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嬰撮要》~ 卷四 (5)
卷四 (5)
1. 悲哭
悲哭者肺之聲,淚者肝之液也。若六脈弦緊者,先以溫湯浸其身取汗,次以涼膈散之類清其內熱,此張子和治法如此。若因乳母怒火,遺熱於肝,肝火炎熾,反侮肺金,金木相擊,故悲哭有聲者,宜用六君、柴胡、山梔,以補脾清肝;用六味丸,以壯水生木。有因驚風,過服祛風燥血之藥而致者;有因吐瀉,內亡津液而致者;及稟父腎陰不足,不能生肝者,治各審之。若小兒忽然大叫作聲者,不治。
此稟腎陰不足,虛火炎上故也,用六味丸,多有生者。仍參覽夜啼、客忤、驚啼、重舌、口瘡、天釣、內釣等症。
治驗
一小兒每忽哭白睛多,每悲面色赤。余謂:稟賦腎虛,火妄動而然也。用地黃丸。半載後,雖哭而面色不赤,諸症皆愈。
一周歲兒,痰嗽哭不已,用抱龍丸,少止,良久亦然。余視其右腮潔白,左腮青赤,此肺肝二經,相擊而作。先用瀉白散祛肺邪;次用柴胡梔子散平肝木;後用地黃丸滋腎水,而痊。
一小兒瘈瘲啼叫,額間青黑,此驚風肝木乘脾,腹中作痛也。先用六君子湯加木香、柴胡、鉤藤鉤,啼叫漸緩;更加當歸,又二劑而安。
一小兒發熱夜啼,乳食不進,昏迷抽搐,痰盛口噤,脈紋如水字,此脾肺氣虛,風木所乘,痰食積於胸腹也。先用大安丸,後用六君子加鉤藤鉤,而痊。
涼膈散(方見瘡傷)
防風通聖散(方見風症)
六君子湯(方見內釣)
六味地黃丸(方見腎臟)
抱龍丸(方見傷寒)
瀉白散(方見肺臟)
柴胡梔子散(方見發熱)
大安丸(即保和丸加白朮,方見內釣)
白話文:
悲傷哭泣是肺部發出的聲音,眼淚則是肝臟的液體。如果發現患者的脈象呈現弦而緊的狀態,應該先用溫水浸泡全身以幫助發汗,然後使用像涼膈散這類的藥方來清除體內熱邪,這是張子和的治療方法。如果是由於哺乳的母親生氣發怒,導致熱邪遺留到嬰兒肝臟,肝火過於旺盛,反而會反過來剋制肺金,造成肝木和肺金互相衝突,因此會產生悲傷哭泣的聲音。這種情況應該使用六君子湯、柴胡和山梔,來補益脾氣、清除肝火;並用六味丸來滋養腎水、生養肝木。還有一種情況是因為受到驚嚇導致驚風,過度服用祛風燥血的藥物而引起的;或者是由於吐瀉,導致體內津液虧乏引起的;以及先天稟賦來自父親的腎陰不足,無法滋養肝臟的情況。治療時應該仔細審察病因。如果嬰兒突然大聲啼哭,這種情況無法治療。
這種情況是屬於腎陰不足,虛火上炎所導致的,使用六味丸,大多能有所改善。還應該參考夜啼、客忤、驚啼、重舌、口瘡、天釣、內釣等症狀來綜合判斷。
治療驗案
有一個小孩常常突然哭泣,而且眼白部分很多,每次悲傷的時候臉色都發紅。我認為這是因為稟賦腎虛,虛火妄動造成的。於是開了地黃丸給他服用。半年後,雖然偶爾還是會哭,但是臉色不再發紅,其他症狀也都痊癒了。
有一個一歲大的嬰兒,咳嗽帶痰且不停哭鬧,使用抱龍丸後,情況稍為停止,但不久又恢復原狀。我觀察到他的右臉頰是白色的,左臉頰則是青紅色的,這是因為肺經和肝經互相衝突而引起的。首先使用瀉白散來驅除肺部的邪氣;接著使用柴胡梔子散來平息肝木;最後再用地黃丸來滋養腎水,這樣就痊癒了。
有一個小孩出現抽搐啼叫,額頭青黑,這是因為驚風導致肝木侵犯脾土,造成腹痛。先用六君子湯,加入木香、柴胡、鉤藤,啼叫的情況逐漸緩和;再加入當歸,服用了兩劑藥後就痊癒了。
有一個小孩發燒夜啼,不肯吃奶,精神昏迷且有抽搐,痰多口噤,脈紋像「水」字形,這是脾肺之氣虛弱,風木乘虛而入,導致痰和食物積聚在胸腹部的緣故。先使用大安丸,接著用六君子湯加鉤藤,就痊癒了。
涼膈散(藥方見瘡傷)
防風通聖散(藥方見風症)
六君子湯(藥方見內釣)
六味地黃丸(藥方見腎臟)
抱龍丸(藥方見傷寒)
瀉白散(藥方見肺臟)
柴胡梔子散(藥方見發熱)
大安丸(就是保和丸加白朮,藥方見內釣)
2. 胎症
