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鎧

《保嬰撮要》~ 卷十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 (5)

1. 發癍

潔古云:癍疹之病,焮腫於外者,屬少陽相火也,謂之癍。小紅𨸏隱於皮膚之中者,屬少陰君火也,謂之疹。癍疹並出,則小兒難禁,然首尾俱不可下。大抵安里之藥多,發表之藥少,小便秘,則微疏之,身溫者順,身涼者逆。大忌外敷寒涼,內用疏導,無此二者,可保無膚。

一小兒患癍發熱,體倦少食,此脾肺氣虛,外邪相搏也,先用消風散二劑,隨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芍藥而愈。

一小兒患癍,作痛熱渴,服發表之劑益甚,形氣倦怠,脈浮而數,此真氣復損而然耳。遂用人參安胃散、補中益氣湯而愈。

一小兒患癍發熱,用犀角消毒散一劑,吐瀉頓作。余曰:此邪氣上下俱出矣。勿藥自愈,未幾果安。

一小兒素面白,患疹作癢,鼻塞流涕,咳嗽不止,用敗毒散,膿水淋漓,惡寒喘急,朝寒暮熱,余謂脾肺之氣復傷耳,用補中益氣湯稍愈;佐以五味異功散而愈。

一小兒患疹,寒熱瘙癢,先用消風散治其兒;次用加味逍遙散治其母,兩月而愈。

一小兒患癍作渴,發熱咳嗽,此邪在表,宜汗之,先用葛根橘皮湯一劑;次用玄參橘皮湯而安。癸丑歲患此症者,余先用葛根橘皮湯散之,若邪去而熱未退者,加芩、連,熱已退者,用玄參升麻湯,無不速效。

一小兒患癍,色赤作痛,先用升麻葛根湯而減,次用玄參升麻湯而安。

一小兒因食膏粱醇酒,遍身如癍疹,用消胃散,母子服之而愈。

一小兒誤吞信石,身赤如癍。(見傷發丹)

一小兒因母飲燒酒,身如赤癍。(見傷發丹)

葛根橘皮湯,治發癍煩悶,嘔吐清汁,兼治麻痘等症。

葛根,陳皮,杏仁(去皮尖),麻黃(去節),知母(炒),甘草(炙),黃芩(各半兩)

上每服二三錢,水煎服。

玄參升麻湯,治癍疹已發未發,或身如錦紋,甚則煩躁語言,喉閉腫痛。

玄參,升麻,甘草(各等分)

上每服二三錢,水煎服。

化癍湯

人參,石膏,知母,甘草(各一錢)

上每服二錢,入糯米半合,水煎六分,米熟為度,去滓溫服。

荊芥敗毒散(即人參敗毒散加荊芥、防風)

人參敗毒散,治瘡瘍邪氣在表應發者。若憎寒壯熱,項強脊疼,或惡咳嗽,亦宜用之。

人參,茯苓,川芎,羌活,獨活,前胡,柴胡,枳殼(麩皮炒),桔梗,甘草(炒,等分)

上每服二三錢,水煎。

東垣人參安胃散,治癍疹因服峻厲之劑,脾胃虛熱,泄瀉嘔吐,飲食少思等症。(方見喉痹)

犀角消毒散,治癍疹丹毒,發熱痛癢,及瘡疹等症。

牛蒡子,甘草,荊芥,防風(各五分),犀角(鎊,二分),銀花(三分)

上水煎熟,入犀角,傾出服。

補中益氣湯(方見肌肉不生)

五味異功散(方見敗毒之藥)

加味逍遙散(方見發熱不止)

白話文:

發癍

名醫張潔古說:癍疹這種病,如果皮膚表面紅腫發熱,通常屬於少陽相火引起的,這就叫做「癍」。如果小紅點隱藏在皮膚裡面,通常屬於少陰君火引起的,這就叫做「疹」。癍和疹同時出現,小孩子很難承受,而且不論是初期或末期都不適合使用瀉下的藥物。一般來說,安撫身體內部的藥物使用較多,而發散體表的藥物使用較少。如果小便不順暢,可以稍微疏通一下。身體發溫是正常的反應,身體發涼則是不利的徵兆。最忌諱外敷寒涼的藥物,或是使用內服疏導的藥物。如果避免這兩種情況,就可以保證皮膚不會出現問題。

有一個小孩得了癍,發燒、身體疲倦、食慾不振,這是因為脾肺的氣虛弱,又受到外邪侵襲。我先用消風散治療兩劑,接著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茯苓和芍藥,就痊癒了。

