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嬰撮要》~ 卷六 (4)
卷六 (4)
1. 發熱
先生盛德,及於犬子,能使先人後嗣永存,區區志感,誠不能盡萬分之一也。是歲冬十月望,眷晚生張慕渠頓首頓首。
嘉靖甲寅,敬臣之女,年十二,患脾胃素弱,自夏入秋,時瀉時止,小腹微痛,至八九月間,遂成疳積之症,發熱凡二十餘日不止,汗泄熱解,汗已復熱,自中脘至小腹膨脹堅直,大便溏,氣喘咳嗽作噯,俱晝輕夜重,徹夜煩躁不睡,鼻塞眼暗譫語,其母以為必死矣。立齋先生診之曰:脈浮大而無根,此大虛證也,非獨參湯不可。
乃用參一兩,加熟附三分,煨生薑三片,日進二劑。仍並渣服之,大下疳積,其氣甚惺,腹漸寬,熱漸減,脈漸斂,然手猶尋捻不已,鼻孔出血。先生曰:此肝證也。煎六味丸料與之一服,如脫,乃晝服獨參姜附湯,夜服六味丸料,脈漸有根,諸症漸退。先此手足恆熱,至是乃始覺寒。
先生喜曰:此病邪盡退,而真氣見矣。然猶飲食不進,乃單用六君子湯加炮姜,遂能食;咳嗽獨甚,與補中益氣湯嗽遂止,夜始有睡。凡弱女之得生,皆先生力也,向非先生卓有定見,專治其本,而其末自愈,則奄奄一息之軀,豈堪雜劑之攻擊哉!其為丘中之骨,蓋必然矣。
敬臣感激之餘,無由以報,敬書施療之顛末,以附醫錄,庶不泯先生之功,且以告同患此者,幸無所誤。亦推廣先生一念之仁於萬一云爾!孟冬望日,眷晚生王敬臣頓首拜書。
敗毒散,治傷風瘟疫風濕,頭目昏眩,四肢作痛,增寒壯熱,項強睛疼,或惡寒咳嗽,鼻塞聲重。
柴胡,前胡,川芎,枳殼(炒),羌活,獨活,茯苓,桔梗,人參(各一兩),甘草(半兩)
上每服二錢,生薑、薄荷水煎。
滋腎丸,治腎熱。
黃柏(酒拌炒焦,三錢),知母(二錢),肉桂(五分)
上為末,熟水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食前百沸湯下。
四順清涼飲,治小兒血脈壅實,臟腑蓄熱,頰赤作渴,五心煩熱,睡臥不安,四肢擎掣。及因乳哺不時,寒溫失度,令兒血氣不順,腸胃不調,大小便澀,欲發驚癇。或風熱結核,頭面生瘡,目赤咽痛,瘡疹餘毒,一切壅滯挾熱。泄瀉不止,加木香,煨大黃。
赤芍藥,當歸,甘草,大黃(各等分)
上每服一錢,水煎作兩服。
消風散,治小兒解脫,致令風邪客於皮毛,入於臟腑,則令惡風發熱,胸膈痰涎,目澀多睡。(方見驚癇胎症)
小柴胡湯,治傷寒溫熱,身熱惡風,頭痛項強,四肢煩疼,往來寒熱,脅痛耳聾,嘔噦痰實,中暑瘧疾並服之。(方見天釣)
愚按:前方若肝膽經風熱,肝火瘰癧,寒熱往來,日晡發熱潮熱,不欲飲食,或怒火口苦耳聾咳嗽,或脅痛胠滿,小便不利,或泄瀉吐酸苦水,或肢體搐動,唇目抽掣,及乳母有前症,致兒為患者,並宜服之。
白話文:
[發熱]
一位先生(稱呼張慕渠的長輩,此處為敬稱)有著崇高的德行,這份恩德也降臨到我的兒子身上,使得先人的後代得以長久存續,我心中充滿感激,實在無法表達這份恩情的萬分之一。這是在冬季十月十五,晚輩張慕渠叩首再叩首。
嘉靖甲寅年,我王敬臣的女兒,年紀十二歲,從小脾胃虛弱,從夏天進入秋天後,時常腹瀉,時好時壞,小腹也微微作痛。到了八、九月間,就形成了疳積的症狀,發燒持續二十多天都沒停歇,流汗後熱退,但汗停後又再發熱。從胃部到小腹脹大堅硬,大便稀溏,喘氣咳嗽還會打嗝,這些症狀都是白天比較輕,晚上比較嚴重,整夜煩躁難眠,鼻塞、眼睛昏暗,還會說胡話,她母親認為她一定活不下去了。