小兒胎症:謂胎熱、胎寒、胎黃、胎肥、胎弱是也。胎熱者,初生旬日之間,目閉色赤,眼胞腫,啼叫驚煩,壯熱溺黃。此在胎中受熱,及膏粱內蘊,宜用清胃散之類。胎寒者,初生百日內,或手足攣屈,或口噤不開,此在胎母過食生冷,或感寒氣,宜用五味異功散之類。
胎黃者,體目俱黃,小便秘澀,不乳啼叫,或腹膨泄瀉,此在胎母過食炙煿辛辣,致生濕熱,宜用生地黃湯之類,熱盛者,瀉黃散之類。胎肥者,肌肉稟厚,遍身血色,彌月後漸瘦,五心煩熱,大便不利,口吻流涎,此受母胃熱所致也。乳母服大連翹飲,兒用浴體法,以疏通其腠理。
胎弱者面無精光,肌體瘦薄,身無血色,大便白水,時時哽氣,目無精神,亦宜用浴體法。
消風散,治諸風上攻,頭目昏眩,項背拘急,肢體煩疼,肌肉顫動,耳若蟬鳴,鼻塞多嚏,皮膚頑麻,瘙癢癮疹,目澀昏困。
白茯苓,芎藭,羌活,荊芥穗,防風,藿香葉,白殭蠶(炒,去絲嘴),蟬蛻(微炒),甘草,厚朴(去皮,薑汁製),陳皮(炒)
上為末,每服半錢,茶清或薄荷湯調下,荊芥湯亦可。
生地黃湯,治妊娠食酒面,五辛積熱,小兒生下,遍體面目皆黃也。乳母仍忌酒面五辛等物。
生地黃,芍藥,川芎,當歸(各等分)
上每服五錢,水煎產婦服,仍滴兒口數滴。
大連翹飲(方見噤風撮口),瀉黃散(方見脾臟)
清胃散,異功散(二方見內釣)
浴體法(方見發搐)
白話文:
嬰兒胎症
所謂的胎症,指的是嬰兒剛出生時,可能出現的胎熱、胎寒、胎黃、胎肥和胎弱等狀況。
胎熱:嬰兒剛出生後十天左右,會出現眼睛閉合、眼白發紅、眼皮腫脹、啼哭時顯得驚恐煩躁、身體發熱、小便顏色深黃等現象。這是因為在母親肚子裡時,胎兒受到熱氣影響,或是母親飲食過於肥膩所導致。治療上可以使用清胃散之類的藥方。
胎寒:嬰兒出生一百天內,可能會有手腳蜷曲、嘴巴緊閉無法張開等情況。這是因為母親在懷孕期間吃了太多生冷的食物,或是受到寒氣侵襲所導致。治療上可以使用五味異功散之類的藥方。
胎黃:嬰兒全身和眼睛都呈現黃色,小便不順暢且顏色深黃,不愛喝奶且啼哭不止,或者腹脹腹瀉。這是因為母親懷孕時吃了太多燒烤、油炸或辛辣刺激的食物,導致體內產生濕熱所致。治療上可以使用生地黃湯之類的藥方,如果熱象嚴重,則可以使用瀉黃散之類的藥方。
胎肥:嬰兒肌肉豐厚,全身皮膚呈現紅色,滿月後會逐漸消瘦,出現手心、腳心和胸口發熱、大便不順暢、口水多的現象。這是因為嬰兒在母親體內時,受到母親胃熱的影響所致。治療上,母親可以服用大連翹飲,嬰兒則可以使用浴體法來疏通皮膚的毛孔。
胎弱:嬰兒面色沒有光澤,肌肉瘦弱,身體沒有血色,大便像水一樣稀,時常會有呼吸急促的狀況,眼睛沒有精神。治療上可以使用浴體法。
消風散,可以用來治療各種風邪侵襲上身所引起的頭暈目眩、頸背僵硬、四肢疼痛、肌肉顫抖、耳朵像蟬鳴、鼻塞打噴嚏、皮膚麻木、搔癢起疹子、眼睛乾澀昏花等症狀。
藥方組成:白茯苓、川芎、羌活、荊芥穗、防風、藿香葉、炒過的白殭蠶(去除絲和嘴)、微炒的蟬蛻、甘草、用薑汁製過的厚朴(去除外皮)、炒過的陳皮。
使用方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可以用茶水或薄荷湯調服,也可以用荊芥湯調服。
生地黃湯,可以用來治療孕婦因吃含有酒精的食物或辛辣的食物,導致胎兒出生後全身和眼睛都發黃的狀況。母親在哺乳期間也要忌口,避免食用含有酒精的食物或辛辣的食物。
藥方組成:生地黃、芍藥、川芎、當歸(每種藥材等量)。
使用方法: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讓產婦服用,並滴幾滴藥汁給嬰兒服用。
大連翹飲(藥方在治療小兒驚風抽搐的藥方中可以找到),瀉黃散(藥方在治療脾臟相關疾病的藥方中可以找到)。
清胃散、異功散(這兩個藥方在內科相關的藥方中可以找到)。
浴體法(藥方在治療嬰兒驚風抽搐的藥方中可以找到)。