另一個小孩得了癍,感到疼痛、發熱、口渴,服用了發散的藥物後反而更嚴重,變得疲倦無力,脈搏浮而且快,這是因為身體的元氣損耗的緣故。我於是使用人參安胃散和補中益氣湯,就痊癒了。

另一個小孩得了癍,發燒,服用了一劑犀角消毒散後,立刻開始吐瀉。我說:「這是體內的邪氣從上下排出了。」不需用藥就會自己痊癒,果真不久就恢復健康了。

另一個小孩平常臉色蒼白,得了疹子,感到搔癢、鼻塞流鼻涕、咳嗽不停,用了敗毒散後,膿水流個不停,而且怕冷、呼吸急促,早上怕冷,晚上發熱。我認為這是脾肺之氣再次受損,於是使用補中益氣湯後稍微好轉,再搭配五味異功散就痊癒了。

另一個小孩得了疹子,出現忽冷忽熱、搔癢的症狀,我先用消風散治療他的病,接著用加味逍遙散治療他的母親,兩個月後都痊癒了。

另一個小孩得了癍,感到口渴、發燒、咳嗽,這是邪氣在體表,應該讓他發汗。我先用葛根橘皮湯一劑,接著使用玄參橘皮湯就痊癒了。在癸丑年,我遇到許多患這種病的,我先用葛根橘皮湯讓他們發汗,如果邪氣散去但發燒未退,就加入黃芩和黃連,如果發燒已經退了,就使用玄參升麻湯,效果都很快。

另一個小孩得了癍,顏色發紅且感到疼痛,我先用升麻葛根湯後有所減緩,接著使用玄參升麻湯就痊癒了。

另一個小孩因為吃了太油膩和濃烈的食物和酒,全身出現像癍疹的狀況,使用消胃散後,母子兩人都痊癒了。

另一個小孩誤吞了砒霜,全身紅得像癍。(詳見傷發丹)

另一個小孩因為母親喝了燒酒,全身也紅得像癍。(詳見傷發丹)

葛根橘皮湯,可以治療發癍時感到煩悶、想吐清水的症狀,也可以治療麻疹、痘症等疾病。

藥材包含:葛根、陳皮、杏仁(去皮尖)、麻黃(去節)、知母(炒過)、甘草(炙過)、黃芩(各半兩)。

每次服用二三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玄參升麻湯,可以治療癍疹已經發作或快要發作的情況,或是皮膚出現像錦緞花紋的斑點,嚴重時會感到煩躁不安、胡言亂語、喉嚨腫痛。

藥材包含:玄參、升麻、甘草(等量)。

每次服用二三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化癍湯

藥材包含:人參、石膏、知母、甘草(各一錢)。

每次服用二錢,加入半合糯米,用水煎煮至六分熟,米熟後去除藥渣,溫服。

荊芥敗毒散(就是人參敗毒散加上荊芥、防風)。

人參敗毒散,可以治療瘡瘍、邪氣在體表需要發散的狀況。如果出現怕冷發熱、脖子僵硬、背部疼痛,或是咳嗽等症狀,也可以使用。

藥材包含:人參、茯苓、川芎、羌活、獨活、前胡、柴胡、枳殼(麩皮炒過)、桔梗、甘草(炒過,等量)。

每次服用二三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東垣人參安胃散,可以治療癍疹因為服用過於強烈的藥物,導致脾胃虛弱發熱、腹瀉嘔吐、食慾不振等症狀。(藥方詳見喉痹)

犀角消毒散,可以治療癍疹、丹毒、發熱疼痛搔癢,以及瘡疹等疾病。

藥材包含:牛蒡子、甘草、荊芥、防風(各五分)、犀角(磨成粉,二分)、銀花(三分)。

用水煎煮後,加入犀角粉,倒出後服用。

補中益氣湯(藥方詳見肌肉不生)。

五味異功散(藥方詳見敗毒之藥)。

加味逍遙散(藥方詳見發熱不止)。

2. 黃水黏瘡

小兒黃水黏瘡,屬肝脾二經,風熱積熱所致。邪在表而癢痛者,輕則犀角消毒散;重則連翹防風湯。邪在內而大便秘者,輕則九味解毒散;重則大連翹飲。若頭目不清,憎寒壯熱,作渴便秘者,表裡俱有邪也,加味清涼飲。若誤服克伐之藥,而致發熱惡寒者,肺氣傷也,用四君、桔梗、柴胡。

發熱嘔吐,胃氣傷也,用異功散。發熱作瀉,脾氣虛也,用六君子湯,並加柴胡、升麻。余當隨症裁之。

一小兒患此,膿水淋漓,寒熱作痛,服抱龍丸、敗毒散,更加氣喘等症。蓋氣喘發搐,乃肝火乘脾。咬牙流涎,乃脾氣虛寒。遂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五味異功散,外敷立效散而愈。