立齋先生診斷後說:脈象浮大且沒有根基,這是大虛的症狀,必須用人參湯不可。
於是就用人參一兩,加入炮附子三分,煨過的生薑三片,一天服用兩劑。連藥渣一起服用,結果將體內的疳積排了出來,精神好轉,腹部也漸漸鬆軟,熱也慢慢退了,脈象也開始收斂,但手還是會不停地搓動,而且鼻孔出血。先生說:這是肝臟的症狀。開了六味丸的藥材給她服用,病況好轉許多。接著白天服用獨參薑附湯,晚上服用六味丸藥材,脈象漸漸有了根基,各種症狀也漸漸消退。之前她手腳一直很熱,到這時候才開始感到寒冷。
先生高興地說:這是病邪已經完全退去,而身體的元氣也恢復了。然而她還是食慾不振,就單獨用六君子湯加上炮薑,她就能開始進食了;咳嗽比較嚴重,給她服用補中益氣湯,咳嗽就止住了,晚上也終於能睡著。這個虛弱的女孩能夠活下來,都是先生的功勞。如果不是先生有著精確的判斷,專注於治療病根,病症自然就會好轉,不然這奄奄一息的身體,怎麼能夠承受雜亂藥物的攻擊呢?恐怕早就變成墳墓中的骨頭了。
我王敬臣感激之餘,沒有辦法報答,只能寫下這次治療的經過,附在醫案中,希望能讓先生的功勞不被埋沒,也告訴其他患有同樣病痛的人,希望他們不要耽誤病情。這也算是推廣先生一絲仁愛之心於萬分之一。在孟冬十五這天,晚輩王敬臣叩首拜書。
敗毒散,用來治療傷風、瘟疫風濕,症狀有頭昏眼花、四肢疼痛、怕冷發高燒、脖子僵硬、眼睛疼痛,或者怕冷咳嗽、鼻塞聲音沙啞。
藥材包含:柴胡、前胡、川芎、炒過的枳殼、羌活、獨活、茯苓、桔梗、人參(各一兩)、甘草(半兩)。
每次服用二錢,加生薑、薄荷用水煎服。
滋腎丸,用來治療腎熱。
藥材包含:用酒拌炒焦的黃柏(三錢)、知母(二錢)、肉桂(五分)。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溫開水製成如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顆,飯前用溫開水送服。
四順清涼飲,用來治療小孩血脈壅塞,臟腑積熱,臉頰紅潤口渴、手心腳心發熱、睡不安穩、四肢抽搐。也適用於因為哺乳不定時、保暖不當,導致小孩血氣不順、腸胃不適、大小便不順暢、將要發作驚癇,或者風熱引起的結核、頭臉長瘡、眼睛紅腫咽喉痛、瘡疹後遺症等,各種壅塞夾熱的症狀。腹瀉不止,可以加入木香、煨過的大黃。
藥材包含:赤芍藥、當歸、甘草、大黃(各等份)。
每次服用一錢,用水煎成兩份服用。
消風散,用來治療小孩受驚嚇,導致風邪侵入皮膚、深入臟腑,而出現怕風發熱、胸悶痰多、眼睛乾澀嗜睡等症狀。(藥方在驚癇胎症中)
小柴胡湯,用來治療傷寒、溫熱,症狀有身體發熱怕風、頭痛脖子僵硬、四肢煩躁疼痛、忽冷忽熱、胸脅疼痛耳鳴、嘔吐痰多、中暑、瘧疾都適用。(藥方在天釣中)
我認為:如果病症是屬於肝膽經的風熱、肝火結成的瘰癧、忽冷忽熱、午後發熱潮熱、不想吃東西、或者因怒氣導致口苦耳鳴咳嗽、或者胸脅疼痛脹滿、小便不利、或者腹瀉吐酸苦水、或者肢體抽搐、嘴唇眼睛抽動,以及哺乳的母親有上述症狀,導致小孩也生病的,都應該服用此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