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嬰撮要》~ 卷八 (16)
卷八 (16)
1. 疳症
上每服二錢,水煎服,次用化䘌丸。
九味地黃丸,治腎疳。
熟地黃(四錢五分),赤茯苓,山茱萸肉,川楝子,當歸,川芎,牡丹皮,山藥,使君子肉(二錢)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溫酒下。
東垣大蕪荑湯(一名梔子茯苓湯),治黃疳土色,為濕為熱,當利小便,今反利(知黃色中為燥胃經熱也),發黃脫落(知膀胱、腎俱受土邪乃大濕熱之症)鼻下斷作瘡(上逆行營氣伏火也)能乳(胃中有熱也,寒則食不入)喜食土(胃不足也),面黑色(為寒為痹)大便清(寒也)褐色(熱蓄血中)間黃色(腸胃有熱)治當滋榮潤燥,外致津液。
山梔仁(三分),黃柏,甘草(炙。各二分),大蕪荑(五分),黃連,麻黃根(一分),姜活(二分),柴胡(三分),防風(一分),白朮,茯苓(各五分),當歸(四分)
上水煎服。
硃砂安神丸,治心疳怔忡,心中痞悶。
硃砂(四錢),黃連,生地黃(各半兩),生甘草(二錢半),蘭香葉(二錢,燒灰),銅青,輕粉(各五分)
上為末,干敷上。
白粉散,治疳瘡。
海螵蛸(三分),白芨(二分),輕粉(一分)
上為末,先用漿水洗拭,干敷。
六君子湯
異功散(二方見內釣)
六味丸(方見腎臟)
四味肥兒丸(方見寒吐)
瀉青丸(方見肝臟)
龍膽瀉肝湯(方見疝氣)
補中益氣湯(方見虛羸)
白朮散(方見積滯)
白話文:
疳症
每次服用二錢藥粉,用水煎煮後服用,接著服用化䘌丸。
九味地黃丸,治療腎疳。
藥材包括:熟地黃(四錢五分),赤茯苓,山茱萸肉,川楝子,當歸,川芎,牡丹皮,山藥,使君子肉(二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八十丸,空腹時用溫酒送服。
東垣大蕪荑湯(又名梔子茯苓湯),治療黃疳,患者面色土黃,病因為濕熱,應當利小便。如果反而排便次數增多(表示黃色是因胃經燥熱引起),並且出現脫皮(表示膀胱和腎都受到濕熱侵襲,是大濕熱的症狀),鼻孔下方長瘡(是營氣上逆,體內有伏火的表現),可以喝奶(表示胃中有熱,如果是寒症則無法進食),喜歡吃土(表示胃氣不足),臉色發黑(是寒症或氣血不通的表現),大便清稀(是寒症),大便呈褐色(是體內有熱,血積聚),有時大便呈黃色(是腸胃有熱)。治療應當滋養陰血,潤燥,並使津液充足。
藥材包括:山梔仁(三分),黃柏,炙甘草(各二分),大蕪荑(五分),黃連,麻黃根(一分),姜活(二分),柴胡(三分),防風(一分),白朮,茯苓(各五分),當歸(四分)。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硃砂安神丸,治療心疳,患者出現心悸,心中煩悶。
藥材包括:硃砂(四錢),黃連,生地黃(各半兩),生甘草(二錢半),蘭香葉(二錢,燒成灰),銅青,輕粉(各五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直接敷在患處。
白粉散,治療疳瘡。
藥材包括:海螵蛸(三分),白芨(二分),輕粉(一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先用米漿水清洗患處,然後將藥粉敷上。
六君子湯
異功散(這兩方在之前篇章有記載)
六味丸(藥方在腎臟篇章有記載)
四味肥兒丸(藥方在寒吐篇章有記載)
瀉青丸(藥方在肝臟篇章有記載)
龍膽瀉肝湯(藥方在疝氣篇章有記載)
補中益氣湯(藥方在虛弱消瘦篇章有記載)
白朮散(藥方在積食停滯篇章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