一小兒患此,發熱驚悸,倦怠面黃,懶食流涎,服清涼之藥,更加吐瀉,睡而露睛,余謂心脾虛熱,用六君、乾薑一劑,頓愈,又用異功散、立效散而愈。

一小兒患此,或癢或痛,膿水瀝淋,服表散之劑,更惡寒發熱,嘔吐不食,手足並冷,此病氣實而元氣虛也,先用異功散加桔梗、藿香而嘔吐止,又用異功散而寒熱除,用人參消風散而瘡愈。

一小兒所患同前,服荊防敗毒散,加喘嗽腹脹,四肢發搐,此脾肺氣虛而肝木乘之。用異功散加柴胡、升麻、桔梗,一劑諸症頓退,又服異功散,二劑而愈。

一小兒患此,服抱龍丸之類,汗出喘嗽,此肺氣虛而為外邪所乘也,用異功散加桔梗二劑。又傷風發熱咳嗽,其瘡復甚,用惺惺散一服,外邪頓退,又用異功散而痊。

毛通府子患此,卯關脈青,兩目時札,形體困倦,此土虛木旺,當用和肝補脾湯,反服敗毒散,前症益甚,更加吐瀉不食,遍身發泡。余用前湯,刺泡出水,同綠豆、甘草末,頻鋪席上,任兒睡臥,後用神效當歸膏而愈。

沈尚寶子患此,咳嗽惡寒,用大連翹飲,腹脹少食,此表症瀉里,致元氣復損,非其治也,用補中益氣湯而愈。

一小兒患此,作癢發熱,膿水淋漓,面青惡寒,此肝火血熱,用加味逍遙散稍愈,又用和肝補脾湯而痊。

一女子十四歲,遍身疙瘩,搔破膿水淋漓,發熱煩躁,日晡益甚,此血氣虛而有熱也,用加味逍遙散而愈。

大連翹飲,治風毒熱毒,發熱作痛,二便不利,表裡俱實。(方見臂癰)

柴胡梔子散,治肝膽風熱生瘡,作痛發熱,或搔破而膿水淋漓,或發寒熱晡熱。即柴胡梔子散。(方見脅癰)

犀角消毒散,治熱毒積毒,發於肌表,而頭面生瘡,或痛或癢者。(方見發癍)

九味解毒散,治熱毒胎毒而發瘡瘍之類,未潰作痛者。

黃連(炒,三分),金銀花,連翹,芍藥(各三分),山梔(四分),白芷(六分),當歸(八分),防風(三分)甘草(三分)

上水煎,母子並服。

人參消風散(方見赤白遊風)

加味清涼飲,治熱毒積毒,在內患瘡瘍,大便不通,而欲痛作渴。

當歸,赤芍藥,甘草(炙),大黃(炒。各三分),山梔(炒,三分),牛蒡子(炒杵。各四分)

上水煎服。

荊芥敗毒散,治風熱相搏,邪氣在表,患瘡瘍之類,寒熱作痛者。(方見流注)

補中益氣湯,治瘡瘍之類,過服敗毒之藥,致中氣虛弱,發熱或寒者。(方見發熱不止)

六君子湯,治瘡瘍,脾胃虛弱,不能飲食,更或嘔吐,而瘡不愈者。(方見內釣)

人參消風散,治諸風上攻,頭目昏眩,項背拘急,肢體煩疼,肌肉顫動,耳若蟬鳴,鼻塞多嚏,皮膚頑麻,瘙癢隱疹,目澀昏困。(方見赤白遊風)

連翹防風湯,治小兒肝脾風熱時毒,頭面生瘡。

連翹(研碎),防風,黃連,陳皮,芍藥,當歸,獨活,白蒺藜(炒,去刺),荊芥,茯苓,黃芩,甘草,牛蒡子(炒研,等分)

上每服二錢,水煎服。

惺惺散,治風寒瘡疹,痰嗽發熱。

桔梗,細辛,人參,甘草,栝蔞根,白茯苓

上為末,每服二錢,入薄荷五葉,水煎服。

和肝補脾湯,治風熱瘡疹,脾土不及,肝木太過。

人參,陳皮,川芎(各五分),白朮,茯苓,芍藥(各七分),柴胡,甘草(炙。各三分),山梔(炒,四分)

上作二劑,水煎服。

益脾清肝湯,治肝脾風熱瘡,寒熱體痛,脾胃虛弱。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川芎,當歸,黃耆(各三分),柴胡,牡丹皮(各二分)

