話文:

標題: [嬰兒嘔吐]

內容: 嘔吐主要與脾胃有關,古人說脾虛則嘔,胃虛則吐。嘔是有聲音無物質排出,吐是有物質排出無聲響。如果哺乳過度,胃會無法承受而溢出,嬰兒吃奶後過度睡眠,脾臟無法運化而引發腹瀉。脾胃逐漸受損,疾病就會持續不斷,甚至導致慢性驚厥問題。如果嬰兒手腳發熱,喜歡喝熱湯,或者睡覺時眼睛半開,都是胃氣虛弱的表現,可用異功散。如果手腳發熱卻要喝冷水,或睡覺時眼睛完全閉合,屬於胃經實熱,可用瀉黃散。

如果腹瀉且食慾減少,或小便顏色深紅,是胃經虛熱,可用七味白朮散。一般來說,對於嬰兒,特別是哺乳期的媽媽,飲食應當節制。如果母親消化不良,也會導致嬰兒嘔吐腹瀉,因此不可不謹慎。

治療經驗:

一個小孩因食物過量而嘔吐發燒,服用消導清熱的藥後,食物已經消化,但熱度和紅潤的臉色未減,我認爲這是胃經虛熱,使用了六君子湯、升麻和柴胡,四劑後病情痊癒。

一個小兒因食物過量嘔吐,服用強烈藥物後在嘔吐物中看到血絲;改用清熱涼血的藥物,反而出現大便出血,嘴脣顏色蒼白甚至發青。我認爲是脾土虧損,被肝木乘虛而入。讓他空腹服用補中益氣湯,飯後服用異功散,使口水和血液各自迴歸其源頭,果然治癒。

一個小兒吐酸乳和食物,使用四君子湯、吳茱萸、黃連、木香,補脾平肝後痊癒。後來口中再次出現酸水,再次使用前面的藥物後痊癒。之後開始吐苦水,口也苦,使用龍膽湯來清肝火,四君子湯來補脾土而痊癒。

一個小兒吐黃水,他所吃的食物都是甜味,使用瀉黃散來清胃火而痊癒。之後因爲食物停滯,服用強烈藥物後,雖然口甜但不再進食,身體和精神極度虛弱,使用補中益氣湯來滋養中氣而痊癒。

一個小兒因食物過量噯腐,使用平胃散一劑後,滯留的食物立即消化。我認爲無需過多藥物,只要控制飲食自然會痊癒。但他不相信,使用了其他消化滯留的藥物,反而增加了嘔吐和腹瀉,導致無法挽救。

消乳丸,治療嘔吐和消化乳食,脈象沉,是因爲食物無法消化。

香附子(炒)、宿砂仁、陳皮(去白)、甘草(炙)、神曲(炒)、麥芽(炒),各等分。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米糊製成黍米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20丸,用薑湯吞服。

另一個方法:適用於百日內,嘔吐乳奶,或大便青色的情況,取少婦乳汁一杯,加入丁香10粒、陳皮一錢,在瓷器內煮沸數次,稍微溫熱後,空腹用棉球吸服。

楊氏消食丸,用於乳食過多,胃氣無法消化。

宿砂、橘皮、三棱、蓬術、神曲(炒)、麥芽(炒),各半兩,香附(炒),一兩。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曲糊製成芝麻大小的丸狀,用開水送服,根據小兒情況增減劑量。

局方觀音散,用於外感風寒,內傷脾胃,嘔吐腹瀉,不進飲食,逐漸瘦弱。

人參(一兩)、神曲(炒)、茯苓、甘草(炒)、木香、綿黃芪、白扁豆、白朮(各一錢),石蓮肉(去心,二錢半)。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加入三片藿香葉,用棗水煎服。

香附散,用於積冷嘔吐。

藿香葉、陳皮、厚朴(薑汁制),各七錢,半夏(一兩,湯泡七次),甘草(炙,一錢)。每次服用三錢,用姜棗水煎服,如果腹瀉嚴重可加木香和肉豆蔻。

香薷散,用於寒溫不適,飲食不調,或因風寒暑邪引起嘔吐腹瀉,心腹疼痛,霍亂氣逆,發熱頭痛,或轉筋拘急,或疼痛嘔吐,四肢逆冷。

香薷(一兩),茯苓、白扁豆(炒),厚朴(薑汁制),各五錢。每次服用二三錢,用水煎,加半杯酒,冷服即見效。

竹茹湯,用於胃部受邪熱,心煩喜冷,嘔吐不止。

葛根(七錢半),半夏(炮,半兩),甘草(炙,三錢)。每次服用一二錢,加入少許竹茹,大姜水煎,取清汁,微冷後慢慢服用,加茯苓三錢效果更佳。

蘇合香丸,用於傳屍骨蒸,殗殜肺痿,疰忤鬼氣,卒心痛,霍亂吐痢,驚癇客忤等症。

蘇合香油(入安息香膏內),燻陸香(另研),龍腦(研),木香,白朮,白檀香,丁香,硃砂(研水飛),沉香,香附子(炒),烏犀屑,蓽茇安息膏(另爲末,用無灰酒梓膏),麝香(研),訶黎勒(煨取皮),各二兩。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混合均勻,用安息香膏和蜂蜜製成桐子大小的丸狀。空腹用井花水化服一二丸,也可以用溫酒服用,另外用蠟紙包裹彈子大的一丸,用緋絹袋裝着掛在胸前,可以辟邪。並用於治療胸膈噎塞,腸中虛鳴,宿食不消。

青州白丸子,用於驚風吐乳。

天南星(三兩),白附子(一兩),半夏(浸洗七次),川烏頭(去皮臍,半兩)。先用井花水浸泡曬乾,第二天早晨換新水,春季五天,夏季三天,秋季七天,冬季十天,曬乾後磨成粉末,用糯米粉煎粥清製成綠豆大小的丸狀,用薄荷湯調服。

瀉白散(見脾臟)

白朮散(見積痛)

異功散

六君子湯

四君子湯(見內釣)

千金龍膽湯(見噤風)

平胃散(見脾胃虛冷)

補中益氣湯(見虛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