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嬰撮要》~ 卷六 (5)
卷六 (5)
1. 發熱
抑肝散,治肝經虛熱發搐,或發熱咬牙,或驚悸寒熱,或木乘土而嘔吐痰涎,腹脹少食,睡眠不安。(方見肝臟)
梔子清肝散(一名柴胡梔子散),治三焦及足少陽經風熱發熱,耳內作癢生瘡,或出水疼痛,或胸乳間作痛,寒熱往來。
柴胡,梔子(炒),牡丹皮(各一錢),茯苓,川芎,芍藥,當歸,牛蒡子(炒。各七分),甘草(三分)
上水煎服。
柴胡清肝散,治肝膽三焦風熱怒火,或乍寒乍熱,往來寒熱發熱,或頭髮瘡毒等症。
柴胡(一錢半),黃芩(炒),人參,川芎(各一錢),山梔(炒,一錢半),連翹,甘草(各五分),桔梗(八分)
上水煎服。
柴胡飲子,解肌熱、蒸熱、積熱,或汗後餘熱,脈洪實弦數,大便堅實。
黃芩(七分),甘草(四分),大黃(八分),芍藥(七分),柴胡,人參(各五分),當歸(一錢)
上每服一錢,姜水煎。
當歸補血湯,治肌熱躁熱,目赤面紅煩渴,晝夜不息,其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此脈虛血虛也。若誤服白虎湯必死,宜此主之。
黃耆,當歸(各等分)
上水煎服。
三黃丸,治三焦積熱,眼目赤腫,頭項腫痛,口舌生瘡,心膈煩躁,不美飲食,大小便秘澀,五臟實熱,或下鮮血,瘡節熱症。
黃連,黃芩,大黃(煨。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滾湯下,量大小加減服。
白虎湯,治傷寒,或吐或下後,七八日邪毒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作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數升者,宜服之。又治夏月中暑,汗出惡風寒,身熱而渴。
知母(三兩),甘草(一兩,炙),石膏(八兩,另研),糯米(三合)
上每服二三錢,水煎至米熟為度。
瀉黃散(方見脾臟)
瀉心湯(方見心臟)
地黃散(方見腎臟)
清涼飲
柴苓散
二黃犀角散
牛黃散
黃龍湯
牛黃膏
梔子仁湯
六物黃芩湯
五物人參飲
地骨皮散十(方見潮熱)
惺惺散
理中湯(二方見咳嗽,加人參即人參理中湯)
龍膽湯
紫霜丸(二方見噤風撮口)
四物湯(方見急驚)
六神散(方見夜啼)
白朮散(方見積痛)
羌活散(方見驚風)
下積丸(方見積滯)
補中益氣湯
大安丸(即保和丸加白朮)
六君子湯
四君子湯
加味逍遙散
異功散六(方見內釣)
瀉白散(方見肺臟)
瀉青丸(方見肝臟)
涼膈散(方見瘡瘍)
八珍湯(方見寒熱)
白話文:
發熱
抑肝散:治療肝經虛弱引起的發熱抽搐,或發熱磨牙,或心悸寒熱,或因肝木過旺而影響脾土導致嘔吐痰涎、腹脹、食慾不佳、睡眠不安等症狀。(此方劑在肝臟篇有詳細記載)
梔子清肝散(又名柴胡梔子散):治療三焦以及足少陽經的風熱引起的發熱,耳內發癢生瘡,或流膿疼痛,或胸乳間疼痛,寒熱交替出現。
- 藥物組成:柴胡、炒梔子、牡丹皮(各一錢),茯苓、川芎、芍藥、當歸、炒牛蒡子(各七分),甘草(三分)。
- 用法:用水煎服。
柴胡清肝散:治療肝膽三焦的風熱怒火,或時冷時熱、反覆寒熱的發熱,或頭髮生瘡等症狀。
- 藥物組成:柴胡(一錢半),炒黃芩、人參、川芎(各一錢),炒山梔(一錢半),連翹、甘草(各五分),桔梗(八分)。
- 用法:用水煎服。
柴胡飲子:解除肌肉發熱、虛熱、積熱,或出汗後殘留的發熱,脈象呈現洪大、有力且頻數,大便乾硬的症狀。
- 藥物組成:黃芩(七分),甘草(四分),大黃(八分),芍藥(七分),柴胡、人參(各五分),當歸(一錢)。
- 用法:每次服用一錢,用薑水煎服。
當歸補血湯:治療肌肉發熱煩躁,眼睛紅赤、臉色潮紅、口渴,白天夜晚都不能停止,脈象洪大而虛浮,用力按壓則幾乎摸不到,這是氣血虛弱的表現。如果誤用白虎湯會導致病情惡化,應當使用此方劑來治療。
- 藥物組成:黃耆、當歸(等量)。
- 用法:用水煎服。
三黃丸:治療三焦積熱,導致眼睛紅腫,頭部和頸部腫痛,口舌生瘡,心胸煩躁,食慾不佳,大小便秘結,五臟實熱,或大便帶血,瘡瘍發熱等症狀。
- 藥物組成:黃連、黃芩、煨大黃(等量)。
-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製的蜂蜜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白開水送服,可以根據病人的情況酌情增減藥量。
白虎湯:治療傷寒病,或嘔吐或腹瀉後,七八天邪毒沒有解除,熱邪鬱積在體內,出現表裡都發熱、時常怕風、口渴嚴重、舌頭乾燥、煩躁不安,想喝大量水等症狀,宜服用此方。也可用於治療夏季中暑,出汗後怕風寒、身體發熱且口渴的症狀。
- 藥物組成:知母(三兩),炙甘草(一兩),石膏(八兩,另研磨),糯米(三合)。
- 用法:每次服用二三錢,用水煎至糯米熟透。
瀉黃散:(此方劑在脾臟篇有詳細記載)
瀉心湯:(此方劑在心臟篇有詳細記載)
地黃散:(此方劑在腎臟篇有詳細記載)
清涼飲
柴苓散
二黃犀角散
牛黃散
黃龍湯
牛黃膏
梔子仁湯
六物黃芩湯
五物人參飲
地骨皮散十:(此方劑在潮熱篇有詳細記載)
惺惺散
理中湯:(有兩個相關方劑,在咳嗽篇有詳細記載,加入人參即為人參理中湯)
龍膽湯
紫霜丸:(有兩個相關方劑,在噤風撮口篇有詳細記載)
四物湯:(此方劑在急驚風篇有詳細記載)
六神散:(此方劑在夜啼篇有詳細記載)
白朮散:(此方劑在積痛篇有詳細記載)
羌活散:(此方劑在驚風篇有詳細記載)
下積丸:(此方劑在積滯篇有詳細記載)
補中益氣湯
大安丸:(即保和丸加白朮)
六君子湯
四君子湯
加味逍遙散
異功散六:(此方劑在內釣篇有詳細記載)
瀉白散:(此方劑在肺臟篇有詳細記載)
瀉青丸:(此方劑在肝臟篇有詳細記載)
涼膈散:(此方劑在瘡瘍篇有詳細記載)
八珍湯:(此方劑在寒熱篇有詳細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