上水煎服。

三黃散,治風熱疳熱生瘡,水浸淫膿流處便濕爛。

松香,五倍子,黃連,黃丹,海螵蛸(各一錢),輕粉,雄黃(各少許)

上為末,用瑩肌散煎洗滲之,乾者油敷。

立效散

定粉,松香,黃柏,黃連,枯礬(各一錢)

上為末,用清燭油調搽。

四君子湯(方見腋癰)

異功散(方見敗毒之藥)

加味逍遙散(方見發熱不止)

白話文:

[黃水黏瘡]

小孩出現黃水黏瘡,主要與肝臟和脾臟相關,是由風熱和積熱導致。如果病邪在體表,引起痛癢,病情較輕可使用犀角消毒散;病情嚴重則需用連翹防風湯。若病邪在體內,導致大便乾燥,輕微情況下可用九味解毒散;病情加重則需服用大連翹飲。如果孩子頭腦不清醒,畏寒且高燒,口渴且大便乾燥,這表示體內外均有邪氣,應使用加味清涼飲。若不慎服用錯誤的藥物,導致發熱和畏寒,這是肺氣受損,可用四君子湯、桔梗、柴胡治療。

發熱伴隨嘔吐,是胃氣受損,可用異功散治療。發熱伴隨腹瀉,表示脾氣虛弱,需用六君子湯,並加入柴胡、升麻。其他病症,會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治療。

有一個小孩患有這種病,膿水不斷流出,時有寒熱和疼痛,服用抱龍丸和敗毒散後,病情反而加重,出現了氣喘等症狀。氣喘和抽搐,是肝火旺盛影響脾臟。咬牙和流口水,是脾氣虛寒。因此,白天服用補中益氣湯,晚上服用五味異功散,再配合外用立效散,病情得以康復。

另一小孩患病,發熱驚悸,疲倦面色蒼黃,食慾不振且流口水,服用清涼藥物後,病情反而加重,出現嘔吐和腹瀉,睡眠時眼睛半開,這是心脾虛熱的表現,服用六君子湯加乾薑一劑,病情馬上好轉,再用異功散和立效散治療,最終痊癒。

還有一小孩,時感癢痛,膿水不斷,服用散表藥物後,出現惡寒和發熱,嘔吐且不想吃東西,手腳冰冷,這是病氣實而體質虛弱的表現,先用異功散加桔梗、藿香治療,嘔吐得以控制;再用異功散,寒熱消失;最後用人參消風散,瘡口痊癒。

有個小孩病情相同,服用荊防敗毒散後,病情加重,出現喘嗽和腹脹,四肢抽搐,這是脾肺氣虛且肝臟影響所致。用異功散加柴胡、升麻、桔梗,一劑後各症狀減輕,再服用異功散,兩劑後痊癒。

另一小孩患病,服用抱龍丸後,出現汗出、喘嗽,這是肺氣虛弱被外邪侵襲,用異功散加桔梗兩劑治療。後來因感冒發熱咳嗽,瘡口再度加重,服用惺惺散一次,外邪立即消退,再用異功散治療直至痊癒。

毛通府的孩子患病,卯關脈青紫,雙眼時常緊閉,身體疲憊,這是脾虛肝旺,應使用和肝補脾湯,但卻誤服敗毒散,病情更加嚴重,甚至出現嘔吐、腹瀉和食慾不振,全身起泡。後用和肝補脾湯,刺破水泡,將綠豆和甘草粉鋪在牀單上,讓孩子躺臥,後用神效當歸膏治療,最終痊癒。

沈尚寶的孩子患病,咳嗽且畏寒,服用大連翹飲後,腹部脹大且食慾不佳,這是表證瀉入體內,導致體力進一步損失,這種治療方式不對,改用補中益氣湯後,病情康復。

一小孩患病,感到癢痛,膿水不斷,面色蒼白且畏寒,這是肝火旺盛,血熱所致,使用加味逍遙散後病情有所好轉,再用和肝補脾湯治療,最終痊癒。

一名十四歲女孩,全身長滿疙瘩,抓破後膿水不斷,發熱且煩躁,傍晚時病情加重,這是血氣虛弱且有熱,使用加味逍遙散後痊癒。

以上提到的藥方,如大連習飲、柴胡梔子散、犀角消毒散、九味解毒散、人參消風散、加味清涼飲、荊芥敗毒散、補中益氣湯、六君子湯、人參消風散、連習防風湯、惺惺散、和肝補脾湯、益脾清肝湯、三黃散、立效散、四君子湯、異功散、加味逍遙散,分別用於不同症狀的治療,具體藥方成分和用法在文中已詳細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